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截至去年底,中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
中新網9月25日電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今日介紹稱,截至2019年底,中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完成我國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目標。
生態環境部今日召開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主題為“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
劉友賓指出,中國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專利數、投資、裝機和發電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可再生能源投資已經連續五年超過1000億美元。我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2019年比2015年累計下降超過15%,相當于節能4.8億噸標準煤,節約能源成本約4000億元。我國綠色建筑占城鎮新建民用建筑比例已達到約60%,通過城鎮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在提升建筑運行效率的同時有效改善人居環境,惠及2100萬戶居民。2010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以年均翻一番的增速快速增長,銷量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55%。”
劉友賓稱,通過采取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措施,2005年以來,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1192萬噸、氮氧化物約1130萬噸。目前,中國試點碳市場已成長為配額成交量規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場,七個試點碳市場從2013年陸續啟動運行以來,逐步發展壯大,初步統計,目前共有2837家重點排放單位、1082家非履約機構和11169個自然人參與試點碳市場,截至2020年8月末,七個試點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為4.06億噸,累計成交額約為92.8億元。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秉持多邊主義,各盡所能、合作應對。發達國家應切實履行已經做出的承諾,進一步加大減排力度,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充分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劉友賓表示,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面臨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消除貧困、治理污染等一系列艱巨任務,此次提出的新目標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劉友賓強調,中國將繼續保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以更大的決心和更大的力度,堅定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加快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進相關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切實提升氣候治理能力,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多年來,中國始終積極建設性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為《巴黎協定》的達成和快速生效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中國將繼續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與各國一道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推動《巴黎協定》全面、有效、持續實施。”劉友賓表示。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國 截至 年底 強度 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