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鄉村振興

像抓脫貧攻堅一樣抓鄉村振興

——河南平頂山市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觀察

2020年07月15日 10:20 | 作者:張培奇 范亞旭 王帥杰 |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8. 8萬戶31.6萬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脫貧,502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底的7.8%下降至2019年底的0.5%……自2013年新一輪建檔立卡以來,河南省平頂山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如今,正處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歷史交匯期,平頂山市絲毫沒有松口氣、歇歇腳的念頭,把防止返貧擺在重要位置,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鞏固脫貧成效,謀劃鄉村未來發展。

日前,記者走在平頂山市鄉間,只見滿目蒼翠、綠意盎然,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方興未艾,鄉村游引得都市人的青睞、農家自助小院成為帶貧增收的新名片、返鄉創業者為鄉村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建立產業新體系,構筑扶貧新格局

在平頂山市魯山縣瓦屋鎮土橋村,一排排食用菌大棚整齊劃一,一袋袋長勢正好的香菇菌棒整齊擺放,菇農穿梭于棚內采摘著香菇。

2019年初,瓦屋鎮引來了堯榮菌業公司,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規模化種植大棚香菇。“去年上半年,公司30萬袋夏季香菇產銷兩旺,凈利潤在150萬元左右,在此務工的貧困戶平均每月能拿到2000元的工錢,自己承包大棚種香菇的貧困戶收入更高。”瓦屋鎮大潺寺村黨支部書記、堯榮菌業公司負責人雷根憲說。

從2019年開始,瓦屋鎮流轉550余畝土地,統籌整合財政扶持資金1000余萬元,吸引企業和社會投入1300余萬元,建成食用菌種植基地11個、食用菌大棚1100余座。瓦屋鎮黨委書記陳永坤介紹,全鎮把用財政資金建成的479座食用菌大棚合理分配給19個行政村,由各村將大棚租賃給食用菌生產企業,通過收取租金的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確保每村每年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以上,實現全鎮村集體經濟產業全覆蓋。

韭菜炒雞蛋是很多人眼中的美味。平頂山市葉縣任店鎮月莊村看到了韭菜的前景,于2018年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與河南久星生物科技研究院合作種植韭菜。目前,已經流轉1200余畝土地,每畝韭菜年純利潤達7000元以上,實現了村集體、企業、農戶三方受益。“我們還帶動周邊兩個村共同種韭菜,去年韭菜長勢好,生產鮮菜700萬斤,育種12萬斤,在保證村民地租的基礎上,每畝多分紅了100元。”月莊村黨支部書記郭冠星說。

產業興旺,才能脫貧奔小康。近年來,平頂山市相繼培育了以康龍集團、綠禾農業、天健農業為代表的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1家,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664個,帶動貧困人口3.69萬人;初步形成了舞鋼肉鴿、魯山林果、葉縣肉牛、寶豐花椒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養殖、種植優勢主導產業,累計帶貧14.5萬戶;累計建成光伏扶貧項目2642個、帶貧生豬“千頭線”366條、扶貧車間146個,帶貧32375戶。

“在產業鏈和配套產業上下功夫,打造貼近鄉村實際的扶貧產業格局。”平頂山市扶貧辦主任丁少革說,目前全市打造出了張良姜、大年溝血桃、“山兒西”煙葉等一批“鷹”字號品牌,形成了“發展以產業為基礎,收入靠產業來支撐”的良好局面。

打造鄉村新業態,培育增收新引擎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廣大農村地區,童年時的老房屋即為鄉愁的一部分。魯山縣四棵樹鄉黃溝村獨辟蹊徑,于2018年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舊房屋進行拆除,打造成小微游園、果蔬園和停車場,把村內部分閑置房屋統一打造,將旱廁改造成了水沖式衛生間,配置一些農村的老式家具,將臥室布置干凈整潔,打造“自助農家小院”。

“保留傳統民居特色的同時,融入現代生活元素,既提升了人居環境質量,又避免了大拆大建,豐富了廢舊宅基地的利用途徑。”黃溝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京玉介紹,每個自助小院可容納三四戶家庭居住,小院配套基本生活和娛樂設施,提供廚具及米、面、油、調料等,游客可自行解決就餐問題,充分體驗農家生活樂趣,每天租金在300元-500元之間,迎合大眾消費。

農家院帶動貧困戶務工,經營中同貧困戶簽訂農副產品收購協議,農家院收益進行集體經濟二次分配……一系列的帶貧模式不僅穩定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而且為村里的農副產品找到了銷路。如今,黃溝村的“自助農家小院”已經成為四棵樹鄉產業發展的新名片,受到都市人的歡迎,目前正逐步向全鄉推廣。

古磨、石壩、柳堤,荷花園、思耕園、垂釣園,阡陌縱橫、荷塘密布,今年五一期間,魯山縣團城鄉清水河多彩田園盛大開園,前來游玩的游客超過2000人。依托清水河旅游觀光帶,團城鄉寺溝村也實現了由貧困村向休閑度假新寵的轉變。

為把鄉村建設得更好,讓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寺溝村“兩委”邀請本村外出務工人員梁群回鄉創業,為其流轉170余畝土地,改造原有的水稻田,發展集藕魚混養、垂釣等為一體的水生態觀光產業。

距寺溝村不遠的花園溝村,去年也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建成了清水源山居民宿項目,打造民俗木屋群,引來了不少游人前來居住體驗。隨著游人的增加,花園溝村圍繞本地特色農業、土特產品等優勢,成立了花園溝種養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的形式,主營本地生產的椴木香菇、黑木耳、板栗、辛夷等農副產品。花園溝駐村第一書記姬中三說:“我們將花園溝的香菇、蜂蜜等特色山貨設計成專用的包裝,并申請注冊商標,來逐步打造花園溝品牌。”

拓寬發展新動能,激活鄉村新動力

五月末六月初,正是柞蠶集中結繭期。在魯山縣四棵樹鄉張溝村一化柞蠶繭絲綢產業基地,多名村民正在彎腰撿蠶繭。貧困戶張國旗說,“疫情阻擋了外出務工的腳步,但村里建起了柞蠶基地、養雞場、水果園,就近務工也有好收入。”

早在漢唐時期,魯山絲綢即為貢品,是古絲綢之路上最受青睞的商品之一。張溝村鄉土能人王占偉依托村里有柞蠶養殖的傳統,采取“公司+合作社”模式,吸收蠶農和貧困戶發展蠶業養殖和絲綢古法加工。目前,一化柞蠶繭絲綢產業基地一期項目正穩步推進,已帶動本村30余戶農戶發展柞蠶養殖,提供打絲、紡織、成衣加工等工作崗位20余個,戶均年增收萬元以上。

“養好蠶,織好布,帶領大家來致富。”張溝村黨支部書記許建軍說,下一步,張溝將以“織女村”項目為核心,加快建設全國唯一的一化柞蠶生態立體博物館及配套農業公園,強力打造一個集柞蠶養殖、彩蠶觀賞、古法織綢、絲綢展示和民俗體驗、果蔬采摘、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絲綢特色小鎮。

抓好桃經濟,群眾多受益。葉縣辛店鎮常派莊村在村黨支部書記楊小伍的帶領下,結合實際,種植了新品種早中晚熟桃樹2000余畝。目前果樹進入了第二個豐產期,畝均收益6000余元。“我的目標是把常派莊打造成一個春夏有花、秋冬有果,產業興旺、近悅遠來的美麗鄉村,帶著群眾共同奔向小康。”楊小伍信心十足。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鄉村振興的新起點。如今的平頂山市,正以制度建設為支撐、以產業發展為基礎、以環境提升為突破,奮力推進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編輯:秦云

關鍵詞:鄉村 產業 脫貧 溝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