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精準扶貧

“首倡地”的答卷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精準扶貧”生動實踐

2020年07月28日 14:53 | 作者:鄒繼紅 金中基 鄧晶琎 黃婷婷 彭業忠 | 來源:湖南日報
分享到: 

開欄的話

站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決戰脫貧攻堅勝利在望。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重要論述。作為“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湖南,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自覺扛起政治責任。歷經近7年奮戰,全省5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挑戰,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到了關鍵時刻。

歲在庚子,時過半載。湖南日報社編委會領導率隊赴全省14個市州采訪,聚焦各地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從今天起,湖南日報推出《走向勝利——決戰決勝市州巡禮》大型采訪系列報道,充分展示三湘大地脫貧攻堅新氣象、人民群眾新作為、各級干部新擔當,為我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加油鼓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奏響新時代的壯麗凱歌。

盛夏時節,花垣縣十八洞村千畝獼猴桃基地生機盎然。 陳敏捷 攝

中國的脫貧故事,注定會在2013年,寫下深情而濃重的一筆。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湖南調研,一下飛機就直奔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

在這里,總書記與大家拉家常、話發展,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重要論述。

“精準扶貧”是中國扶貧史上的偉大創舉。一場銘刻歷史的脫貧攻堅戰從十八洞村發起,歷時近七年之久,艱苦卓絕,波瀾壯闊。

首倡之地,舉國矚目。湘西州在這場大戰中,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

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時已過半,記者深入湖南脫貧攻堅“主戰場”湘西州,目睹決戰決勝時刻的壯麗場景,深刻感受書寫“精準扶貧”這份答卷的使命與擔當、艱辛與厚重。

“精準扶貧,這個說法還是頭回聽到”

“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習近平

湘西十八洞村梨子寨,盛夏風景朦朧,雨絲花開。

施成富家門口的“精準坪飯莊”招牌,被雨水洗得更亮了。82歲的施成富下廚炒臘肉,招呼來往游客。他家開辦了村里第一家農家樂,率先脫貧致富。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正是在施成富家門前空地上召開座談會,“精準扶貧”重要論述回蕩山谷。

“看到屋,走得哭。”十八洞村,當時是一個交通落后、村容破舊的深度貧困村,年人均純收入僅1668元。村里40歲以上的光棍,就有37個。

這樣一個窮鄉僻壤的深山苗寨,怎么脫貧?

“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總書記殷切提出這十六字方針,還特意囑托當地干部,不能搞特殊化,但是不能沒有變化。

“精準扶貧,這個說法還是頭回聽到。”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施金通告訴記者,萬眾矚目下的十八洞村,既有動力,也有壓力。

精準扶貧,先得精準確定“扶持誰”。在城里買房的不評,篩選得經過戶主申請、群眾票決、公告公示等程序……十八洞村精準識別出136戶貧困戶、542名貧困人口,家家戶戶都服氣。

村里地少,人均僅0.83畝。十八洞村搞起“飛地”果園,在相鄰的紫霞村建了千畝獼猴桃產業園,貧困戶以產業扶貧資金入股,產品直銷粵港澳大灣區。

曾經苦甲天下,而今華麗蝶變,十八洞村的鄉村游、獼猴桃種植、苗繡等產業風生水起。

2017年,十八洞村整體脫貧。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4668元,比全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收入高出了3101元,村里大齡青年全部脫單。

十八洞村積極探索精準扶貧的經驗,在湖南學習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大會上推廣。

湖南在全國率先開展精準識別,推行建檔立卡,建立基礎數據平臺;率先探索出產業發展“四跟四走”法,即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

2016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湖南代表團審議時,高度肯定了湖南“四跟四走”模式。十八洞村成為全國脫貧攻堅典型。

十八洞村形成的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正在三湘大地開花結果。

新化縣油溪橋村,永順縣科皮村、高坪村,桑植縣紅軍村等一大批“十八洞姊妹村”脫穎而出,從省級貧困村一躍成為全國特色村莊。

首倡地就是“主戰場”

“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

——習近平

8249萬——這一令人牽掛的數據,是2013年底我國貧困人口總量,其中百分之八在湖南。

東有羅霄山,西連武陵山,地處兩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湖南,有51個貧困縣。武陵山腹地湘西州,是2013年全國最窮的33個市州之一。湖南11個深度貧困縣中,就有7個在湘西州,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

“以前出門要爬懸崖。”搬遷戶吳愛英,過去居住的臘爾山雷公潭苗寨,地處幽深的峽谷。村里的孩子去上學,每天要在懸崖上攀爬,有的跌落致終身殘疾。至今回憶,她仍心有余悸。

與深度貧困決戰,艱難困苦何其之大。直到2017年,硬是把峽谷里的35戶147人,全部搬到了集中安置點同福苗寨。新寨里鋪好了水泥路,吳愛英的小兒子走20分鐘就可到鎮里上學。

貧困有多深,脫貧攻堅的責任就有多重!

首倡之地當擔首倡之責,當有首倡之為。首倡地就是“主戰場”。湘西州委書記葉紅專介紹,省委、省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舉全省之力投入湘西“主戰場”。

這些年,省委書記杜家毫、省長許達哲多次深入武陵山決戰現場。全省兩次在湘西州召開大會,推進脫貧攻堅戰役。

在每年專項扶貧資金中,湖南把中央安排到貧困縣的30%、省里預算總量的35%,都切塊給湘西州。

20多個省直單位派出幫扶隊員200名;長沙等6市連續26年對口幫扶湘西州6縣,近年又新增郴州市對口幫扶鳳凰縣;山東濟南以東西協作之名結對湘西州,合力攻克湘西之貧。

“湘西州的成敗,決定著湖南脫貧攻堅的成敗。”湘西州委、州政府一仗接著一仗打,一年接著一年干,扛牢責任、盡銳出戰。

湘西州在全省率先成立“攻堅辦”,連續7年出臺脫貧攻堅“1號文件”,打造發展生產、鄉村旅游等脫貧攻堅“十大工程”。

全州集結起1740個工作隊駐村幫扶,近6萬名黨員干部與16萬余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

黨員干部奮戰脫貧攻堅一線,砥礪了初心使命,錘煉了黨性作風。

一處處黃墻青瓦,門口紅燈籠,屋外有菜地。昔日深度貧困的鳳凰縣夯卡村,如今呈現出“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山水田園畫面。

“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夯卡村黨支部書記麻金革說,如今群眾上訪少了,干部下訪多了,干群關系密切了,跟共產黨走更堅定了。

栽下“產業樹”,收獲“幸福果”

“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么、養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

——習近平

貧有百種,困有千樣。老、少、邊、窮,是湘西州的基本州情。

歷經多輪扶貧的湘西州,過去有過深刻教訓:工作組一撤,又“一夜回到從前”。

“既要幫扶,更要群眾自發自覺。”龍山縣云頂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張向陽深有感觸。

2018年2月,張向陽剛駐村時,迎來的不是歡呼,而是村民的質疑:“云頂這么窮,過不了幾天,他就會開溜的。”

了解村民顧慮后,幫扶隊發展一批年輕黨員帶頭搞建設,邀請外界學者、社會團體等來村旅游,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在的收入和鮮活的思想。

村民們漸漸發現,一直奔跑在眼前的豬、牛、羊、雞就是致富寶貝。他們不等不靠了,家家戶戶主動辦起農家樂或民宿。

“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么、養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總書記在十八洞村的殷殷囑托,時刻提醒著湘西人民。

因病、因學致貧是湘西人民的貧困主因。湘西州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每年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14萬人左右,把農村貧困人口在縣域內住院報銷比例穩定在87%左右,在政策上扎牢民生兜底網。

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深度貧困村,投資49億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全州建成安置住房近2萬套,8.1萬貧困戶挪窮窩、搬新居。

茶葉、油茶、煙葉、柑橘、蔬菜、獼猴桃、中藥材和特色養殖等8大特色產業,近幾年在湘西州迅速崛起,其中種植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450萬畝。每個貧困村都有1個以上當家產業,有條件的貧困戶有1個以上增收項目。

山清水秀的生態資源,是發展旅游產業的獨特優勢。

剛漫步在鳳凰古城的青石板路,瞬間又掉入了一片原生態的山寨。有著500多年歷史的竹山苗寨,搖身一變成了新潮的“網紅”景區。

一大早,村民吳國安牽著牛來到稻田,一手扶犁,一手揚鞭。不遠處,游客們饒有興致地觀看吳國安的“表演”,沉浸式體驗著農耕文化。

吳國安是景區的“演員”,每個月工資2000元,一同犁地的黃牛也能“拿”4000元的年薪。

湘西州挖掘出“土家探源”和“神秘苗鄉”兩條旅游精品線路,捧紅了花垣十八洞村、古丈墨戎苗寨、鳳凰竹山村,帶動10.2萬人脫貧。

栽下“產業樹”,收獲“幸福果”。湘西州有三分之二的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產業脫貧,鼓了腰包,富了腦袋。去年底,湘西州7個深度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最貧困的臘爾山、呂洞山兩大高寒連片區,貧困發生率分別從2013年的40%、34.4%,降到0.96%、0.62%。

千年土家苗寨換了人間。湘西州委書記葉紅專說,近7年,是湘西州減貧人口最多、農村面貌變化最大、群眾增收最快、最有獲得感的時期。

“大家一心,再建新功”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習近平

這場前所未有的脫貧攻堅大考,終于走到了交卷的決勝之年。

從2013年到2019年,湘西州貧困人口由65.78萬人減至1.5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1.93%降至0.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229元增至10046元。

這組沉甸甸的數據來之不易,標志著湘西州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的勝利,湖南攻克了區域性整體貧困堡壘。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湘西人民又有了新期待、新奮斗。

“大家一心,再建新功!”吉首市馬頸坳鎮隘口村黨支部書記向天順向記者介紹,州里把黃金茶作為品牌打造,村里為此制定了2025年規劃,建設茶園花海、茶谷飛瀑等景觀,大步邁在了鄉村振興的小康路上。

扶志與扶智,猶如兩把“金鑰匙”,讓“曾經怎么扶也扶不起來”的湘西州脫胎換骨,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自信和動力正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

“行百里者半九十。”湘西州不忘初心、毫不松懈,決心把短板補得更扎實一些。

吉首市于2017年摘帽后,連續兩年對全市40個重點村增投資金;鳳凰縣對人均純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已脫貧戶,因戶需求給予產業就業等扶持。

眼下,湘西州正緊鑼密鼓地開展脫貧攻堅質量“回頭看”問題整改。未脫貧戶脫貧的短板、已脫貧戶穩定脫貧的隱患、貧困村退出存在的薄弱環節……以問題為導向逐個擊破,脫貧成果在繼續鞏固提升。

一個立志要建成“自然山水大畫園、民族風情大觀園、綠色產品大莊園、休閑旅游大樂園、和諧宜居大家園”的新湘西,正向世界自信亮相。

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上,戰勝千百年貧困的湘西人民更加精神抖擻,正在奮力攻克最后貧困堡壘,以出色的答卷向習近平總書記、向黨和人民報告!(記者 鄒繼紅 金中基 鄧晶琎 黃婷婷 彭業忠)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脫貧 湘西 貧困 攻堅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