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內蒙古政協對口協商聚焦“加強沿黃生態帶保護與建設”
11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召開“加強沿黃生態帶保護與建設”對口協商座談會,就黃河流域生態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協商議政,建言獻策。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沿黃九省區政協主席聯名提出將黃河生態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提案。會后,11部委組織3個調研組分赴黃河流域九省區調研。在此背景下,自治區政協將加強沿黃生態帶保護與建設列入年度協商計劃。”全國政協委員、自治區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云治厚介紹立題背景。
自3月開始,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其其格率調研組深入包頭市、呼和浩特市、烏海市等地和自治區水利廳、文化和旅游廳等相關廳局開展調研,并赴甘肅省、陜西省部分地區就沿黃生態保護與建設進行學習考察,同時以發函的形式收集自治區發改委、農牧廳、林草局等部門的意見建議。
“內蒙古沿黃地區現有水資源,特別是地表水資源開發強度較大。烏海、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呼和浩特、包頭等地都存在地下水超采問題,個別地區已形成采空的漏斗區,一些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超過上限。”程璽委員建議,加快編制沿黃地區整體發展規劃,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走集聚集約發展路子。
“大面積、過度地在沿黃流域的沙地與沙漠地區植樹造林,將消耗大量的地下水。‘沙’沒了,沙中的‘湖’就也沒了。”梁存柱委員也認為,應盡量減少地下水的消耗,走高效利用水資源的綠色發展之路。
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于長劍回應:“不再新增引黃灌溉面積,嚴把用水關,對高耗水、高污染項目堅決說不,將有限水資源用到高質量發展項目上。”
“呼和浩特、包頭、烏海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嚴重,特別是工業、礦山開發、冬季散煤燃燒污染等問題突出。流域范圍內農業較為發達,農業面源污染較為嚴重,影響黃河流域水質及土壤環境安全,且治理周期長、難度大。”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杜俊峰認為,黃河內蒙古段污染防治任務艱巨。
沿黃地區不僅需要保護生態環境,還要致力高質量發展。呼和浩特市政協、鄂爾多斯市政協就“呼包鄂沿黃生態廊道”建設提出具體建議。巴彥淖爾市政協結合烏梁素海保護與“天賦河套”區域品牌建設提出關于河套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除水土流失與污染防治問題外,資金保障也是與會人員關注的一大重點。“域內大部分旗縣可用財力不足,中央和地方、自治區以下相關領域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尚未落地,資金項目儲備不足支出進度偏慢、資金統籌不夠,綠色發展稅收政策有待完善。”自治區財政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處處長李俊林表示,今后財政廳將從“財”和“稅”兩方面入手加大支持力度。
會議達成共識,全區上下特別是沿黃地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建立健全黃河中上游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健全公眾參與機制,形成生態環保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為促進黃河流域保護與發展作出貢獻。
其其格表示,將認真梳理委員的意見建議,完善調研報告,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并將協商成果轉化為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上報全國政協,促進黃河流域實現高質量發展。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發展 自治區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