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走近火箭軍線路工程兵:為導彈編制信息“天網”
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方雷 單泉清 張鵬飛)國防通信光纜是傳遞軍令的主要媒介。在火箭軍的方陣中,就有一群為導彈編織戰場信息“天網”的線路工程兵。近日,記者走近這支鮮為外界所知的部隊,了解他們的故事。
初冬時節,外面的天剛蒙蒙亮,記者就跟隨火箭軍某部47分隊分隊長楊立亮,乘坐一臺解放車,沿著顛簸的盤山公路來到了當天的施工作業現場。
楊立亮介紹說,當天的主要任務就是進行國防通信光纜工程的人工開挖、破碎、破河、頂路和埋放標石施工作業。
加油、卷臂,挖機履帶慢慢前移,挖斗狠狠的扎在了面前的路上,巨大的挖力與石土碰撞產生點點火星……挖掘機掘起漫天灰塵,在“轟隆隆”的施工聲響中,楊立亮介紹起這支部隊的歷史。
楊立亮所在的這支部隊組建于1965年10月,是火箭軍唯一一支擔負國防通信工程施工任務的部隊,官兵常年征戰在外,部隊轉場頻繁,基本上每年轉場3到5次,大小轉場加起來有7到8次。
隨后,記者跟隨楊立亮來到了人工開挖作業現場,作業坑內垃圾全部漂浮在水面上,臭味彌漫。然而臉龐稚嫩的戰士們面不改色,直接穿著雨靴下到作業坑里挽起袖子徒手清理臟物。
“苦不苦,885;累不累,施工隊?!毕襁@樣類似的口頭禪在火箭軍線路工程兵之間廣泛流傳,上高原、入戈壁、闖莽林、踏雪原,工程部隊常年在大山深處、人跡罕至的地方執行國防通信工程施工任務,因為施工環境異常艱苦,很多官兵就自編自創了一些諺語笑談苦累。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新型裝備陸續列裝,這支部隊的施工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該部47分隊服役16年的代理排長、四級軍士長劉紅升,先后跟隨部隊轉場10多個省市,參與了30余項國防通信工程施工任務,談起今夕對比,他最有發言權。
“以前,我們主要靠人海戰術,當時,一個連隊就一臺挖機、一臺風鎬和空壓機,施工的時候,大部分都需要靠人工作業來完成,一天施工結束,吃飯的時候手抖得碗都端不起來。現在我們一個連隊裝配了不少高科技裝備,包括微型無人機、破碎錘、攪拌車、光纜接續機等等。”劉紅升說,如今人工作業越來越少,機械化施工程度越來越多,不僅大大減少了官兵的勞動強度,還提高了施工效率。
國防通信光纜鏈接著“地下龍宮”,關系著戰略導彈的浴火騰飛,這支部隊始終把工程質量當做打贏的標準,無論環境多苦,官兵們的作業標準時刻未降。
在破河作業現場,官兵們脖子下方全部浸泡在河水中,隨著挖機在河底挖出一道纜溝,2名官兵屏住呼吸一頭扎進河里,用水泥袋將硅管壓入挖好的纜溝……
破河作業小組組長、下士齊帥博告訴記者,進行破河作業施工時必須充分考慮現實環境因素,因為河里水流有沖力,挖纜溝的時候必須是一條向上游的弧線,“這樣過個十年二十年,也不會把光纜沖成反方向,同時也避水流把光纜沖斷。”
強烈的責任感必定會催生強大的戰斗力。2017年9月,這支部隊接到某大型演習通信工程保障任務,上級要求一周之內將30余公里通信光纜以明線方式敷設完畢。官兵們采取兩班倒、人停機不休的方式,加班加點終于在限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保障了導彈發射的順利進行。
正是憑借著這股攻堅克難的韌勁,這支火箭軍唯一一支負責國防通信工程施工的部隊,今年以來累計完成了200余公里國防光纜施工任務,全部實現零問題移交。(完)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部隊 作業 火箭 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