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頭條 頭條

致富道路越走越穩——各地就業脫貧在行動

2020年01月07日 16:45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打贏脫貧攻堅戰,前面有很多“攔路虎”,其中怎樣實現穩定脫貧,考驗著各地干部群眾的斗爭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強化產業扶貧,組織消費扶貧,加大培訓力度,促進轉移就業,讓貧困群眾有穩定的工作崗位。

近年來,各地明確就業扶貧工作方向、完善就業扶貧工作機制、創新就業扶貧措施,全力以赴幫助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如今,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實現多渠道多層次多工種就業,脫貧從此有了“壓艙石”和“穩定器”,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特色產業提升就業“成色”

新年伊始,在廣西百色市,漫山遍野的芒果樹已經抽出美麗的花蕊。田東縣林逢鎮東養村貧困戶班明帥干勁滿滿,他一早就來到果園,在合作社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對芒果樹進行“摘花”,以延長芒果上市的時間,賣出更好的價錢。

而就在幾年前,班明帥和妻子打零工、種植甘蔗,收入很不穩定,孩子又要上大學,生活的重擔一度壓得兩人喘不過氣。在2015年的精準識別中,他家被認定為貧困戶。

班家有地、有勞力,但缺資金、缺技術。在幫扶干部幫助下,班明帥加入村里的芒果種植合作社,并免費獲得芒果苗、農資和技術指導。

2017年第一批芒果樹掛果,班家便一舉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2019年,他家種芒果的收入達3.5萬元,預計今年收入還會繼續增加,致富道路越走越穩。

班明帥在田東縣并非個例。通過實施無公害種植、統一上市品質、推進“互聯網+品牌農業”等一系列措施,田東縣芒果特色產業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目前全縣芒果種植面積超過33萬畝,產值14.8億元,1.1萬人依靠芒果產業告別貧困,走上致富的道路。

特色農產品能致富;山清水秀、峰巒秀美,也是致富之源。

在與百色相隔數百公里外的桂北山區,以往兩岸的養殖和生活污水直排漓江,散亂經營的竹筏服務質量差。為幫助群眾脫貧,當地把旅游資源實行公司化、規范化運營,也更注重環境治理。旅游業很快成了帶動群眾就業的支柱。

“2019年的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巡賽上,國外車手都對附近的美麗風景線點贊。”在碧波蕩漾的漓江上,桂林市雁山區草坪回族鄉潛經村村民吳秋紅一邊劃動著竹筏,一邊向記者介紹這些年的可喜變化。

在附近興建的草坪休閑旅游主題小鎮,房屋修舊如舊,村落整潔有序,綠道穿梭山水之間,引得游人興致濃厚。過去半漁半農生活著的當地群眾,也得以“寄情山水”。

“很多貧困群眾成為旅游公司的員工,月平均收入2500多元,在家門口就業。”草坪鄉副鄉長莫錦鋒說,旅游業成了群眾生活、致富的“主心骨”。

特色產業興旺提升就業“成色”。特色蔬果通過電商源源不斷銷往全國各地;特色商品打開致富新路;特色貿易帶來新就業機會……在神州大地上,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就業,已成為助力精準脫貧的重要途徑。

服務平臺鋪設就業“快速路”

姚水蘭一家是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路口鎮黃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年前,36歲的姚水蘭還在為生計發愁,“想打工走不開,只能守在家里照料年邁的老人”。

姚水蘭道出了很多貧困戶面臨的實際困難:不能出去打工賺錢,就難以改變現狀;而在家門口,又找不到有穩定收入的工作。

幫扶干部了解到姚水蘭的想法后,把她的信息錄入勞務協作脫貧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很快為她找到了一份合適的工作。

經過短暫培訓后,她進入一家在附近經營的艾葉種植加工扶貧車間,實現“家門口”就業。姚水蘭的新工作并不復雜,只需捋平薄紙,將碾碎的艾草鋪在紙上,一卷一舒間,一根艾香就制成了。

“我每天能做1000多根,這個工作不影響農活,有時間就過來做工,拿計件工資,車間離家很近,還可以照顧老人。”姚水蘭喜上眉梢,以前僅靠農業耕作維持生活,如今在扶貧車間一個月最多可拿到3000余元,生活有了盼頭和勁頭。

為了幫助更多像姚水蘭這樣的貧困戶實現就業,湖南省建立起勞務協作脫貧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每月更新各類數據信息5萬條,平臺內有效崗位達5.4萬個,并創建貧困勞動力勞務協作市場。平臺以省扶貧部門貧困人口建檔立卡系統人員數據庫為基礎,精準識別,精準定崗,實現供需對接信息化,用數據清單鋪設了一條貧困勞動力就業“快速路”。

在全國各地,完善就業服務機制、搭建就業服務平臺、創新服務方式成為政策發力方向,有效鼓起貧困群眾的“錢袋子”。以湖南為例,截至2019年底,湖南省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勞動力255.2萬人,其中有就業意愿的187.4萬人,已轉移就業186.4萬人,占比99.5%,人均月工資達2635元。

特殊群體“上崗”加速奔小康

作為母親,周力范從沒想過自己的兒子小雨能烤出噴香可口的面包,當小雨第一次把面包從烤爐拿出來那一刻,她幾乎忘掉多年的艱辛與苦澀。

小雨今年23歲,先天智力發育不全。為了照顧孩子,周力范無法工作,全家人依靠低保生活。“也許這輩子都得這樣了。”艱難的時候,周力范總是這么想。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善滿家園殘障人綜合服務中心的一則訊息,讓周力范燃起了希望。在那里小雨學會了簡單的烘焙技能,不久后也能和其他殘障小伙伴一起協作,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出美味可口的糕點。

如今,小雨是善滿家園烘焙店的正式員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周力范也從照料小雨的家務中脫身,找到了新工作,這個家庭已經穩定脫貧。

在善滿家園殘障人綜合服務中心,像小雨家一樣實現穩定脫貧的故事還有很多。九臺區現有殘疾人5.6萬,這部分群體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為此,當地探索出集培訓、就業、托養為一體的扶貧模式,讓擁有部分勞動能力的殘疾貧困人員掌握相應技能并實現就業。

具備了“自我造血”能力,就能穩定脫貧。近年來,吉林省累計建設殘疾人扶貧就業基地近200個。2019年,累計培訓殘疾人就業技能2.56萬人次,帶動7200多名殘疾人就業增收。

播撒就業“金種子”,才能加速收獲全面小康。各地各部門將繼續做好就業幫扶工作,持續用力,精準發力,加強兜底保障,為貧困群眾托起更加幸福的生活。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記者王念、黃浩銘、謝櫻、段續)

關鍵詞:各地就業脫貧在行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