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論>頭條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脫貧摘帽是新生活新奮斗起點
——凝聚脫貧攻堅的精氣神
通過脫貧摘帽后的“接力跑”,許多地方跑出了鄉村振興的“加速度”,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彰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價值追求,自覺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這不是階段性的工作要求,而是我們一以貫之的使命擔當
依靠外出務工和發展鄉村旅游、種養殖業,云南省臨滄市邦佑村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但3位扶貧工作隊員仍常駐村里,幫助大家解決大事小情。在云南省貢山縣,“一越跨千年”的獨龍族整族脫貧后,當地在夯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狠抓生態農業、旅游產業、生態保護等六大行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通過脫貧摘帽后的“接力跑”,許多地方跑出了鄉村振興的“加速度”,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終點”與“起點”,蘊含辯證思維,體現了我們黨造福人民的不懈追求,彰顯了接續奮斗、久久為功的境界。當前,我國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沉甸甸的實績,堅定了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新起點意味著新使命、新要求、新作為。面向未來,怎樣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如何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回答好這些新考題,關鍵在于下定決心,以堅定不移的意志開拓進取,竭盡全力為人民謀幸福。
從2000多年前的《詩經》開始,“小康”就成為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代名詞,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美好愿望。我們對小康的認識與追尋,歷經時間的洗禮,一步步讓夢想照進現實。從“能吃飽肚子”到“吃‘凈顆子’”,再到“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陜北黃土高原上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樸素憧憬,映照著幾代人篳路藍縷的奮斗足跡。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徹底擺脫貧困,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因為咬定小康這個目標不放松,我們不斷深化對小康社會的認識,不斷豐富小康社會的內涵,激發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意志。
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足以彪炳史冊。但也應清醒看到,返貧致貧的因素還會存在,相對貧困還會存在。唯有不舍寸功,才能善作善成。據各地初步摸底,已脫貧人口中有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還有近300萬人存在致貧風險。特別是當前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和洪澇地質災害的影響,部分貧困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可能增多,鞏固脫貧成果難度更大、要求更高。因此,既要立足當下補短板、強弱項,切實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又要著眼長遠,激發欠發達地區和農村低收入人口發展的內生動力。這些目標任務沒有哪一項是輕輕松松就能完成的,仰賴于更大的力度、更強的決心、更有力的舉措。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應充分認識到奮斗的連續性。砥礪決心,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錘接著一錘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彰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價值追求,自覺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這不是階段性的工作要求,而是我們一以貫之的使命擔當。今天,人民群眾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不能有絲毫驕傲自滿的念頭,更不能有“喘口氣、歇歇腳”的想法。目標不變、靶心不移、腳步不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十九大報告擘畫了未來發展藍圖,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堅定決心不松勁,精神抖擻向前進,立志書寫更新更美的篇章,中國人民必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創造更加輝煌燦爛的業績。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07日 05 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脫貧 摘帽 奮斗 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