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摘掉“窮帽子” 邁向新生活

2020年07月29日 10:33 | 來源:陜西日報
分享到: 

本報記者 艾永華 見習記者 李宛嶸 通訊員 謝曉東

6月16日,在佳縣劉家山便民服務中心馬家溝村,昔日的貧困戶馬奶后一邊給牛舍里9頭膘肥體壯的牛添草料,一邊樂呵呵地說:“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和幫扶干部的盡心幫扶,幫我建起了養牛場,而今日子真是好過了。”誰能想到,幾年前還因為患腦血管瘤而欠下十幾萬元外債、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馬奶后,已于2018年順利脫貧,現在靠養牛一年能收入五六萬元,日子越過越美了。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佳縣立足山區農業縣、革命老區縣和呂梁山片區縣的國定貧困縣實際,精準施策,埋頭苦干,高質量完成102個村16525戶44110人的脫貧退出任務,貧困發生率降至0.98%,2019年年底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群眾富不富 關鍵看“頭雁”

走進佳縣方塌鎮謝家溝村,綠樹掩映之下,一排排整齊劃一的二層小樓赫然矗立,一條條平整的水泥道路干凈整潔,村里水、電、路、綠化、醫療衛生、文化廣場、老年活動中心、農家書屋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中午時分,五六個村民從大棚果蔬園下班,騎著摩托車回家吃飯……

提起現在村里的變化,村民無不稱贊他們的好書記謝萬生。2012年,謝萬生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毅然放棄在外的生意回鄉。為改變村里的農田質量,他帶領村民填筑壩地、擴修梯田;2013年,他組織成立了農機專業合作社,吸納18戶村民自帶拖拉機、旋耕機等農機入社,對村民承包的2000余畝壩地采取“托管”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農民收入,2017年合作社被農業農村部授予“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為改變謝家溝村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現狀,他多方籌措資金,歷時3年,終于完成了移民搬遷,在解決貧困群眾出行難問題的同時也改善了居住環境;2018年,依托鄉村振興戰略,他帶領大家建設了60畝葡萄園,栽植山地蘋果400余畝,村里閑置土地基本得到了利用。如今的謝家溝村,完成了山、水、村、廠(場)、田、林、園、路的科學布局和綜合開發治理。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雁”。在佳縣的眾多鄉村,像謝萬生這樣的“頭雁”還有很多。選好一人,帶活一村;連成一線,激活一片。近年來,佳縣扎實開展基層黨建“555”工程創建活動,建強村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干部、產業帶頭人、道德模范“五支隊伍”,創建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美麗鄉村、社會治理“五面紅旗村”,實現黨建引領中心工作、黨建品牌創建、鄉村振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激勵保障等“五個突破”,充分激發了村黨支部書記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積極性。

農民要脫貧 核心靠產業

從謝家溝村沿著339國道一路向東南方向行駛,就到了通鎮向陽灣村,一排排棗木菌棒香菇整齊地排列在架子上,工人們正在采摘、裝袋、烘干、運送香菇。據了解,向陽灣扶貧農場現已建成60余畝食用菌種植基地,種植香菇10棚,年產干菇2.5萬多公斤,收益可達40萬元以上。“向陽灣村變了,扶貧農場打通了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通鎮黨委書記劉建忠說。

在佳縣,有許多像向陽灣村這樣的貧困村正在發生著蝶變,而催生這種蝶變的,正是全縣扶貧農場的巨大帶動效應。

佳縣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以發展扶貧農場為主抓手,每個鄉鎮建設1個扶貧農場,把貧困戶嵌入產業鏈,按照“東棗西果北蔬菜、旅游畜牧雜糧中藥材”產業布局,依托“3+X”產業,推廣“村集體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種養加產業、鄉村旅游、光伏電站等多種模式的扶貧農場,讓貧困群眾通過進場務工、入股分紅、土地流轉和參與經營等方式掙薪金、分股金、拿租金。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謝家溝、趙大林、向陽灣、峪口、赤牛坬、王寧山、王家砭光伏電站等7個扶貧農場和東方紅扶貧工廠,帶動2.2萬多戶6.1萬余人增收,今年正在新建桃園則溝酸棗園等13個扶貧農場和陳家泥溝飼草料加工廠等4個扶貧工廠,建成后可帶動18萬名群眾穩定增收,324個村集體年均收益達10萬元以上。

發展要加速 科技來助力

駕車從向陽灣村繼續向東南方向行駛,不到半個小時,就來到了黃河西岸的佳州街道辦大會坪村,林業技術員正指導村民統一進行棗樹降高,清除修剪的樹枝。佳縣紅潤棗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潤紅告訴記者,通過流轉550畝灘地棗林,統一進行降高,變分散經營為集中管理,大會坪全村49戶貧困戶直接受益,戶均年增收1000多元。佳縣人的“鐵桿莊稼”紅棗,如今也為脫貧致富“補氣補血”。

佳縣素有“中國紅棗名鄉”之稱,棗林面積有82萬畝,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76%。近年來,全縣大力推廣現代農業科學技術,開發紅棗高效種植與精深加工技術,成功研發紅棗“強力降高塑形”豐產技術,紅棗優果率由30%左右提高到70%以上。依托科技手段,全縣因地制宜建成3000畝科技示范園,引進培育全國66個紅棗優良品種,新建矮化密植示范園30畝、酸棗園1000畝、運用植物基因活化劑對紅棗進行提升改造試點2000畝。穩步推進紅棗全產業鏈發展,生產出紅棗干制品、冰酒、紅棗酵素、速凍棗片等16種產品,遠銷海內外市場。同時,該縣還積極發展林下經濟立體農業,在棗林、蘋果、酸棗基地套種中藥材遠志,每畝年可增收1萬多元。

佳縣還成功引入滲水地膜旱地穴播技術,累計推廣種植滲水地膜高粱5.4萬畝、滲水地膜谷子1.5萬畝,帶動7600多戶農戶戶均增收3500多元。

如今的佳縣,貧困群眾的脫貧根基越筑越牢、脫貧之路越走越寬,幸福生活的新征程已經開啟。

關鍵詞:摘掉“窮帽子” 邁向新生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