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人物對話 人物對話
豐收節里好日子
9月22日是秋分節氣,人們迎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春種秋收本是四季輪回,而在2020年的時光記憶中,田野里卻起了非同尋常的波瀾——新冠肺炎疫情打亂農民種田節奏,面對耽誤不起的農時,上下合力保春耕;南方洪澇傷及糧食生產,洪水退去后人們搶種補播,確保豐收到手——億萬農民以汗水澆灌出豐收碩果,為脫貧攻堅戰勝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開啟“十四五”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生活比蜜甜
█ 方同態 湖北 黃岡市但店鎮方新灣村村民
9月21日清早醒來,聽到雞舍里不同往常的動靜,我就預感有好事發生了。趕忙披了件衣服跑去一看,果然有好事——把那只“咯咯”叫不停的母雞從我自制的孵化器上抱開,只見稻糠中的雞蛋都已經裂開了一道道或長或短的縫隙。我拿起裂縫最深的一個蛋,把它輕輕握在掌心,眼看著雛雞一點點拱破蛋殼。我高興地大喊:“老婆子,你快來看喲!”
這是兩年來,我自制的“土味”孵化器第一次成功孵出小雞。
回想這些年,跟做夢似的,我們家陸續迎來豐收,從一個極度貧困的家庭慢慢爬出了深淵,脫貧奔小康。
那是2013年,我剛做完食道癌手術,每個月都要去做化療,身體非常虛弱,啥農活都做不了。為了看病,家里欠下了六七萬元債務。當時我已67歲,一度覺得這輩子就這樣完了,甚至不敢去想那些醫療費,那是深不見底的窟窿。
縱然再難,生活還要繼續。我又操持起年輕時學會的篾匠手藝,每天編竹器換點錢,還嘗試著搞起了中蜂養殖。兒女各有自己的負擔,我不想花他們的錢,但自己掙的錢實在太少了,一到晚上想起還沒還清的債,就睡不好。
就在這時,黨的扶貧政策春風吹進了我們村。中建三局的扶貧隊從2016年起來到了方新灣村,動員留在村里的婦女和老人發展特色養殖,我也動起了這個心思。
2018年,我養了50多只土雞,但由于缺乏經驗和技術,死了不少。我又心疼又后悔,心里直打退堂鼓,扶貧工作隊隊員找上門來給我鼓勁,還幫我爭取了產業補貼,請來了縣里的養殖專家,手把手教我怎么養土雞。有時候他們還來我家雞舍打掃衛生,幫著喂藥。去年,我終于養大了100多只土雞,很快就通過村里的網店銷售一空,賺了1萬多元。
扶貧工作隊隊員看我養的中蜂產蜜量太低,又給我請了專家來指導。去年我增加了25箱中蜂,增加了3000多元的蜂蜜收入,年底一算賬,毛收入2萬多元!我靠自己不光把剩下的債還清了,平時還能給孫子、孫女點零花錢,心里別提有多舒坦了。
現在,我的兒子和女兒都在黃岡市水廠當工人,兩個小家都生活得不錯。我現在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用新釀的蜜泡一杯水,喝一口,香甜涌遍全身!我覺得生活越過越甜蜜。
本報記者 程遠州整理
豆腐也感恩
█ 周春柱 河南 南陽市周莊村村民
“豆腐!熱騰騰的豆腐!”叫賣聲打破了村子的寧靜。這是我的“感恩豆腐專車”出村了。 因為9月20日那天要舉辦慶祝豐收節的活動,我凌晨就忙碌起來,做了幾方豆腐。賣完趕快回家,為的是把村文化廣場和附近路面清掃干凈,為附近的花樹剪枝。當天上午歡度農民豐收節要載歌載舞,我有廣場舞節目。有空的話,我還準備給河渠清淤。我忙而充實,每天有使不完的勁。
過去我活得沒有精氣神。老伴患帕金森癥多年,看病欠下一大筆債;大兒子四處務工,無穩定收入,兒媳婦進家門都眼含淚花;小兒子在家打零工,媳婦也整天疾病纏身,家里住的都是危房,墻縫透光,遇上刮風下雨讓人提心吊膽。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由南陽市社科聯葉偉杰任第一書記的工作隊駐村幫扶,我家享受了雨露計劃培訓、轉移就業、義務教育補貼、醫保6次報銷、危房改造、農村低保、到戶增收等多項政策性幫扶,生產、生活、就醫等方面有了保障,兒媳婦的病也因為有了醫保治好了,還添了一雙兒女。我家利用危房改造補助金建起了新房,全家辦了低保,還流轉了19畝地種花生,獲得了好收益。葉書記邀請致富帶頭人傳授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等技能,指導我做豆腐。我做豆腐不抽豆筋,賣得快,淡季一次能賺百十元,旺季一次能掙三四百元,終于脫貧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自告奮勇擔任義務宣傳員,現身說法,講我自己的脫貧經歷,宣傳工作隊的幫扶,宣傳脫貧政策好。我堅信通過政策幫扶和自我努力,我家和所有農民一起,將在脫貧基礎上穩健走好小康路。
路漫漫整理
勤勞致富,把日子過得更好
█ 余洪永 貴州 遵義市綏陽縣茅家鋪村村民
9月22日是豐收節,也是我搬新家的日子。一大早,貴陽海關駐村第一書記陳健到我家幫忙,一起打掃新房子,再把床和大件家具搬進去。歇息時,小陳書記問我豐收節怎么過,我告訴他,住上新房子就是過節了。一會兒我要去鎮上買孩子喜歡吃的烤鴨和水果,再燉上自家腌制的臘豬腳,熱熱鬧鬧吃個過節飯。
特別感謝貴陽海關對我的關心,扶貧干部們把我當親人。沒有他們,我脫不了貧呀。
我今年45歲,家里4口人,妻子身體有傷疾,大兒子在浙江學汽修,小兒子還在讀小學。我是在一歲那年因為意外導致肢體三級殘疾,右手已經沒有手指,只剩下左手3個手指。作為家里的頂梁柱,我有時候會感到沒辦法。但是我打心里不服輸,覺得人窮志不能短,手指少了我還有手臂可以抱,還有肩膀可以扛。
村里基于我家情況把我納入貧困戶,說實話,剛開始我很反感別人說我是貧困戶,覺得沒有面子,心里老琢磨我為什么就成了貧困戶,我要摘掉這頂帽子。
小陳書記總跟我說,成為貧困戶不丟人,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勤勞致富。
如今,政府出錢把家里的廚房、廁所改造了,免費安裝了電線、門窗和護欄。村里發展高粱種植產業和綠色生態稻+鴨產業,給我提供了高粱、水稻種子和鴨苗,并保底收購,我還獲得了養豬、養牛等產業量化補助和扶貧項目分紅。現在醫療費用也得到了補助,小孩讀書也有資助和物資捐助,我更加有信心了。今年我養了4頭牛、2頭豬,收了近3000斤谷子、1000多斤玉米。除了務農,我還去打零工,算下來,我和妻子努力干活一年純收入能賺4萬多元。
通過幾年的努力,我修起了3層樓的小洋房,沒欠賬,還花十多萬裝修好了。我覺得能有今天的好日子,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離不開村兩委和駐村工作組的關心。我會更加勤勞干活,把日子過得更好。
陳 健整理
以豐收的方式過豐收節
█ 侯彩鳳 江西 興國縣瀲江鎮鳳凰村菜農
我剛脫貧不久。種菜,讓我和家人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第三個豐收節馬上到了,這幾天我的內心非常激動,因為這是我脫貧后迎來的第一個豐收節,今年的豐收節,我家迎來了大豐收。
過豐收節,就應該用豐收的方式去迎接。這幾天菜園里種的空心菜漲勢正好,訂單不斷,每天下午光摘空心菜就要摘上四五個小時,每一筆訂單大概上百斤,可以賺100多元。這些天雖然忙碌,但我內心充實。賣了這批空心菜,預計總共可賺1000多元,可以說這是豐收節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我出生在農民家庭,10歲左右學會了種菜。但我沒想到的是,種菜竟然能發家致富。2014年是我家四口人最困難的時候。大女兒患有智力殘疾,需要終身吃藥,為了給她看病,幾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小兒子那年剛上大學,需要幾千元的學費和生活費,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了我們夫妻的肩上。
正當一家人一籌莫展時,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春風吹到了家門口。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了醫療保障、教育扶貧、飲水安全等各項扶貧政策,讓我們一家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有政策的扶持,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但脫貧致富最終還是要靠自己。那時,我反復在想,女兒身體不好,兒子要上大學,自己想出去打工,家里卻無人照料。可在家里能干點兒啥呢? 幫扶干部給我家指了一條光明路。有一次,幫扶干部在入戶宣傳脫貧政策的時候,考慮到我們這個村屬城郊村,離縣城近,適合發展蔬菜產業,就鼓勵我搞蔬菜種植。為了支持我發展產業,幫扶干部還幫我請了種植大棚蔬菜方面的專家前來指導,并為我申請產業扶持。
說干就干。那段時間,我每天起早貪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菜地了。從開墾土地、搭建大棚、精心育苗到觀察溫度、測量濕度,每一項工作都馬虎不得,就是為了種好菜,有個好收成。
種菜還是挺適合我的,畢竟可以工作、顧家兩不誤。我一邊照顧女兒,一邊每天早起摘菜、挑菜、賣菜。每當看著自己菜地里一個個壟起的大棚、一茬茬綠油油的蔬菜,我內心就特別開心,這應該就是一種豐收的喜悅吧。
有付出就肯定有收獲。如今我可是村里有名的種植大戶呢!通過幾年的努力,從原來的2分田小規模種植,發展到現在的3畝;從種露天蔬菜到種溫室大棚蔬菜,規模越來越大,日子也是越過越好。2019年,我家光蔬菜種植收入就接近2萬元,我也因為種菜成功脫了貧!今年,我種植的茄子、辣椒及時令蔬菜,收了一茬又一茬,豐收不斷,特別是有了溫室大棚后,一年四季都有收獲,菜園里一年四季瓜果飄香。
這幾天,電視里都在報道我們農民的豐收節。過節這天,我在自家菜地摘了最大的茄子、最紅的辣椒、最新鮮的空心菜,然后做了幾道美味的農家菜,與家人一起慶祝豐收節的到來!
本報記者 朱 磊整理
值得我們全家感恩的日子
█ 劉青平 貴州 赤水市丙安村村民
9月23日天還沒亮,我早早起床,打理完自家的金釵石斛基地后,回家認真洗漱了一番,準備去參加一場特別的活動。
為慶祝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赤水舉辦了慶祝活動。鄉親們饒有興趣地觀看文藝表演,興致勃勃地參加趣味活動。我參加了點豆花大賽……大家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一起歡度屬于我們的節日。是啊,豐收節是一個值得全國人民慶祝的日子,更是一個值得我們全家感恩的日子。
在丙安村,我曾是貧困戶,又是三級殘疾人。2011年冬天,我在當地竹加工廠務工時發生意外,失去了右手。禍不單行,妻子、大女兒和老父親也先后患病,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無盡的苦難。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黨和政府伸出了援手,幫我們解決最低生活保障,減免兒女們上學的費用,家人治病也有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報銷;干部們經常送米送油,想盡辦法幫助我們渡過難關。2014年,我家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到更多扶貧政策的紅利。
即便如此,我依然覺得戰勝磨難、找到幸福不能等靠要,關鍵是自己得努力。沒有了右臂,我還有左手,可以單手砍竹。但一只手使不上勁,加上重心不穩,一次次摔倒,我就一次次爬起來,慢慢掌握了技巧,一年可砍竹30多噸,收入1萬多元。后來我還相中金釵石斛種植,這是我們當地的特色產業,勞動強度不大、市場前景好,很適合我。
可一無資金二無技術,我當時一籌莫展。黨和政府又一次伸出援助之手。缺資金,幫我申請產業發展幫扶資金;沒技術,農技干部主動上門,手把手地教我種植。如今有了資金和技術,我干勁十足。白天要照顧患病的家人,我就晚上打著手電筒干,搭建大棚、種植幼苗、移植上山……常常忙碌到深夜。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種植了25畝金釵石斛種苗和原生態金釵石斛,加上賣竹子、務工等收入,每年收入不下5萬元。2016年,我們終于脫貧了。隨著種植的金釵石斛進入豐產期,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我家的收入不降反升,預計今年可達8萬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天天都像在過豐收節。
劉利平整理
豐收節喜事連連
█ 崔滿路 甘肅 秦安縣五營鎮雒塬村村民
我家所在的雒源村氣候干旱少雨,莊稼全靠天收,產量很低。從17歲開始,我就外出打工,靠勤勞吃苦蓋了新房、娶了媳婦、有了孩子。但天有不測風云,2010年一場交通事故讓我喪失了勞動能力,原本富足的家庭因此欠下7萬元外債。
2013年,我家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靠幫扶政策和資金,加上扶貧干部的幫助,我家光景又逐漸好了起來。家里8畝多地,有3畝多流轉給了村上的大地家園果蔬專業合作社,一畝地一年750元,剩下的還是我們自己種。我妻子,在合作社打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現在,她已經從一個圍著鍋臺轉的農村婦女,變成了油桃種植技術員,每個月工資3000多元哩!
經過治療、休養,我的身體也慢慢康復。從大前年開始,我開始養牛。這不僅是個技術活,更是個體力活。每天天剛麻麻亮,我就要起床喂牛。眼下,我有5頭母牛、2頭小牛犢。鎮畜牧站的技術員經常教我飼養、防疫知識,牛養得很順利。到現在,我已經賣掉了5頭育肥牛,每頭都能賣1.2萬元左右。以前,由于電壓不夠,配飼草料只能用小型鍘草機,不僅速度慢,還要人工投料,容易夾到手,安全隱患很大。上個月,村干部協調拉來了動力電,現在換成了自動投送的機器,又快又保險。
除了養牛,我一閑下來也去合作社打零工,工資一天80元到100元不等。現在,我們已經還清債務。今年種的小麥、玉米和油菜收成都很好,又是一個豐收年!更讓人高興的是,我媳婦參與種植、培育的水蜜桃品種——“隴蜜九號”,剛剛獲得秦安縣第四屆蜜桃鑒評會的“桃后”。豐收節那天,合作社舉辦采摘、廣場舞等活動,我也去參加了。
最近,我家喜事連連:當兵的大兒子立了二等功,讀大專的小兒子到北京實習,明年就能工作。我有兩個心愿:一是希望老大再立新功,同時早點兒結婚;二是申請貸款建設棚圈、購買母牛,把養殖規模再擴大一倍。
本報記者 付 文整理
編輯:曾珂
關鍵詞:豐收節里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