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要聞 精準要聞
為治理農村“關系保”叫好
各項惠農政策都要在狠抓落實、從嚴監管上下功夫,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
民政部日前發布的信息顯示,今年6月至9月,全國清退不再符合條件的農村低保對象92.8萬戶、185萬人,新納入低保對象96.5萬戶、185.4萬人;地方各級民政紀檢監察機構共發現或收到移交問題線索389條,其中立案160件,問責干部182人。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成效顯著,“關系保”“人情保”“錯保”“漏保”問題明顯減少,農村低保環境不斷凈化。
農村低保的對象主要是農村病殘老弱、喪失勞動能力、生活困難的群體。每月幾百元錢的保障雖然并不太多,卻維系著一個家庭的生活。還記得在中部一個村莊采訪時見到的那位老大爺,身有殘疾干不了什么活兒,原來生活只能靠本身并不寬裕的兒女貼補,自從村里給辦了低保,老大爺基本生活不愁了,過年也舍得扯一身新衣裳了。老人不時露出的笑容里既有對舒心生活的滿足,更有對好政策的感恩。正是這樣一個又一個貧困家庭有了穩定的生活保障,我國的扶貧事業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所以,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時,承擔著兜底保障職責的農村低保,就是解決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題的最后一道防線,絕對不能失守。
但近年來在個別地方卻出現了一些令人惋惜的現象。新聞中屢屢曝出“關系保”“人情保”,讓不該享受低保紅利的人享受了,卻把那些本該享受政策惠澤的人落下了。如此一來,既降低了低保資金使用的公平和效率,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鄉村干群之間的關系。私相授受、利益交換并非真正的“人情”,充分發揮低保好政策雪中送炭的作用,努力讓貧困群眾生存有尊嚴、生計有保障、生活有盼頭,那才是更大的“人情”。
應當說,農村低保政策并非沒有周全的制度設計,但為什么還會出現“關系保”“人情保”呢?恐怕還是要從制度執行是不是規范、有效監管是不是到位等方面來找原因。試想,如果制度執行上不能秉公守法,監管上不能嚴格把關,而是拘泥于人情關系,工作懶散懈怠,那么再完美的制度設計也會在執行中走樣,農民群眾熱切盼望著的好政策也會因為執行不力而打折扣。開展針對農村低保的專項整治,無疑有助于讓規范執行的“弦”繃得再緊一點,讓有效監管的“水龍頭”擰得更嚴一些,避免跑冒滴漏,從而提升農村低保的管理水平。
其實,農村低保也好,其他民生政策也好,都要在狠抓落實、從嚴監管上下功夫,打通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在此過程中,既要加強社會監督,強化監察和審計,也要完善問責機制,加大懲處力度,讓那些中飽私囊、失職瀆職、弄虛作假的人付出應有代價,如此才能讓各項惠農好政策的陽光更明亮、更溫暖。
關鍵詞:為治理農村“關系保”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