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要聞

河南孟州:安居堤畔幸福長

2020年09月09日 08:46 |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分享到: 

“孟州處在黃河的出山口,黃河左岸千里長堤的起點就在我們村!”8月11日,在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黃河文化黨員干部培訓中心,會昌街道中曹村黨支部書記郭金山指著黃河孟州段地貌沙盤模型說。

千里大堤,始于中曹。“黃河左岸0公里”石碑豎立在該村南頭,黃河左岸大堤由此綿延了746.979公里,沿途經過溫縣、武陟、原陽、封丘、長垣、范縣、臺前,并延伸到山東省境內。

黃河大堤南側,由于黃河河道連年向南滾,大量的沖擊泥沙淤積了大片肥沃灘地。

出中曹村向東南的灘區前行七八公里,就來到了橫山村。

1

橫山文化廣場 孫雅琳 攝

村標憶故園

橫山村是個移民村。在全長26公里的“四好農村路”——移民吉祥大道北側的村中心廣場,有一座八角亭,旁邊豎著一根19.99米高的石柱,上面雕刻著青龍得水望明月。這是橫山村的村標。

2

橫山村的村標 孫雅琳 攝

“我們是1999年從新安縣倉頭鄉搬遷到這里的,故園橫山村村南有座青龍山,山頭伸向畛河,與對面的月牙山相映,這就是青龍得水望明月的由來。我們的村標就是為了紀念故園。”橫山村黨支部委員喬玉民介紹說。

據《橫山村志》記載,橫山村歷史上經歷過兩次移民,第一次是在明代由山西遷入新安,第二次是因為修建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地處小浪底大壩上游35公里處的橫山村,屬于275米水位線以下的淹沒區,于1999年6月遷移至孟州市化工鎮灘區。前者為開發中原,后者為治理黃河。

“原來的故園距離黃河有十多里地,現在我們離黃河只有1公里左右。這么多年來,我們還經常回故園看看。”村委會委員沈江子說,“村標南面的大禮堂里,還放著從故園帶來的紡花機、陶罐、石磨盤,為的是留住鄉音鄉愁。”

3

大禮堂內故園的紡花機 孫雅琳 攝

新村變熱土

現在的橫山村有3876口人,耕地3500余畝,在移民部門的大力幫助下,除了“入鄉隨俗”發展了特色種植山藥基地,還從新安故園帶來了木材加工、運輸等產業。

在村里最大的木材加工企業宏杉木業,負責人王凱介紹說:“以前在新安的時候,只是簡單地加工木條,賣到山東的板材加工企業。現在我們也生產木工板材,年銷售20多萬張,銷售額2000多萬元。”企業還帶動六七十名村民家門口就業,“按工種發工資,女工每個月3000多元,男工每個月5000多元”。

今年32歲的沈樂元正在家里翻蓋三層樓的新院子,他跑運輸已經8年了,現在家里有3臺車。“我往山東運輸板材,前天才回來。”沈樂元摸著被曬得脫了皮的臉頰說,“據我所知,村里跑運輸拉板材的有五六十戶,有兩三百臺貨車。”

河泥燒硯臺

橫山村從新安故園帶來的還有一個“寶貝”——2007年入選第一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黃河澄泥硯。黃河澄泥硯始于漢,盛于唐宋,迄今已有千余年歷史,與端硯、歙硯、洮硯齊名,并稱中國四大名硯。

4

澄泥硯 孫雅琳 攝

澄泥硯的最特殊之處,就是它的制作原料是取自黃河的膠泥。在橫山村村西頭,有一個古樸的小院子,門口掛著“黃河澄泥硯傳習所李偉工作室”的牌子,這個李偉就是傳承四代人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如今的“掌門人”。

“當家的出門去外地了,我和兒子在家呢!”李偉的妻子孟所子一邊說,一邊打開了工作室的門。靠墻的貨架上和靠窗的桌案上晾著百余件硯臺半成品。“這些有的是河南衛視《梨園春》欄目組定做的,有的是外地客商定做的。晾干后,還要進窯燒制。”孟所子介紹說,黃河澄泥硯的制作工藝極其繁雜,從去黃河邊選泥開始,還要經過采泥、澄泥、制坯、雕刻、燒制、藥物熏蒸、打磨拋光等二十多道工序。制作一臺澄泥硯,至少需要兩三個月,這不僅是個技術活兒,更是繁重的體力活兒。

李偉的小兒子李壯今年27歲,之前在鄭州的一家籃球培訓機構工作,相較于兩個姐姐,李壯剛開始對這個跟泥打交道的手藝并不是十分熱衷。“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這段講話,讓這個年輕人有所觸動。三四個月前,他辭掉了鄭州的工作回到橫山村,準備在家鄉子承父業,大干一番。(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孫雅琳 馮佳志)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黃河 橫山 山村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