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課外培訓機構頻跑路 分期付款消費模式被“消費”
“家長的錢是退不回來了,我們的工資也要不回來了。與其花精力討薪,不如重新找工作。”昨日,韋博英語上海地區的一位離職員工向記者表示,他們被拖欠了一個多月的工資和獎金。
陷入“關停潮”,讓韋博英語這家有著20多年口碑的教育培訓機構“轟然崩塌”。隨著事件發酵,更受關注的是,那些分期貸款了數萬元的學員家長,還要面臨“課程無排期、退費無期限、貸款必須還”的尷尬局面。
在經歷租房、健身、醫美等行業的“跑路”事件后,“場景+分期”這一原本意在創新便民的消費金融模式,再次受到拷問。
課外培訓機構“連環跑路”
“十一”假期至今,因韋博英語事件帶來的課外培訓機構“關店跑路”話題,掀起廣泛關注。回顧近三年,教育培訓機構“跑路”已不是新鮮事。從2016年聚智堂董事長卷款“跑路”,到當年掛牌新三板的環球拓業教育實控人失聯,教育培訓機構“猝死”時不時上演。
僅今年以來,上海地區就有近10家課外培訓機構或其上海分店關停。根據億歐教育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各地“跑路”和突然閉店的課外培訓機構超過20家,遍布北上廣深。
每一家關停機構的背后,是動輒超千萬元的學員預付學費。“我家孩子還有總計2.8萬元的課程沒上完,現在聯系不到韋博英語的老師了。”10月11日,一位韋博英語學員家長發現韋博英語上海中山公園店關門后,著急地對記者說。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教育培訓機構近年來熱衷于擴大招生規模、搶占市場、加速布局,以各種方式收取預收款。而恰恰是這種盲目擴張,導致了機構資金鏈斷裂。
被“玩”壞的學費分期
“真是防不勝防,想報個兒童英語班都提心吊膽。”也難怪學員家長吐槽,很多辦了學費分期付款的家長,在涉事課外培訓機構倒閉后,陷入既不能退課又不能退費的窘境,只能不斷與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周旋。
據了解,目前,韋博英語在全國擁有154個培訓中心,收費模式主要是提前收取學員預付費,或者由金融機構提前墊付學費。而后者正是近年來課外培訓機構主推的學費分期貸款模式。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先上學、后付款”的學費分期模式,原本是為了減輕學員方的經濟壓力,但卻在不良營銷中逐漸變了味兒。
盡管2018年出臺的《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但在現實執行中,一些教育培訓機構仍然可以通過一些方式變相規避。
據某消費金融公司人士介紹,很多培訓機構以“學費分期”誘導家長買課,偷換概念撇清關系。當家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學費后,銀行等金融機構會扣除相關手續費,將學費一次性支付給課外培訓機構。這時家長與申辦消費分期的金融機構之間已經產生了借貸關系,而該借貸關系與教育培訓機構無關。
“不管家長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從法理上,課外培訓機構撇清了退款的責任。”上述人士表示,當學員辦理退學,學員家長與申辦金融機構之間的關系仍然是借貸關系,家長還須繼續參照還款的規則辦理。
不管是一次性付清還是分期付款,當機構突然關門走人后,家長無處追討,只能待在原地被“割韭菜”,被動陷入漩渦之中。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原本銀行、消費金融公司與教育培訓機構合作,看重的是征信條件較好的學員家長這一C端群體,但卻忽視了B端的風險。從風控這個角度來看,教育培訓機構連環關停,也為金融機構在互金市場的盲目擴張,敲響了警鐘。(記者 張艷芬)
編輯:秦云
關鍵詞:韋博英語 課外培訓機構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