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晁星:關鍵抉擇彰顯一個國家的價值取舍
作者:晁星
“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等價值理念,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價值刻度里,“人民”是最堅實的根基,我們所有的國家制度都深深根植于人民之中,“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們決策部署的根本依據。
全球病例已超20萬例,死亡超8000例,其中中國以外確診病例超11萬例,歐洲成為疫情“震中”……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大流行階段,全球疫情形勢急劇惡化,其嚴峻程度,甚至被評論為“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所有國家都是大考。畢竟,任何國家或城市的醫療資源,都不可能按極限條件設定,面對突然井噴的就醫需求,捉襟見肘、左支右絀很難避免。但情勢危急,又要求治理者必須第一時間做出抉擇。這樣的“第一反應”,恰恰凸顯著一個國家真正的價值取舍。
抉擇和取舍,直接體現就是不同的抗疫理念和舉措。作為第一個被疫情突襲的國家,中國也曾被打得措手不及,但穩下來后迅速調整方案,以舉國之力堅決投入“戰疫”,盡一切可能增加醫療供給,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火神山、雷神山拔地而起,十幾個“生命方艙”星夜起航,無論輕癥重癥應收盡收。而大洋彼岸的美國,檢測門檻和費用一度很高,導致普通民眾檢測無門、就診無路,美國疾控中心主任更坦承,有一些“流感”死者實際感染的可能是新冠肺炎;歐洲方面,多國宣布不再對輕癥患者進行檢測,英國首席科學家更提出了“群體免疫”概念,被外界解讀為是將民眾推向“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疫情較重的意大利,則在醫療資源出現極度擠兌的情況下,不得不選擇先救那些可能有“更長預期壽命”的人,令人唏噓。
“以人為本”“人民至上”,這些價值理念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在“戰疫”的橫向對比中,中國在醫療資源等多方面的稟賦其實并不占優,卻展現出了不惜代價、全力以赴的奮戰姿態。有人算過一筆賬,一個多月時間,全國各級財政在疫情防控方面已投入1169億元。僅治療一個新冠肺炎ICU患者,花費可能就超過70萬元,而這些由國家兜底。而除了直接支出外,為抗擊疫情不少地方一度停工停產,十幾億人宅家防護,經濟社會按下這樣的暫停鍵,方方面面會遭受怎樣的損失不難想見。但正如鐘南山院士所言,“我們做到了把人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雖然經濟上損失很大,接近停擺,但是換來了老百姓的平安,這個是對的。”而反觀一些國家,縱然有足夠的“時間窗口”,有可以借鑒的寶貴經驗,有相對優越的醫療資源,但當疫情蔓延時,它們的反應卻多少給人遲滯和被動的觀感。美國總統特朗普更連發推特,稱美國每年因流感死亡數萬人,但生活和經濟并沒因此暫停……正如觀察人士所言,在關鍵時候,西方一些人把生命作為符號之一,可以放到輪盤里去賭一把,也可以放進“性價比”公式里“理性”計算。
“中國是斷然不會根據‘更長的預期壽命’來采取醫療救治的。”“群體免疫是對老百姓不負責任的做法。”針對西方種種備受爭議的抗疫理念和舉措,國內醫學專家如此回答。在中國,不會因為疫情洶洶就自暴自棄、放水流舟;在中國的病房里,耄耋老人不會因為年齡而被放棄,反而會獲得醫護人員更多的關注和照料。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此不同的取舍?最根本的,還是要回歸到“為了誰”這一核心價值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價值刻度里,“人民”是最堅實的根基,所有國家制度都深深根植于此,“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決策部署的根本依據。抗地震、戰洪水、搏冰凍,打贏脫貧攻堅戰、打響“三大保衛戰”,莫不如是。正是這樣的價值排序,讓無數人安心,也更充滿信心,因為大家相信,“這個國家不會十全十美,但每到生死關頭,她總會不遺余力地拉你一把。”
犯其至難,方能圖其至遠。“戰疫”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動員,從中,我們看到了無數人向險逆行,舍小家為大家的大義;也真切體會到何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勠力同心、眾志成城,國與民的互動,人與人的互助,激起的是令人震撼的意志力、凝聚力、戰斗力。這樣的力量,一定能使我們化危為機,也一定會成為我們奮勇前行的長久動能。
外界雖然聒噪,中國依舊堅定。這兩天,一批批援鄂醫療隊踏上歸程。視頻里,感謝的話語、不舍的眼淚,讓人動容。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市,成就一個英雄的國度。英雄的國度,也永遠守護她的人民。我們一定會銘記攜手同行的光亮與溫度,也期待這樣的光芒能傳遞到更遠的地方,不同國家互相扶持、共克時艱,不同制度互相借鑒、取長補短,以切實的改變讓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晁星)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國家 價值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