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全球最大國際專利申請國”展現中國“硬核力量”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于近日發布報告稱,中國于2019年首次超越美國成為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交國際專利申請的最大來源國。數據顯示,中國在2019年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體系申請了58990份專利,超過了美國的57840份。有媒體報道,中國拿下了美國占據40年的榜首之位,全球創新的中心正從西方向東方轉移。(《科技日報》2020年4月9日)
專利制度不論是對于工業化發展還是市場經濟的運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傳統的中國社會幾乎沒有專利保護的概念,新中國真正的專利保護制度一直到1986年才初步確立。從制度空白到全球最大的國際專利申請國,我們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走過西方幾百年走過的道路。這是一場由黨和政府領導、億萬中國人民參與的萬里長征,是一場全民動員、協力同心的趕超行動,展現了中國人民素質、智慧與勤勞的“硬核力量”。
首先,專利申請數量增加的意義不限于科技層面,還在于科技創新為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巨大的驅動力。由于專利擁有權被廣泛視為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工業技術的重要標志,因此“全球最大國際專利申請國”的背后是我國的科技水平的長足進步與創新活力的不斷提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質造”越來越多,如被譽為“新四大發明”的中國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以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核電技術、盾構隧道挖掘技術。在創新成為當今經濟發展主要驅動力的背景下,這些知識產權技術將會在“一帶一路”合作與國際貿易當中發揮重要角色。
其次,名列前茅的國際專利申請國,數量龐大的專利申請量,說明我國的公司、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機構乃至普通公眾都具備了成熟的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意識,中國市場對科技創新與專利保護的需求在迅速增長,這對于我國對國際社會履行知識產權保護承諾,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以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進一步發展將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然而也要看到,盡管我國的專利申請量遙遙領先,但是仍然存在著專利質量有待提升、專利結構有待優化的問題。例如:相當數量的專利申請屬于政策性導向,真正處于專利保護目的的專利申請并不多。專利轉化率不高,一些授權專利技術沒有發揮出市場應用價值;有一部分專利工程師、專利代理人的專業素質不高。
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國際專利申請國”,令世界矚目。迅速崛起的“中國速度”,品質卓越的“中國質造”,蓬勃發展的“中國創新”,共同凝聚成硬核的“中國力量”,讓世界銘記,讓時代喝彩。(作者為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中國 專利 國際專利申請國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