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在“農”字上做出特色與成效——全國政協專門委員會首場媒體見面會上的現場聲音
1月13日,由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辦的全國政協專門委員會首場媒體見面會在全國政協機關舉行。本次見面會的主題是“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見面會上,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羅志軍、副主任陳曉華,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委員李成貴、王靜,分別為大家介紹了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的工作情況,并就媒體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回應與答問,充分展示了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以及農委委員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創新實踐、履職擔當。
羅志軍:努力在“農”字上做出特色與成效
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自成立以來,緊緊圍繞中央關于“三農”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積極探索創新,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基本實現了“一年開好局、二年打基礎、三年上臺階”的良好工作局面,為推動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了應有作用。
據羅志軍介紹,在過去的2020年,專委會積極探索“互聯網+政協”履職新模式。針對疫情防控的影響,及時調整工作方法,做到建言永在線,盡責不斷線。同時認真組織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聚焦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協商議政,圍繞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深化調研,注重加強協同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在“農”字上做出特色、做出成效。
“此外,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分黨組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關于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按照全國政協黨組的部署,始終堅持把黨的建設作為做好專委會工作的首要任務,不斷加強隊伍建設。”羅志軍將這些具體舉措概括為“學習”“引領”“建設”三個關鍵詞,充分發揮了分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為更好擔負新時代使命任務提供了堅強保證。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羅志軍表示,專委會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共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等“三農”領域重點任務,主動作為、積極履職,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貢獻農委的智慧和力量。
陳曉華:圍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發揮專業優勢建言資政
脫貧攻堅是中共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全國政協的一項重點工作。這些年,全國政協采取多種形式和舉措來持續推進,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作為面向“三農”領域的專門委員會,一直把脫貧攻堅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讓陳曉華印象深刻的是,專委會組建后連續三年組織委員們進行脫貧攻堅的專題調研,也連續三年承辦全國政協有關脫貧攻堅的議政活動。“2018年,專委會剛成立,5月就組織委員們到青海、到寧夏,就‘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問題’進行專題調研,白天走村串戶,晚上碰頭匯總,調研組就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以及精準扶貧和風險防范等問題,形成一批有質量的調研成果。”陳曉華說,去年全國兩會剛結束不久,全國政協副主席楊傳堂、辜勝阻即帶隊到四川和廣西,就“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問題,深入邊遠山區開展專題調研,為開好全國政協的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做準備,調研同樣提出許多針對性強,操作性也強的意見建議。
從委員的角度,如何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陳曉華也有自己的體會。他認為,最重要的提高建言資政的質量。“首先是盡可能提出有質量的提案。現在新產業、新業態既是脫貧的一個重要渠道和舉措,又是農民增收的一個亮點,但用地問題一直沒有完全解決。我結合過去參與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些實踐,圍繞新產業、新業態用地的問題,就細化農業設施用地,盤活閑置的宅基地和農房,用好集體建設用地,提出提案。”陳曉華說,這個提案得到自然資源部的高度重視,專門和委員本人進行了溝通和協商,很快就幾個重要的問題形成共識,既有效保護了耕地,同時又合理安排好新主體的農業用地問題,也是發揮委員專業優勢建言資政的具體體現。
李成貴:為農村辦實事、辦好事,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如果是在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協商議政的高頻詞中有一個是“脫貧攻堅”,那另一個一定是“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戰略,是關系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的任務。專委會成立以來,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任務,組織委員進行了大量調研,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協商議政,實實在在地為群眾切身利益鼓呼。
作為參與者之一,李成貴連續三年參加了專委會組織的相關協商議政活動。“其中2019年,在全國政協網絡議政平臺開展的“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專題調研和建言,政協34個界別的400多位委員積極參與,通過委員履職平臺積極發言,發言字數有8萬字之多,我也在平臺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形成的材料、信息報送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認可,而且推動了工作的落實,推動了國務院辦公廳、相關部委制定出臺了《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意見》《關于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7個政策法規性文件及工程技術標準。”在李成貴看來,這就是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成功案例。
不僅如此,據李成貴介紹,2020年農委組織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專題調研,提出把城鄉供水一體化作為主攻方向,完善農村飲用水安全管理機制等有價值的意見建議,也得到了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配合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赴湖南、山東開展農村教育事業要優先發展的專題調研,深入了解農村義務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鄉村教師的補充機制以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情況。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對報告中有關情況給予了專門的答復;還有兩次關于農村文化的專題調研,提出了鞏固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深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多元資金籌措機制等有價值的意見建議,也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
“回顧這些活動都與農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都是重要的民生問題,關系到廣大農民的福祉和獲得感。發揮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獨特優勢,為農村辦實事、辦好事,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這也正是農委的重要價值所在。”李成貴說。
王靜:將委員的責任擔當體現到履職的點點滴滴
“作為政協委員,既要從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愿望出發,深入一線調查研究,反映民生民意和民情;更要強化委員的責任擔當,當好政協制度的參與者、推動者、實踐者。”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王靜委員對委員的“責任擔當”進行了深入解讀。
在王靜看來,委員的責任擔當無處不在。2019年,全國政協開創的“委員講堂”迄今通過全國政協官網、微信公眾號、人民網、新華網等已經播出了29期,反響非常好。作為其中第四講的主講嘉賓,王靜帶來的主題是《舌尖上的安全》。“‘委員講堂’是十三屆全國政協的一項創新之舉,通過這個欄目可以回應廣大群眾對重大問題的關切,也可以架起政協委員與群眾交流溝通的橋梁。”王靜回憶道,節目播出后,一位觀眾跟她聯系,說“全國政協創設的‘委員講堂’非常好,《舌尖上的安全》不僅展現了農業科技人員潛心科研的精神風貌,也體現了政協委員履職盡責,關心人民期待這樣的責任意識,為我們委員點贊”。也有觀眾說“報告切中要害,直面現實,不僅需要的是學術造詣深,專業水平高,更需要較高的膽識和魄力,這個頭帶得好”。
“委員講堂”這個節目的播出,實際上為澄清模糊認識,正本清源,正確引導輿論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更體現了委員講好中國故事,發好政協聲音的責任擔當。
“我還寫過一個4000字的讀書筆記,并被作為重點報告報送給有關領導,得到重要批示,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談及這段履職經歷,王靜認為,委員責任擔當的體現離不開履職平臺,正是農委牽頭組織的很多主題議政活動,為委員發揮主體作用,充分履職盡責搭建了橋梁,提供了保障。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農村 全國政協 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