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第二屆新時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研討會在京舉行
12月18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民政部、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老齡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新時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高端研討會”在京召開。
王建軍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以下簡稱“國家戰略”),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集中體現,是保障億萬老年人享受老年幸福生活的重大舉措,我們要深刻認識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自覺做實施國家戰略的宣傳者、倡導者,自覺做實施國家戰略的研究者、探索者,自覺做國家戰略的推動者和落實者,不斷開創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新格局,譜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的新篇章。
楊震指出,我國農村老齡化形勢和問題具有特殊性,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明顯的短板和弱項。今后加強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從供給側來看,應構建全方位、綜合性的家庭養老政策支持體系,大力發展政府付得起、村里辦得起、農村可持續的養老服務,加強機構養老的保障作用。從需求側來看,要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健全對低收入老年人的幫扶機制,吸引更多的青壯年勞動力返鄉創業,就近就業。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指出,“老年友好,城市美好”,今后應進一步加強居住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居家和社區的適老化改造,加大無障礙環境建設力度,持續推進“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持續開展農村危房改造行動,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認為,應對老齡化的關鍵是解決“未備先老”問題。“未富先老”已不符合中國國情,“未備先老”主要體現為思想準備不足、制度供給不足、服務供給不足、保障結構失衡等四個方面。要創新思維,樹立對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的積極認識,在養老金、養老服務、老年人力資源開發、鼓勵生育等領域調整目標,理清思路。要改善制度供給,采取差別對待、多元并舉策略,分地區精準施策,分類分層精準施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認為,要把握住中國人口老齡化總量大、速度快、長期化等發展趨勢,抓住助推社會消費、壯大銀色經濟、倒逼產業升級三方面機遇,聚焦發展和分配,不斷充實國家和居民的財富儲備;聚焦人口均衡發展和素質提升,持續加強人力資本積累;聚焦老有所醫、老有所養,打造高質量的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聚焦整體創新和為老服務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全民意識提高和自覺參與,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認為,要堅持系統性觀念,穩步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推進五項工作:明確基本養老服務內涵外延,明確政府基本養老服務職責,健全基本養老服務的多元化保障制度,加快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強基本養老服務配套機制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鄭秉文認為,夯實養老財富儲備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中國養老金資產儲備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差懸殊,應把第一支柱養老金的個人賬戶利用起來,作為夯實養老財富儲備的載體,盡快擴大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參與率,第三支柱的頂層設計應盡快出臺,適時建立“外匯型”戰略儲備養老基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認為,要把握人口發展百年變局,科學研判“十四五”時期和中長時期的人口變動態勢及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今后人口變動會帶來經濟潛在增長率的下降,但仍可以有所作為,挖掘國內人口對經濟發展支持的潛能還有較大空間。應大力實施“軟基建”工程,建立完善適應老齡少子化社會的民生保障制度。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認為,信息技術在完善養老服務制度設計、優化供需精準匹配、促進養老服務業態融合、拓展養老服務人力資源、強化質量監管等方面具有多重效用,應著力推進信息技術在養老服務領域的融合與應用,助力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認為,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時間銀行”成為匯聚社會人力資源,鼓勵全人群就近就便參與志愿服務、充分開發利用及優化配置資源的重要平臺,成為政府分配、市場分配之外新的社會分配機制并逐步形成國家公益資產。基于大數據和信息化的“時間銀行”將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提供新的路徑支持。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認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部署安排涉及方方面,它是一個由八個戰略支柱構成的戰略體系,需要在已經明確的頂層設計大盤子中處理好與其他已有戰略的關系,明確其基本定位。會上,他用十個關鍵詞“全景視角、八大支柱、基本定位、歷史演變、重大意義、轉變觀念、全面行動、組織體系、充滿信心和美好未來”詳細解讀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編輯:何方
關鍵詞:養老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