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畫里的重癥隔離病房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 付振強)2月7日晚,專門收治輕癥病人的武昌方艙醫院收到1000本心理援助手冊。大約在同一時間,350公里之外的長沙,中南大學湖南湘雅二醫院已確定好增援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派遣的第三支醫療隊伍名單。
這本名叫《走進方艙》(第一版)的小冊子,正是由這家醫院編制,并在一周后迎來版本“升級”:《走進方艙》更名為《走出方艙》,寓意疫情阻擊戰必將取得勝利的美好希望。與此同時,原來的單行本一分為二,誕生了《走出方艙(醫護版)》和《走出方艙(病友版)》兩個版本。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主編的心理援助手冊《走進方艙》廣受一線人員好評。該手冊封面及插畫由廖佳穎繪制。
幾天前,最后49名患者從武漢市洪山體育館改建而成的武昌方艙醫院走出,這個“最早開艙,最晚休艙”的方艙醫院“關門大吉”。至此,武漢市全部16家方艙醫院結束歷史使命,皆告休艙。更名后的小冊子讓“走出方艙”的愿望成為現實,那些曾不幸罹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出艙患者怎么也不曾想到,當他們第一天拿到冊子用來緩解或多或少出現的恐慌、不安、焦慮等情緒問題時,為手冊繪制插圖和封面的“90后”女護師廖佳穎,就出現在中南大學湖南湘雅二醫院派遣的第三支醫療隊伍名單中。
△2月8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130名醫護人員出發武漢。
7號車廂的平板電腦
愛好畫畫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腎內科護師廖佳穎,在去武漢之前專門在包里塞了一部平板電腦。平日里,她常常用畫筆給病人表達臨床問題,通過繪畫傳遞健康教育和病人護理方面的小常識。赴武漢開展重癥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意味著工作強度地加大,平板電腦是她工作之余唯一可以繪畫用的工具。
2月8日下午3點53分,G580次列車駛離長沙南站。30名醫生和包括廖佳穎在內的100名護士整齊出現在列車的7號車廂。這130人,是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增援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派遣的第三支醫療隊伍,也是該院在應對國家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一次性派出規模最大的醫療隊。廖佳穎在前一天主動提請了戰書。
出發這天正好是元宵節,在這個本應萬家燈火的傳統佳節,廖佳穎出發趕往武漢。“短暫的別離是為了全國人民更好的團聚,危難當頭,要做一個堅定的逆行者。” 因害怕父母擔心,她在報名前甚至都沒有告知父母實情。
17點38分,廖佳穎所在的醫療隊抵達“武漢站”。全員帶著所有行李和100余箱防護物資,將要去到此行最終的目的地——武漢同濟醫院中法院區。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他們將在那里開展重癥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工作。出發的整個過程,廖佳穎都在“真聽、真看、真感受”中,把場景“搬”到了畫上。
△廖佳穎用畫筆將130名醫護人員出發前的故事記錄了下來。
她在畫中配文:“當大家告別了親愛的家人和同事,提著行李箱踏上這條沒有硝煙的逆行路,就把130個人的命運綁在了一起。”“我們說好130人整整齊齊地來,一個都不能少的整整齊齊回家。”
廖佳穎說,當為《走進方艙》《走出方艙》等心理讀物繪制插畫時,她就已經下定決心要到一線去了。《走出方艙》共分為三大部分,除了致方艙病友的一封信,還詳細介紹了病人到方艙后可能會出現的常見心理反應,并給出解決辦法。例如過度焦慮了,該怎么辦?被隔離之后,如何守住心理防線?……手冊是在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支持下,由湖南省精神醫學中心,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心理救援分會,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援鄂醫療隊,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聯合編寫的,印發后廣受醫護人員和患者好評。
這是一項緊急且事關重大的任務。手冊等系列科普叢書不僅要為方艙醫院的住院患者和醫護人員提供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援助“指南”,還要針對住院患者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同時作為現場醫護人員開展心理援助工作的技術支持。廖佳穎承擔著插畫配圖,紙質版印發前一晚,她和醫院精神科李衛暉副教授、主治醫生張麗等同事徹夜創作,僅用一個晚上時間即順利完成全部編寫、校對工作。
“按耐不住了!”是廖佳穎去武漢的初衷。“按耐不住”的除了想用畫筆記錄下一線的“戰疫時光”,更重要的是職責所系,想親手為患者做點兒什么。她坦言雖然前往武漢的決定沒有第一時間告知父母,但她的父親是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要有責任、有擔當,有危險要沖到最前面去。”此番話,無疑為廖佳穎的“自作主張”按下了“贊成鍵”。
自踏入武漢站的那一刻起,廖佳穎的畫里畫外,皆成了一線戰場。
“你見過最閃亮的星星嗎?”
在武漢的這段日子里,一向快人快語的廖佳穎,言行開始變得“緩慢起來”。她自己想說的,都在畫里。
這是廖佳穎從業以來沒有經歷過的場面:從病區進入到隔離病房內,首先要穿好防護服,然后再加上一層隔離衣,大家相互幫助系背帶,兩人互相查看鞋套是否密閉。全副武裝,所有的地方都不能開放空調,在四小時的值班時間內不能喝水,就連說話、走路都要比日常工作時放慢頻率。她把這一幕畫在了作品里:
△廖佳穎繪制的從病區進入到隔離病房內等場景。
“我們把小伙伴當成自己的鏡子,互相仔細檢查防護裝備才有信心上戰場”
“我們把小伙伴當成我們的手足,互相幫助才不會餓著渴著”
“我們把小伙伴當成我們的掌中寶,互相分享新的知識經驗發揮團隊的智慧”
……
廖佳穎在醫院的業務能力一直被認可,畢竟93年出生的她已經取得了全國衛生專業技術中初級資格證書。在疫情出現初期,她積極備戰,認真學習新冠肺炎防治知識,并嚴格練習隔離和護理新冠肺炎的臨床技能。在她所在的醫療隊到達武漢的次日凌晨,由骨科室臨時改造的病房就開始了全面收治危重癥患者。
△廖佳穎用畫筆“幽默的”記錄下自己的抗疫時光。
救治工作已“開局”,繪畫時間被“縮減”。廖佳穎說,此行的目的很明確,首先盡最大努力救治急危重癥患者,其次保證自己不被感染,最后才是創作出一些自己想要表達的作品。在病房內不能攜帶手機,她便在保證好自身休息,確保好免疫力和抵抗力后,回酒店后再把一天的內容用畫筆記錄下來,這是她自己進行解壓調適的慣用方式。
△廖佳穎畫筆下的同事。
“穿著防護服讓自己很有安全感”“一個人在酒店休息的時候,感覺還是很好的。” 廖佳穎性格比較樂觀,平時除了治療外,還要照顧患者的生活起居,病人每隔十分鐘就會按一個“呼叫鈴”。她說自己很喜歡同病房里的患者“拉家常”,其中一位 “娭毑”(湖南當地方言,指對老年婦女的尊稱,也有地區對祖母也稱娭毑)還曾試圖教她說武漢話,她笑言自己一句沒有學會。“感覺和我們湖南話差不多嘛!”
廖佳穎很享受每天從醫院乘坐大巴回酒店的這段時間。閉上眼睛,想想一天工作中所見所聞、所想所感,思考著怎么把這些真實的故事通過畫筆呈現。就連她每天吃完早餐后路過的酒店門口,有兩條同事們自己安置的“出口”和“入口”的“消毒紙盒”都被畫了下來。
“我們住在同一個酒店,朝夕相處,友誼深厚,共同抗疫。獻給所有馳援武漢的醫療隊,也包括我自己。”廖佳穎將自己在酒店休息這段日子創作的作品,以自己喜愛的一部影視劇為主題——取名“友愛公寓”。
△廖佳穎用畫筆記錄自己和醫療隊隊員們在酒店隔離的日子。
白天,廖佳穎用專業技能治愈著患者,晚上,她用畫筆“治愈”著自己。她說自己以前的工作只是救助,現在還要注重安撫患者。由于她所在的小組是為重癥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病人在病床上的痛苦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堅強讓自己很感動。
△廖佳穎連夜為保潔阿姨專屬定制的脫防護裝備的流程圖,這份特別的流程圖貼在隔離通道內隊員所用的文字流程圖邊。
有一批病人治愈出院的那天,廖佳穎開心到哭了。出院前的患者拿著醫護人員送的“康復鮮花”,邀請她和同事們一起合照,在坐上離開醫院的車時,還在不停地向醫護人員致謝。這些花是云南省人民政府送給醫護人員的“三八節”禮物,花里還有一張小卡片:“我們沒法幫你們上前線,但我們想把春天送給你們”。廖佳穎和同事們把花轉送給了患者。“患者們拿到花都開心的像個小姑娘!”她說看到病人出院后喜極而泣的場景,內心特別感動和自豪。
△廖佳穎用畫筆記錄下“康復鮮花”的故事。
“都說星星是最閃亮的,那是因為沒有看過護士的眼睛。你聽過這句話嗎?”廖佳穎在電話那頭反問記者。患者不知道,防護服背后的面容,他們能看到的永遠是一雙雙充滿笑意的眼睛,廖佳穎在畫里寫道:希望我們能像“大白”一樣溫暖你。這一場站疫中她對未來有了更多思考:希望患者康復后在接下來的日子中好好地生活,用她的話就是“該吃吃該喝喝,啥事兒別往心里擱”;希望能有更加和諧的醫患關系,因為每一方都不容易;希望疫情過后加強對醫務人員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疏導;希望更多的人能學醫……
△廖佳穎創作的作品。
“畫畫雖然耗費時間,但素材是最可貴的,用繪畫表達出來很值得。如果是在家中就化成油畫了!”廖佳穎說以后希望自己能合理把控繪畫的時間,多豐富自己的生活。“說歸說,如果長時間不讓我畫畫,還是會手癢的。”(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廖佳 佳穎 醫院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