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復興路上>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

新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為國分憂,為民解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019年09月23日 17:16 | 作者:朱婷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胡

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當代教育名家、新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的創辦人胡大白。1984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胡大白辦起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輔導班,一路發展壯大,成為新中國第一所民辦普通本科高校。如今,她創辦的黃河科技學院,已經成為全國民辦教育的一張名片。

人民政協網9月23日電(記者 朱婷)1943年,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往河南鄭州撂炸彈,父母跟著人群往陜西西安方向逃亡,在路上生下了我。抗戰勝利后,我們回到鄭州,在我姥姥家親戚的幫助下,一家子安頓下來。當時,我父母靠給人家磨面勉強維持生計,我的三個哥哥都參加革命了,我也上了小學。

新中國成立后,我首先感到是終于有吃的了。以前老是沒吃的,吃豆腐渣,有時候吃點豌豆面,解放了、翻身了,可以吃上飯,還能上學,心里可高興了。1960年,我考上了鄭州大學。那個年代,從上小學到上大學都是不交學費的。到大學了,還有助學金,開始是一個月九塊錢,后來提高到了十二塊五,大學里的伙食也很不錯。

國家培育了我,我也要好好報效社會。從鄭州大學畢業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中學教書,后來又被調到鄭大任教,教現代文學和影視文學。

1981年,鄭州大學派我去河南修武縣的國家建工總局“五七干校”講課。在那里因一氧化碳中毒,全身37%重度燒傷,整整12個晝夜才被搶救過來,之后轉院到鄭州第一人民醫院做手術。手術之后,我蘇醒過來,發現自己被一個特制鋼筋罩覆蓋身體,腿和胳膊都被吊起來,4支輸液瓶分別扎在兩手和兩腳的拇指上,右手臂上端僅有的一塊好的皮膚可以注射肌肉針,每天承受著痛苦的煎熬,數次經歷大面積的植皮手術。等到感染面積小了,我仍需躺在鋼筋罩里,等不用躺在鋼筋罩里時,我還不能坐,不能站,更不能走,一躺就是3年。我艱難地度過1000多個疼痛鉆心的日夜。

那時沒有網絡,沒法查資料,也做不成研究。國家培養我到大學畢業,結果我38歲就燒傷了,整天躺在床上不能下地。41歲那年,我想,殘疾了是天災,我不能這么躺下去,應該干點啥,為國家做點貢獻。

在這段日子里,我通過電視、報紙看到我國改革開放后各行各業特別是教育戰線的巨大變化。看到北京、長沙有民辦學校的消息,我特別興奮,心里也一直在翻騰,我就這樣一直讓家里人照顧一輩子嗎?我雖然身上被燒傷了,但臉沒事,腦子也沒燒壞,我行動不便,自己不能教書,但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輔導班,做點組織工作還是可以的。我覺得自己要殘而不廢,要對國家、對人民、對家人還有點用。我就創辦了自學考試輔導班,還明確了辦學宗旨:為國分憂,為民解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因為我本身就是大學老師,在大學期間是學生會干部,比較會策劃組織,辦的時候特別用心。這個班第一學期有一百多人,合格率特別高。人數迅猛增長,第二個學期兩千多人,第三個學期就五六千人了。當時鄭州市教委的同志說,你都五六千人了,可以考慮改名叫個學校了,我們就改成黃河科技專科學校。到第四年的時候,學校發展到1萬多人,省教委批準學校叫黃河科技大學,媒體也開始報道,成了河南省自學考試辦學的典型。

從1988年開始,我就想著辦一所國家承認學歷的社會主義民辦大學,這個想法在當時是很超前的。隨著學校的發展,一開始是業余制,后來也有了全日制。但全日制的學生,不能沒有文化熏陶,他們需要活動場地,要有圖書館、體育場。另外,自學考試是應試教育,當時一些教材已經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比如說有一門課叫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學,但是改革開放使我國已經達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這些知識跟現實情況已經脫節。

1994年,我們成為全國第一所國家承認學歷的民辦高等專科學校,名字叫做黃河科技學院。2000年,又被國家教育部批準實施本科學歷教育,成為新中國第一所民辦普通本科高校。

從專科到本科的轉變,經歷了許多努力和波折。我們提出來升本科的時候,從國家教委到省教委,都覺得不可想象。說這才剛批了你專科,又想升本科,覺得我異想天開,都不同意。

我一趟趟往有關部門跑,我給他們講全世界的高等教育情況,好多國外名校都是私立大學,跟他們說我國雖然沒有民辦本科高校的先例,但法律沒有規定不許民辦本科教育。我心里有底氣,因為我們是為國分憂,為民解愁,當時好多落榜的高考生,他們想繼續求學,老百姓需要這樣的教育。而且,當時我們的學校從硬件設施到師資條件,都達到了公辦本科高校的標準。能夠升級為本科,我們是沖破禁區去做這件事的。今天,民辦本科教育已經在祖國大地上如火如荼。

2013年,黃河科技學院被教育部批準為全國首批“應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單位”;2014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5年,學校“黃河眾創空間”被科技部認定為全國首批眾創空間;2016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首批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和“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民政部首批“全國社會組織教育培訓基地”“河南省創業孵化示范基地”。2017年、2018年、2019年連續三年在廣州日報全國應用型大學排行榜民辦高校位居第一名;2018年、2019學校連續兩年位居武書連中國民辦大學綜合實力第一名。 2019年,學校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獲批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學校入選教育部“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產教融合促進計劃建設院校。學校現有在校生3萬余人,教職工近兩千人,不乏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我校探索的本科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的人才模式,走出了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新路,也為中國民辦高校創新發展提供了借鑒樣本,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9月7日河南省慶祝第35個教師節表彰大會在省人民會堂隆重召開,我被授予“新中國70年河南省教育突出貢獻人物”,受到省委書記、省長的親切接見,我特別激動。38年前,我成了一個殘疾人,到現在,我還能隨著共和國的改革開放一路成長,辦出這樣的一個事業,要感恩偉大的祖國和時代。

未來,我們還將緊密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辦學,推動學校邁向新的臺階,為社會培養更多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有黨和國家的支持,我對民辦教育的未來充滿信心。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