立秋,出伏。黃淮平原走過了一年中最燥熱的時令,又將迎來豐收的季節。
“這塊地是村民集中居住后剛復墾的,你看這水稻長得不錯吧?俺們村的水稻長得比別的村好,這多虧了村里搞基層協商民主。前段時間鎮里把各個村的書記都拉到俺們這來現場學習。”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大官莊村“協商委員”龔開祥笑著說。
■商量辦事嘗到甜頭了
分地、治水,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最關鍵的問題。大官莊村緊鄰黃河故道,水稻是這個傳統村落的主要作物。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睢寧縣政協將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銜接,指導大官莊村破解了這兩大難題。
事情得從2018年初說起。那時,大官莊村按照全縣統一要求,推進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村“兩委”習慣性地決定了動遷方案,可村民贊同率只有六七成,離縣里規定的“簽約率達到95%,才可以動遷”差得遠呢。村“兩委”頭疼,鎮黨委也著急。但是,法子一時想不出來……
“長期以來,基層大多數是干部說,群眾聽;干部干,群眾看,缺乏真誠有效互動。”古邳鎮黨委書記宋之廷說。
負責包掛古邳鎮的是縣政協副主席鄧冰。鄧冰和縣政協主席陳良聊起此事。“總書記反復強調,凡涉及基層群眾利益的事情,都要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集中居住涉及全體村民切身利益,眾人的事情卻只由幾個人決定,村民們當然不滿意,‘商量’也許是破解這個難題的好辦法。”陳良說。
此前,睢寧縣委辦下發了《關于推進村(居)民協商會議工作的通知》,縣政協成立協商民主工作業務指導小組,對基層協商從制度程序到協商“平臺”搭建進行了探索。睢寧政協決定在大官莊村以農民集中居住為切入,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銜接的試點。
在縣政協指導下,大官莊村召開第一次村民協商會議。
村干部和村民坐在一起,鄉賢們居中主持。全村村民都來了,每個村組推舉兩名代表發言,圍繞中心議題談具體意見建議……一天會開完,第二天再測驗,村民支持率達99%,拆遷順利進行。“嘗到甜頭了。再遇到事情還得大家一起商量著辦。”大官莊村支書王敢說。
第一次成功后,睢寧縣政協及時總結經驗。2018年7月2日,在徐州政協系統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研討會上進行交流發言,題目就是《以理論大學習推動基層協商民主深入實踐》,睢寧的做法引起了徐州市的注意,并被上升到全市層面。
睢寧縣成立了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指導委”。在鎮村,由所在地黨組織確定了協商議事會成員,作為固定人員,規定任期參與協商議事。將全縣318名縣政協委員,分配到18個鎮(街道)“委員履職小組”中,推行鎮“委員之家”、“委員履職小組”、“協商議事會議”“三組合”,在村設立100個“委員履職工作站”,每站由3名以上政協委員組成,負責聯系4個村,參與指導村級協商民主議事工作。
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銜接怎么干?委員開始也不清楚。睢寧縣政協先后12次系統化組織業務培訓。陳良給委員們講課。他告訴委員們: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探索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銜接,源自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原著,源自學習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源自學習政協章程和中央文件。他詳細介紹了怎么確立組織體系、明確協商主體、確定協商內容、協商程序、實施協商結果等方面的具體辦法以及要注意的問題。
“培訓過后,我不僅自己知道基層協商該怎么干,也能和村民們聊聊了。”睢寧縣政協委員、古邳鎮協商議事會議召集人陳靜說。“剛開始,協商議事會成員們還挺拘束的,坐在那里不說話。我就和他們聊啥叫協商民主,聊會該怎么開。慢慢地這話匣子就打開了。”陳靜說。
現在村里開協商議事會議,陳靜作為“委員履職工作站”成員,盡量都會去。“有時我主持,既要讓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又要防止會議議題跑偏。還要想著后期怎么落實協商成果。看到村民們那么熱情,會議又能解決問題,特有成就感。”陳靜說。
■分水不用干架了
有成就感的不僅是陳靜等政協委員,還有龔開祥這樣的協商議事會成員。今年4月,水稻就要插秧了,睢寧一直沒下雨。龔開祥著急了。他和協商議事會成員張明超談及此事,張明超也著急:“這些年為了搶水,村里沒少干架,有時候還打得頭破血流。用不上水,村民不肯交水費,村里用水高峰期還被斷過水。”
“俺們就提議為管水開次協商會吧。”龔開祥一說,張明超等人紛紛贊同。
當天村里的大喇叭響了:“經研究,決定于2019年5月7日召開協商議事會議,研究我村水稻種植期間用水問題,歡迎大家踴躍參加。”與此同時,村民的微信群,村里的公示欄,都出現了同樣的公示。
“我找周圍的鄰居,他們也是當時安排我作為協商議事會成員聯系的群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整理成了五六條意見,準備提交會議討論。”龔開祥說。與此同時,其他協商議事會成員有的登門問計,有的打電話給不在家的農戶征求意見。村民們紛紛聯系村書記,要求參加會議討論。
公示這幾天,村里還活躍著一個外鄉人。他是縣水利局的姜躍,也是縣政協聘請的協商議事會議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會前,他也專門來了解大官莊村用水的具體情況。會上,他為村民們解釋了如何做到“從高到低,從遠到近”做到科學用水,并為全村用水出主意、想辦法。
會議由縣政協委員、該村“委員履職工作站”成員王磊主持。“我事先了解了議題內容,提議人方案的內容及大家的想法,基本做到心中有數。在流程把握上重點做準備,確保與會人員的平等廣泛參與,會議程序的有序高效,體現真正把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經驗帶到基層。”王磊說。
會上,協商議事會成員和村民們圍繞議題逐一發言,每形成一條共識,議事會議秘書就當場寫在黑板上,最終形成了14條共識。多年的難題在一條條細化措施中破解。協商成果共識經村黨支部批準后公示,看到公示的村民紛紛拍手稱快。看到問題解決,上級部門也很高興。古邳鎮水利站專門為村里送來了抽水機和電機,為村里增設了一個小型翻水站。
五六月間,當有的村還在為用水爭執的時候,大官莊村已順利插秧。由于用水協調完善,每次澆地全村都很及時、均勻,大官莊村的水稻長得都比別的村好。7月9日,古邳鎮召開協商民主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鎮領導、各村書記共同到大官莊村集中觀摩,看的就是用水管理。
■留守兒童有人管了
在睢寧,長得比別的村好的,還有慶安鎮騎路村的留守兒童。慶安鎮中心小學校長王冬梅用“眼里有光、臉上有笑、腳下有力”來形容騎路村的留守兒童。這背后也離不開協商。
騎路村位置偏遠,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多。村協商議事會議協商達成共識:成立留守兒童之家,成立留守兒童關愛基金,由社會媽媽對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共識達成了,辦成得花錢啊。就在村支書劉雅臣犯愁之際,協商議事會成員劉雅生拿著8000元現金找到劉雅臣。
劉雅臣知道,劉雅生雖然在村里有個小廠,但是受外貿形勢影響,經營壓力頗大,一下拿出8000元不易。很快,第一期就募集了39000元,超過劉雅臣之前預計的兩萬元。
全村熱情高漲。老黨員劉宜超自告奮勇當起了留守兒童之家的管理員,每天都去打掃衛生。老黨員劉雅夫給孩子們講紅色故事,騎路村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出了9位烈士,烈士的故事讓孩子們眼含淚花。村里的多位留守婦女主動當起了社會媽媽,照顧自己孩子的同時,一并照顧起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有不少村民想當社會媽媽、社會爸爸,但是之前有顧慮。協商議事會把這個事情說亮堂了,大家的力量一下就激發出來了。”睢寧縣政協委員史為棟說。
截至7月中旬,睢寧全縣共在102個單位進行了試點,召開了148次協商議事會議,有20799人次參與到鎮級和村級協商議事平臺,解決各類問題187件。鎮村兩級在協商結果落實上累計投入1800余萬元,其中群眾出資占25%,群眾以勞代資占15%。
“村里的工作以前是‘干部說、干部干,干好干壞都有意見’;現在變成了‘大家說、大家干,干得好沒意見’。”王敢說。
“睢寧縣在基層協商民主建設中,始終堅持發揮好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將黨的領導貫穿于協商議題的提出到協商結果運用整個閉合回環的全過程。發揮好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推動基層工作方式方法創新,實現從‘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從‘做群眾工作’到‘由群眾做工作’的轉變。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平臺運行后,群眾不再是旁觀者、評論者,更是基層治理的實際參與者。”睢寧縣委書記賈興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