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后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都有哪些新動態和新展望?
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及其對經濟社會的深刻影響,全球食品科技與產業界對后疫情時代可能面臨的需求與挑戰高度關注。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9月份食品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3%,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1%,在拉動整個工業經濟的平穩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我國工業面對突變環境下持續發展的“穩定器”。
12月3日,在全球食品界的共同期待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繼續攜手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在北京舉辦“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主會場活動。由陳君石、龐國芳、孫寶國、任發政等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國內專家團隊,與來自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80余位國際權威專家及相關國際組織代表出席了本次大會的系列活動并進行報告。大會圍繞后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需求和新挑戰進行深入交流。
新冠肺炎與食品安全有密切聯系 食品原料供應鏈、運輸冷鏈物流等環節很重要
新冠肺炎是不是食品安全問題,會不會通過食品傳播?它將如何影響食品安全?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在會上直接拋出了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公眾普遍關注的三個問題。陳君石明確表示,新冠肺炎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也不是食源性疾病,而是一種動物源性傳染病,如禽流感;根據現有科學知識和WHO的陳述,新冠肺炎不會通過食品傳播,但是在疫情發生地區新冠病毒污染食品是可能的,在冷凍潮濕的環境下有可能長時間存在;新冠肺炎盡管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但其流行會為食品安全帶來挑戰,會影響食品安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我國食品安全水平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分析,2020年上半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合格率為97.89%,和2019年相比提升了0.29個百分點。
然而,受疫情沖擊,食品工業也顯露出食品原輔料供應鏈不健全、冷鏈物流疫情防控能力亟待強化、多元化健康食品供應跟不上快速放大的市場需求等新的矛盾和問題,亟待通過各方協同,并通過科技的力量予以逐一破解。
后疫情時代 功能性食品、植物基食品、老年食品再遇良機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也以疫情期間在武漢一線流調數據為基礎,針對老年人群的營養健康狀況進行分析,總結未來食品產業在滿足這類人群營養健康需要上應該努力的方向。他在演講中提出,近年來政府連續出臺一系列關于健康和營養的政策,這充分體現了營養和健康的重要性。當下,社會應關注膳食結構及其和老年人健康問題的關系。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食品飲料部亞太區總裁李永敬博士同樣也提到飲食觀念和習慣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對食品工業的影響報告中,他通過數據詳細介紹全球食品工業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影響。他介紹,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消費者將趨于主動加強健康管理,關注產品的健康和安全標簽及可持續。同時,人們在飲食和行為上會更加關注地球的健康。功能性食品、植物基食品、老年食品再遇良機。
食品工業健康發展亟待“科技”突破 電商成為食品行業新的增長點
科技發展給食品安全提供了新思路,通過自主創新和“數字化”帶動產業升級,可為食品行業的未來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羅云波在發言時表示,在消費方式上,疫情發生之前,食品行業在傳統零售業中占有較大比重,實體店銷售、餐飲食堂是主流的消費方式。在疫情發生之后,食品行業則更多地關注線上營銷等創新發展途徑。從長遠角度看,電子商務可能成為食品行業未來新增長點之一。
他表示,智能化的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等針對疫情展開的運營模式,也為食品行業創造了后疫情時期的新發展機遇和空間。裝備智能化、信息化程度高的生產企業的抗擊打能力更強。這輪行業重組后,幸存下來的食品企業將對市場需求和行業新技術更加敏感,擁有人工智能技術和互聯網支持的企業將在競爭中極具優勢。
編輯:何方
關鍵詞:食品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