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一個豫北山村的脫貧攻堅路
本報通訊員李維
初冬時節,行走在修武縣西村鄉大南坡村,讓人感受最深的是,山路彎彎,但小車可以直接開到村民家門口。放眼望去,遠處山巒起伏,近處座座新房錯落有致,一盞盞LED太陽能路燈宛若哨兵林立道路兩旁。
鑲嵌在崇山峻嶺間的大南坡村由西小莊、東小莊、南坡老村、南坡新村等4個自然村組成。歷史上的大南坡村因煤而興,頗為富有。早在上世紀70年代,村子就修建了大禮堂、南坡完全小學和老大隊部,是臨近幾個村中名副其實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
四十載歲月滄桑,如今,雖然這些建筑早已退出歷史舞臺,但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散發著樸素而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都在默默地向外人訴說著大南坡曾經的輝煌。
“以前村民們在周圍的煤礦上班,收入比城里人還高,差不多戶戶都有電視機,家家都是‘萬元戶’。”村委委員趙作杰自豪地說。
后來,隨著資源枯竭,村里的煤礦陸續關停,傳統農業又受制于灌溉成本高、收益不穩定,年輕人紛紛外出謀生,有條件的都搬到了城里居住,在留下許多廢棄農宅院落的同時,大南坡也慢慢走向了沒落。
“全村245戶中貧困戶就有103戶,貧困人口341人,屬省級深度貧困村,2016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元。”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駐村第一書記韓夢超說。
為徹底拔掉“窮根子”,重現大南坡村昔日的輝煌,扶貧工作隊與村干部因地制宜、科學謀劃,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對照“戶脫貧、村退出”要求,堅持定向發力、精準施策,鎖定民生補短板,加強項目與資金對接,全力助推脫貧攻堅。
2016年以來,該村新修硬化道路5.3公里,村民出行更加方便;新建蓄水池2個,打機井1眼,全村群眾吃上了安全飲用水,農業生產從此告別了“望天收”。
基礎條件改善了,并不等于百姓的腰包就鼓了。為增強全村的“造血”功能,扶貧工作隊發揮部門優勢,組織扶貧專場招聘會和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班,提供創業扶持,積極引導村民外出務工。
貧困戶蘇秋喜的兒子通過參加電焊培訓,在城里找到了工作,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幫助這個家庭順利脫貧。
“俺剛開始養豬時缺資金和技術,多虧扶貧干部幫忙申請了5萬元的免息創業貸款,還請專家入戶指導,今年行情不錯,俺也小賺了一筆。”村民林艷艷高興地說道。
此外,扶貧工作隊還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聘請零就業家庭貧困勞動力擔任村里的保潔員、防火員,人均月增收300元。
借助發展全域旅游的東風和便利的交通區位優勢,該村還謀劃實施了鄉村旅游項目,計劃將村內現有廢棄農宅院落租下來,并改造成為獨立運營的民宿,建成后由專業團隊統一運營管理。
昔日無人問津的廢棄宅院變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餑餑”,村民不僅有了穩定的租金收益,還可以就近務工實現增收。
“我們與運營團隊簽訂協議,從項目每年收益中拿出一部分,優先用于貧困戶增收,每戶貧困戶年預計增收1066元。”村支部書記趙小紅介紹,下一步,村里將推動“旅游+扶貧”模式,鼓勵更多的群眾在家門口就業,通過餐飲、娛樂、銷售土特產等經營性項目,持續增加收入,徹底甩掉“窮帽子”,走上致富路。
如今的大南坡村,人均年收入達到了8100元,貧困戶僅剩3戶6人,即將實現脫貧摘帽。
最近,村里又傳來好消息,明年的中國鄉村復興論壇·修武峰會將在大南坡村舉辦。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將匯聚于此,交流傳遞鄉建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和實踐案例。新思維、新理念必將促進當地干群鄉建意識轉變,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滿足鄉愁體驗、重振鄉村社區、保護文化遺產帶來新的機遇。
“我們將以中國鄉村復興論壇在村里舉辦為契機,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村里的建筑資源,同時,瞄準鄭州、焦作等地消費群體,借助專業人才和市場化運作,喚醒沉睡的鄉土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努力走好大南坡村的復興之路。”韓夢超對未來信心滿滿。
關鍵詞:一個豫北山村的脫貧攻堅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