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王繼華:在“連天線”和“接地氣”間發揮界別能量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10日電 題:王繼華:在“連天線”和“接地氣”間發揮界別能量
記者 李敏杰 張佳琪
捐款、種樹、送圓白菜、義診……身上貼著經濟界人士和專家學者的“高大上”標簽,腳下沾泥土的“小動作”卻頻頻,這群來自北京的民建人走在鄉間小路上,心里樂開了花,他們也漸漸被大街小巷和村兒里的老百姓所熟知。
提及專家與老百姓的“牽手”故事,北京市東城區政協民建界別召集人之一王繼華滿眼的笑意。
作為民建的品牌活動,“專家百姓零距離、民間真情在社區”是民建東城區委員會發動全區會員要做的重點項目之一。“去年一年,我們全區會員為豐寧滿族自治縣李泉窩鋪村和葦子溝村捐贈扶貧款10萬元,捐贈并種植文冠果樹苗2000棵;購買崇禮縣驛馬圖鄉碌碡村愛心圓白菜25噸,免費發放給東華門街道和交道口街道的6000戶居民;組織醫療專家赴阿爾山市五岔溝鎮及西口村、門頭溝雁翅鎮房良村開展義診,診療群眾400余人……”王繼華說道。
一系列數字,也是一串串扶貧故事。可喜的“成績單”背后,是王繼華委員等東城區政協民建界別會員們積極響應民建中央號召,帶頭開展社會服務工作,推進對口精準扶貧的初心。“我們組織社區義診、提供法律咨詢、開展各種講座……僅去年一年,我們就服務了社區近千名居民。切實為當地解決了不少棘手問題呢。” 王繼華說。
政協基礎在界別,如何推動界別履職“活”起來?如何推動界別功能作用“強起來”?民建東城區委員會的“小動作”可不止于社會服務。
聚焦界別特色、發揮界別優勢,用好協商平臺,履好職盡好責,民建東城區委員會也在不斷擦亮自己的“標簽”。“政協北京市東城區第十四屆委員會共有8位民建界別委員。人雖少,但力量不微。”作為在民建東城區1800個會員中推選出來的界別代表,王繼華掌握著不少民建會員履職的“幕后故事”。
參加東城區政協“關于東城區持續優化商務樓宇營商環境”重點調研,讓王繼華至今記憶尤深。
歷時39個工作日、經過18次實地調研、與20位企業家座談,形成40000多字的調研報告,改稿16次,最后精簡到8000多字……作為商務樓宇營商環境的重點調研課題撰寫組成員之一,王繼華連續用了三個“夜以繼日”來形容課題組成員“拼命三郎”般的工作狀態。
“有一天,凌晨兩點,我剛把一份調研初稿改完發在課題組微信群里,希望大家第二天一早就能看到。但當我早上五點起床時才發現,東城區政協經科委主任李照宏主任已經將我的初稿修改后,再次發在群里了。看,我們這個調研組,就是這樣一個效率!”憶及當時的場景,王繼華一臉的“傲嬌”。
王繼華說,一直以來,委員們在本職工作和政協履職工作中,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積極參加東城民建“習思大講堂”和政協組織的各種學習活動,不斷提高政治覺悟。
“明年,我們民建界別將繼續把精準扶貧工作繼續下去,密切聯系民建會員及經濟界各方面的專家、學者,把界別能量充分發揮出來,履行好作為政協委員的職責。” 談起東城區政協明年的工作,王繼華信心十足。
不管是與老百姓的暖心“牽手”,還是聚焦民建的界別特色,“在‘連天線’和‘接地氣’間,發揮更多界別能量,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希望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認識和了解民建,認識和了解我們的人民政協。”王繼華說,這是自己也是更多民建人履職為民的初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王繼 繼華 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