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微”調研的“大”作用
——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專題調研前門歷史文化街區發展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4日電 題:“微”調研的“大”作用——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專題調研前門歷史文化街區發展
記者 李敏杰 張佳琪
杜娟副主席帶隊到前門歷史文化街區開展專題調研
“祈年殿內圍的四根‘龍井柱’象征春、夏、秋、冬,中圍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個月,外圍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在前門商業街文創產業“大城小像·北京”場館內,伴隨著講解員的介紹,“微縮版”的祈年殿大門徐徐打開,映入眼簾的是與祈年殿等比例縮小的永樂皇帝正在祭天的場景。
10月22日,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副主席杜娟帶隊部分區政協委員,赴前門商業街就街區更新及歷史文化發掘進行專題調研。“大城小像·北京”、中國皮影傳習館等文化創意產業及部分商業門店是此次調研的“對象”。
專題調研座談會現場
前門大街是北京現存民國建筑風格最為完整的街區,歷史積淀深厚,是北京商業歷史文化的縮影,老字號云集,涵蓋了老百姓吃喝、穿戴、醫藥等日常生活各方面。
扎根前門商業街經營多年的中國皮影傳習館館長曹偉告訴記者,這兩年前門商業街非遺文化做得越來越好,之前都是賣鞋子、賣衣服的,現在更多的是傳統老字號商家,走在這條街上可以感受到濃厚的文藝氣氛,來這條街的本地人逐年增加,越來越多人把這條街當成了解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的好去處。
雖贏得了入住客戶的口碑,但作為管理者之一的天街集團副總經理吳瓊卻看到了前門商業街存在的問題。“前門大街目前業態需要進行轉型升級,打造新的文化地標和商業爆點,來滿足人民群眾對歷史商業街區的現代需求。”在調研后的座談會上,吳瓊直言不諱。
楊宗滿委員在座談會上發言
“在定位方面,要把歷史和現代的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工作在前門大街的“老委員”、北京全聚德前門店顧問楊宗滿接過吳瓊的話茬,“前門大街的文化體驗、特色體驗是我一直關注的事情,雖然前門大街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與游客的需求還有差距。”
前門街區的人流量非常大,但有很多人是拍拍照片就走的“過路財神”,怎樣能把這些人留下?東城區政協委員、中青旅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柴昊說出了自己的思考:“要讓他們把速度減下來。”為此,他建議開發帶有老北京風味的民宿市場。在他看來,一旦游客住下來,吃、喝、逛等消費就跟著全來了。
讓文化“活”起來,需要融入生活。東城區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教師王玉中認為,要提升前門大街包括增加停車位在內的配套設施,建立客戶反饋機制,充分發揮民主,增加入住商戶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讓每一位來這里的人都能感覺到很舒服。
土地是老的,景象是新的;字號是老的,內涵是新的;地名是老的,結構是新的。東城區政協委員、北京現代職業學校校長朱林海用“三老三新”概括自已對前門商業街的印象。“作為一名‘老北京’,我之前一直很愛來這里,為什么現在不來了呢?感覺現在的前門沒有過去的‘味兒’了。”針對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她認為需要把擁有良好傳統文化的體驗店做出規模。
杜娟副主席在座談會上講話
“本次調研主要目的是通過“微調研”“微視察”“微座談”的“三微工作法”來提升委員履職能力,著力搭建精品提案培育平臺,把高質量的提案轉化為區委區政府工作成果的效能。” 杜娟說,接下來,委員們要結合自身工作內容,選擇自已所感興趣的方向,對標對表全區中心工作,從小切口進行撰寫提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前門 調研 北京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