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美國企業的中國“生意經”:舍不得與離不開
“中國市場與其他市場相比具有比較優勢,是(受調查美國)企業收入增長的動力來源。”
這是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對其會員企業的一項最新調查(下稱“調查”)所顯示的結果。
該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美國企業表示其中國業務盈利,且表示其中國業務利潤率高于總體業務利潤率的受訪企業比例從去年的38%增加至今年的46%。同時,大部分企業表示,中國業務收入在過去一年繼續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中國業務是否盈利這一調查,有97%的受訪美企連續在2018年和2019年的兩次調查中表示盈利,而這也是自2010年以來的最高比例。
舍不得:美企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是美國企業賺錢的“基本盤”,沒有誰舍得端起來后又輕易放下。
盡管當前中美貿易關系緊張,但調查顯示美國企業仍舍不得離開:87%的受訪美企表示,既沒有搬遷也沒有計劃將業務轉到中國以外,接受調查的大多數美國公司仍致力于耕耘中國市場。
美國超市巨頭開市客(Costco)近日在中國開業的第一天就迎來銷售盛況,顧客蜂擁而至,把貨柜幾乎“買空”,開市客甚至不得不采取了“限流”措施來保證購物體驗。
美國奢侈珠寶品牌蒂芙尼發出最新財報顯示,在美國本土市場銷量同比下滑之際,中國大陸地區保持兩位數增長,其CEO表示繼續看好中國需求增長。
《紐約時報》有評論稱,盡管美國有些人可能想讓美國工商界與中國保持距離,但中國對全球商業至關重要。美國企業與中國緊密相聯,解除這種關系將是一個充滿混亂的過程,并有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強生中國區主席宋為群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強生支持公平、互惠的自由貿易合作關系。中國是其全球業務非常重要的市場,公司對在華業務的發展高度重視。
宋為群希望,政府繼續致力于加快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幫助企業在中國獲得可持續的長期發展。“我們作為建設‘健康中國’道路上可信賴的合作伙伴的承諾不會改變。”
通用電氣公司(GE)國際業務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直言,GE一直以來都支持自由、公平的貿易以及自由進出美國和世界各地的市場。在當今世界經濟反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抬頭的大環境下,中國向全世界釋放了許多堅定的開放信號。
“GE看好中國的發展遠景,對中國的承諾也是長期和堅定的。我們相信中國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外商進一步投資的決心和努力,令包括GE在內的外資企業對未來在中國的業務發展及加深與本地合作伙伴的合作充滿信心。” 段小纓說。
當星巴克CEO約翰遜被問及“在中國市場每15小時開出一家(星巴克)新店”這一速度能走多遠時,他給出的答案是“至少未來10年”。他透露,在接下來三年,星巴克門店將會進駐中國100個還沒開設星巴克的城市,“這其中任何一個城市的人口數量都大于洛杉磯”。
此外,多個標志性工程也在最近一年敲定:美國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決定出資100億美元在廣東建設大型獨資石化項目;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在今年1月動工,目前建設順利并預計在2019年年底正式投產;福特宣布未來五年,在中國投資114億用于研發,以適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美國榮鼎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企業在華投資68億美元,較過去兩年同期均值增長1.5%,正是美企“用腳投票”,讓投資規模逆勢而上。正如美國商會副總裁布萊恩特所言,要求美國公司忽略有14億消費者的巨大大市場是不應該的。
在此背景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對貿易給美國企業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憂心忡忡, “失去市場份額很容易,收回卻很難。美中兩國政府回到談判桌成為當務之急”。
離不開:中國市場給外企更多機遇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營商環境逐漸完善,中國對外企引力“磁場效應”還在日益強大。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就指出,美國進口商及跨國公司拿到貿易差額中的絕大部分利潤,美國對中國貨物貿易逆差將近60%來自外商投資企業,其中相當部分是美資企業,銷售這些產品最終形成美國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美資企業全球海外銷售總額增長的三分之一來自中國市場。
對于美國大小企業來說,其離不開中國的原因在于中國制造商在供應鏈、產業鏈上的生產能力,以及滿足其大量需求的同時亦能保證品質的能力。
中國以促開放作為穩金融砝碼,也帶給包括美企在內的外企更多機遇。
以征信領域為例,中國已建立全球規模最大征信系統,未來還將以高水平開放切實增加征信市場化有效供給。近年來,中國央行聯合相關部門先后出臺了外商投資企業設立企業征信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的政策規定和監管要求。
政策出臺后,各大外資企業征信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排隊進入中國市場,包括美國鄧白氏等國際企業征信巨頭在華設立子公司。美國標普、惠譽、穆迪三大評級機構也分別在北京注冊獨資法人評級機構。
需要指出的是,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愿意遠離消費者。而據布魯金斯學會預計,自2009年到2030年中國將新增8.5億中產階級人群,中產階級占比將由2009年的12%上升到2030年的73%;中國消費將達到14.3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量22%。
“不來中國市場參與競爭,對國際企業來說是個巨大錯誤。”波士頓咨詢全球主席博克納這樣說。
他告訴中新社國是直通車,中國市場不僅需求巨大,在數字科技、移動支付、智慧出行等新興行業都有優勢經驗,“對于想成為全球領先者的企業,在中國市場競爭至關重要。”
作為一家全球咨詢公司主席,從其跟各國企業客戶交流來看,跨國企業依舊對中國有高昂興趣,他們傳達出的信號是:要保持競爭優勢就要參與中國市場,只要能在中國取得成功,在其他地方也必然可以。
更重要的是,中國還在為外企提供更優發展環境。據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在190個經濟體中排第46位,較去年上升32位。其中“開辦企業”指標排名第28位,較去年大幅躍升63個位次。
“中國營商環境好不好,在中國能不能賺到錢,外國企業包括美國企業已用行動表明了態度。”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教授漆彤說,以今年初通過外商投資法為標志,過去40年來中國投資法治不斷完善。企業在哪里投資營商,選擇誰為合作伙伴,自然會根據自身利益和市場原則決定。
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近80%受訪企業表示,中國投資環境正在改善或保持不變;62%的企業視中國為全球投資首要或前三大投資目的地。
受益于此,不僅美企,全球跨國企業都把目光投向中國。
例如,計劃投資30億歐元,規劃占地2.9平方公里,年產能達40萬輛的華晨寶馬新工廠項目已在沈陽中德園正式啟動建設;巴斯夫投資100億美元在廣東湛江建立一體化基地,這是其迄今為止最大海外投資項目。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說:“我們歡迎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在內的企業在華投資和經營,將繼續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國 美國 企業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