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致敬扶貧人>精準扶貧優秀案例巡禮 精準扶貧優秀案例巡禮
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伍家村的那些日子
——伍家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題兆軍小記
2015年9月18日,題兆軍剛到伍家村,就遇上了一頭“攔路虎”。
村里的路,真是難走。泥濘的土路,把他的車誤住了。“我那可是四輪驅動啊,硬是出不來,就連大膠輪,都拽了半個小時。”他說。
題兆軍為今年伍家村考上大學的孩子分發學習生活用品
脫貧戶賈東
福興鄉豬倌張希慶
伍家村脫貧戶王寶民
就這樣,過去幾乎沒有接觸過農村生活的題兆軍,一身泥水,來到了伍家村。
他進門想喝口水解渴,卻發現井水渾濁,沉淀了好一會兒,也不見底兒,強忍著喝一口,咸咸的、澀澀的,還有些牙磣。以至于他后來每周進村,都會自帶兩桶純凈水。
“路難走,水難喝”,這就是題兆軍見識到的伍家村。
伍家村,隸屬肇源縣古龍鎮,2016年底以前,一直是省級貧困村。而題兆軍來自市農投公司,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
他在這里一干就是5年,首先要干的,就是打掉這條“攔路虎”。這也正是伍家村322戶1200多人的心聲。
工作隊順應民意,經過積極爭取,將全村的土路全都填埋進歷史。
短短兩年,6個屯子之間都鋪上了水泥路,屯子里的巷路也都鋪上了紅磚,延伸到家家戶戶門口,就連離屯子五六十米的一戶人家,都沒有落下。
古龍鎮14個村,這在當時還是頭一遭。
把路修好了,相當于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鋪平了道路。從此,全村人大步走上實現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的光明大道。
經過向上爭取,伍家村還告別了“水難喝”的歷史,喝上優質自來水——由專業公司采自地下深水,經過一系列凈化處理。
路修好了,好水也喝上了,可是村里打麻將、打撲克的,一點兒也沒見少。“沒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窮不長”,題兆軍深知這個理兒。
就在他琢磨這事兒的時候,偶然聽說市里有個扶貧項目,能給各村建廣場。于是,他通過積極爭取,又為伍家村建設了一個26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
這可是古龍鎮的第一個村級廣場啊,鎮領導開玩笑說:“早知道這么好,先建在鎮里了。”
廣場建好了,打麻將、打撲克的少了,就連鄰村的村民們,都開車到伍家村,跟著大家扭起了秧歌。
路通了,水清了,燈亮了,文化生活也有了,村民們的精神狀態跟著上來了。
題兆軍、其他兩位隊員和村兩委醞釀了很久的計劃,也開始實施了。
爭取相關部門介入,一口氣打了15眼抗旱井,全村3000多畝農田的灌溉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經過大量的市場調研,伍家村制定了《產業扶貧可行性報告》,計劃了秸稈回收、光伏發電、中草藥種植、黃牛養殖等七八個項目。
“種芍藥,比大同謀劃得還早呢,安徽一個藥廠的老總都來了,想訂單式回收。”題兆軍說,“一畝地投四千,4年一回錢,收益是10倍,可村民們一聽,都不敢干。”
已經干成的,是黃牛養殖項目,而且是以“帶資入社”的方式,將古龍鎮43戶貧困戶全部吸納進來,帶動每戶每年增收2000元,為全鎮脫貧攻堅夯實了基礎。
當時,全縣7個貧困村都在爭取這個項目,伍家村之所以能夠勝出,一是因為有養殖基礎,二是可行性報告做得科學、做得細致。
伍家村黨支部書記牟樹林說:“多虧了題書記,換個村早就折了。這兩年的發展,都按照題書記說的來了。”
“做這些都不是難事兒。”題兆軍說,“剛來時跟村里人打交道,那可是真難啊。”
“入戶走訪不罵娘”,當年工作隊入戶時,總會遇到個別村民連罵帶轟的,題兆軍也不例外,“只能硬著頭皮往里進,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
有一戶貧困戶,就連村里人都不愿去他家,題兆軍卻三天兩頭就去一趟,剛開始時一推門,還沒等說話就被轟了出來,后來那人見到題兆軍,大老遠就打招呼。
現在,伍家村的貧困帽子,摘掉3年多了,村民們的日子一天天向好,對題兆軍都熱情得很,都念著他的好。
村黨支部組織委員周瑞勇說,題書記有一次坐車,聽旁邊的人說一家企業要助學,他當即給那家企業打電話,問能不能給伍家村也捐點兒,結果,那家企業捐了價值2萬元的教具。
新聞中心記者 李東澤 楊曙光 周少波 文/攝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題兆軍 貧困 伍家村 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