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參與消費扶貧 超七成受訪者最看重產品質量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3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2.1%的受訪者進行過消費扶貧,84.1%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有機會,愿意更多地參與消費扶貧。參與消費扶貧,75.5%受訪者最看重產品質量。
受訪者中,來自一線城市的占31.2%,二線城市的占49.0%,三四線城市的占16.7%,城鎮或縣城的占2.5%,農村的占0.7%。
71. 8%一線城市受訪者進行過消費扶貧
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劉紅(化名)今年進行過多次消費扶貧。她感覺消費扶貧能夠把消費者參與扶貧的積極性給帶動起來,同時調動貧困戶的生產積極性。“以前提到扶貧,第一反應就是直接捐錢捐物,但這種幫助可能對于貧困戶來說會有損他們的主動性,可能是短期的幫助,沒有長久的動力。但消費扶貧不一樣,通過購買農產品就參與扶貧了”。
調查顯示,62.1%的受訪者進行過消費扶貧。交互分析發現,一線城市受訪者進行過消費扶貧的比例更高(71.8%)。
80后王瑤本科畢業后,在多個知名企業從事HR工作。2013年,她從企業辭職開始環球旅行。她在一次與“驢友”的聊天中得知,很多人都吃不到正宗的鐵棍山藥,而她的家鄉河南溫縣,正是鐵棍山藥的種植生產地。
就這樣,王瑤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2014年,她在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黃莊鎮南韓村注冊了公司,主要從事鐵棍山藥種植、銷售和深加工。
開始創業時,王瑤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不懂電商、不了解市場行情,更不知道怎樣把農產品銷售出去,還有農戶不愿意繼續種植山藥。后來,她逐漸探索出了電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組織農戶進行山藥的規模化種植,許多貧困戶也加入到了山藥種植生產中來。在銷售渠道方面,拓展了微商團隊、自媒體和社區團購等。
在王瑤看來,消費扶貧實現了三重效果。“首先,可以讓更多消費者了解農村的產品。其次,可以讓更多農戶參與到種植、銷售中來,從而帶動農村就業。最后,消費扶貧讓生產與消費對接起來,可以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像近些年,大家更加關注養生,我們做的山藥就屬于這種類型的產品,我們也在不斷地深加工,提升產品價值”。
對于消費扶貧的效果,調查中,65.3%的受訪者認為可以拓展貧困地區產品銷路,57.7%的受訪者認為可以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54.2%的受訪者感覺可以提高貧困戶生產積極性和自主性。
“其他扶貧形式更多發揮的是政府主導力量,消費扶貧則更注重市場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前恒分析,消費扶貧能夠為貧困地區注入內生發展動力,倒逼農村地區調整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同時也為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提供了一個渠道,“貧困地區的人們要想把產品或服務賣給別人,就需要符合市場需求,這樣會倒逼他們調整自己,與市場接軌,從而建立起長效的脫貧機制”。
84. 1%受訪者愿意更多地參與消費扶貧
劉紅說,在通過網絡購買一些扶貧產品時,也曾心里犯嘀咕,擔心收到的產品不像介紹得那么好,或者有什么品質問題,“如果能夠在品質上有更多保障,針對網絡平臺有更多規范,我覺得會有更多人愿意參與進來”。
在進行消費扶貧時,受訪者最看重哪些因素?數據顯示,質量的獲選率最高(75.5%),接下來是特色(57.7%)、扶貧標識(46.3%)、貧困情況(41.4%)、價格(41.3%)和名人推薦(22.1%)等。
王瑤說,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些農產品銷售遇到了困難,但隨著直播帶貨等互聯網力量的參與,消費者的購買力度也在提升。
調查中,84.1%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有機會,愿意更多地參與消費扶貧。其中,一線城市和農村地方受訪者愿意的比例更高,分別為85.9%和85.7%。
對于消費扶貧的發展,60.5%的受訪者希望切實保證產品質量,提升供給水平,52.9%的受訪者建議完善消費扶貧產品認定,防止假冒,52.4%的受訪者建議差異化發展,挖掘產品特色。
“我感覺現在靠低價走量的銷售形式更多一些,但會面臨好產品賣不上價的情況。就我們自身來說,還是希望能夠做優農產品。”談及消費扶貧在未來的發展,王瑤覺得需要做好品控和售后服務,“我們會讓農戶按照標準去種植生產,這樣才能嚴格把控好品質。我們也會定期給農戶培訓,邀請專家來講授如何規范種植。品質做好了,售后保障了,消費扶貧才可以更長久地發展下去”。
對于消費扶貧,受訪者還有哪些期待?調查中,46.5%的受訪者建議加強宣傳,營造濃厚氛圍,42.9%的受訪者建議加強對貧困戶生產、營銷技能培訓。其他方面還有:創新運營模式,拓展線上線下渠道(35.9%),協調好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關系(28.4%),加強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25.5%)等。
消費扶貧要可持續發展,陳前恒認為,需要從三個方面加以完善。首先,就是貧困地區生產的產品要符合市場需求。“貧困地區往往有比較好的自然環境,天藍、水凈、空氣好,對于貧困地區的生產者來說,需要思考怎樣把這種自然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一些傳統的生產者根據自己的經驗來種植農產品,結果發現推銷不出去。在消費扶貧上,需要改變傳統觀念,要考慮市場需要什么,根據需求來生產,這樣生產出來的東西才不愁賣”。
第二,要改變生產和供給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貧困地區生產出好產品,還需要暢通信息流通渠道,打通與市場對接過程中的堵點”。
第三,要讓城市居民,特別是大城市的居民自發、自愿地參與進來。“對此首先需要營造城市居民參與消費扶貧的社會氛圍。可以結合扶貧日、消費扶貧月來開展相關活動,營造起良好的社會氛圍,讓城市居民自愿購買、消費貧困地區的產品和服務”。
“這兩年消費扶貧有了很多新渠道,比如電商扶貧、直播帶貨等。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消費扶貧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比如消費者如果通過直播帶貨買到假貨怎么辦?怎樣做好售后?怎樣保障消費者權益?需要有一個很好的保障體系。要推進消費扶貧,需要從法律制度上,加強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他說。
陳前恒還建議,消費扶貧可以進一步拓展線下網點。“消費扶貧的內容更多的是一些農產品,消費者也比較希望能眼見為實,有一些線下的消費體驗。因此,多建設一些消費扶貧專柜等線下扶貧網點,增加城市居民接觸消費扶貧的便捷性,也有助于消費扶貧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扶貧 消費 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