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聲音
繼續教育是應對職場焦慮的法寶嗎
——德國營造學習型社會的探索與實踐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長期以來,德國一直因其職業教育體系為世人所稱道。不過,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職業教育只解決了就業問題中的一步,即勞動者從學校邁向社會的這一步。而實際上,對于已經身在職場的人來說,謀生技能的落后和職業前景黯淡才是難以化解的焦慮,并以職場危機等形式呈現出來。想要保持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就必須不斷地進行繼續教育。知識付費在全球如此火熱正是這一背景下的結果。
德國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移民、高失業率、老齡化等各類社會問題,應對這些挑戰的辦法之一就是“繼續教育”。德國的繼續教育歷史悠久、體系完備、保障有力、覆蓋全面,發展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其相關經驗對世界各國的繼續教育發展均具有超前的借鑒意義。
1. 繼續教育:保就業的藥方
德國繼續教育起步早,歷史悠久。早在一戰前,德國就有數量眾多的業余教育機構。德國的繼續教育發展建立在“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基礎上。1969年德國就頒布了《職業教育法》,為“雙元制”的職業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據。所謂“雙元制”,指所有參加職業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一元”為職業學校,參訓者學習與職業相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指可以為參訓者提供實踐機會的企事業單位等實訓場所。通過“雙元制”的培養模式,在打通知識與實踐聯系通道的同時,一方面降低了企事業單位的選人用人成本,同時也針對性地提升了勞動力素質;與此同時,降低了勞動者就業難度,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德國的高失業率問題。因此,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有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之稱。德國優質的繼續教育一方面源于其良好的發展基礎,一方面則得益于政府與社會的有力保障。
隨著社會發展轉型速度的日益加快、數字化大潮的日益深化、個體對文化精神層面訴求的日益強烈,世界各國對繼續教育的重視都與日俱增。然而,卻沒有一個國家像德國這般把繼續教育置于國家戰略的高度予以重視、支持與發展。2019年,德國政府宣布出臺“國家繼續教育戰略”,旨在數字化時代加強人才培養、營造新型繼續教育文化。這項國家戰略聯結了包括德國聯邦政府、各州政府、商界、工會等各種力量,共同致力于為勞動者提供更加透明且易獲得的繼續教育機會,通過此項國家戰略激發和提升德國未來的國家競爭力。依托該戰略,進一步推廣普及繼續教育,把繼續教育作為德國應對數字化轉型風險和搶抓轉型機遇的制勝之舉。
德國向來對繼續教育重視有加,現在又置于國家戰略的高度給予極端的重視,為德國繼續教育全面縱深、高速優質的發展提供了決定性保障。
2. 脫產培訓:教育法律支持
德國涉及繼續教育的立法眾多,歷史久遠。如前所述,德國的繼續教育建立在完備的職業教育基礎上,德國的職業教育立法甚至可以追溯到1182年頒布的《科隆車工章程》,這一章程被認為是德國職業教育立法的開端。發展至今,德國已形成了針對繼續教育的全方位法律保障體系——不僅局限于一部專門性法律的保障,而是在不同領域、不同主體、不同內容的法律中都有關于繼續教育的內容。例如,《德國聯邦職業教育法》規定了各類企業是職業教育與培訓的主體;聯邦政府的《勞動促進法》明確了各種類型的繼續教育的發展目標是改善就業結構,促進經濟繁榮;《聯邦促進培訓法》對參訓者的費用做出了明確規定;《高校常規法》規定要對高校師資進行繼續教育培訓;《高等教育框架法修正案》強制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繼續教育;《職業晉升促進法修正案》為學習者工作后獲得學校資歷認可提供了支持,有效提升了繼續教育的參與率;《教育假期法》規定了工作者脫產參加繼續教育的具體內容;《國外專業資格的認可法案》使得在國外獲得的資格證書在德國得以被承認并具有同等的專業性,德國繼續教育的國際性水平進一步提升;在德國一系列的社會法典改革中也有多處與繼續教育相關。與此同時,各州也通常以立法的形式明確繼續教育的地位、主體、內容、組織形式、保障政策等。
可見,德國在繼續教育方面的立法不僅歷史悠久,且與時俱進;不僅有專門性法律,且有各類相關法律的支撐相輔;不僅有國家層面的宏觀保障,且有切合各州實際的具體方案;不僅有宏觀方向的指引,且有切實可行的有力舉措。德國完備的繼續教育立法是德國繼續教育規范發展、有序發展和可控發展的規范性保障。
3. 積極充電:企業和個人的內在驅動
德國的繼續教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競爭和效益機制為驅動,雖然是一項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但無論是企業、組織還是個人,其對繼續教育的重視都來自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正是由于這種市場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使德國的繼續教育呈現出優質與高效的特點。
在德國,企業是法律規定的提供繼續教育的主體,在市場的主導下,這種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就企業而言,提升勞動者素質對促進其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加之德國政府對企業繼續教育方面的政策支持,企業有足夠的動力開展繼續教育。德國很多企業都設有自己的培訓中心,根據自身實際需求設定培訓內容、培訓形式、評估手段等,培訓結果可以得到其他機構或領域的互通認證。這些企業的培訓中心也可以向社會提供培訓,其收費標準、培訓內容、開展方式等都具有自主性。這就使得企業一方面有巨大的積極性開展提升員工勞動技能的培訓,同時也有巨大的積極性不斷提升自身培訓水平以增加培訓收入,既可以進一步加強員工培訓,又可以促進企業發展,同時又是一種社會價值的實現。如是便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企業主導開展繼續教育的意義已超越單純的企業發展而漣漪式地擴散向社會經濟效益的實現。與此同時,法律規定,德國的五大繼續教育機構(企業、有關成人教育的各類學校、民辦的或獨立的繼續教育機構、行業協會和國家政府繼續教育培訓機構)是互相競爭的關系,這種競爭精神不僅存在于五種培訓機構之間,也存在于各類培訓機構內部。這種基于制度安排的以市場為導向的競爭關系,為德國繼續教育注入了動力與活力,驅動德國繼續教育呈現出優質與高效的發展導向。
可見,市場主導作用在德國繼續教育領域的充分發揮為德國繼續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性保障,使德國的繼續教育得以持續發展、優質發展、高效發展。
4. 職業分析:繼續教育的內涵支撐
德國的繼續教育研究歷史悠久,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為德國繼續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方向指引。早在20世紀30年代,德國技術學校委員會就開始了職業分析的研究工作。1957年成立的德國成人教育研究院是專門從事繼續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實體性機構。旨在通過對有效、先進的成人學習和教育手段的研究,改善全體成人的個人發展、社會參與及就業狀況。研究院還致力于提升德國繼續教育的國際可視度,并將其研究工作置于歐洲背景加以討論,繼續教育的國際化之路早已起航。發展至今,德國不僅將職業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且聚集培養了一大批專門從事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研究的專家學者;不僅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機構,也培養了相當數量的優質繼續教育師資;不僅有力地推動了德國繼續教育的發展,也對全世界的繼續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起到了引領作用;不僅逐漸建立起了系統化的繼續教育研究體系,也逐步向縱深化的方向發展。
德國的繼續教育研究早已超越了目前諸多國家關注于對繼續教育本身的意義、價值、發展方向、具體舉措等前期研究范圍,已拓展至后端研究、提升研究和周邊研究。如近幾年德國的繼續教育研究開始聚焦于其自身的歷史脈絡的梳理,關注接受教育后的能力提升評估,反思繼續教育機構自身的學習提升,探討繼續教育供給側服務的改革,商探繼續教育在人力資源管理、社會問題解決乃至經濟學領域的價值等。繼續教育向縱深發展的趨勢日益彰顯。
德國在繼續教育研究領域的成果不僅為繼續教育自身的發展指明了航向、提供了科學性保障,也為其他領域的現實問題乃至理論研究提供了借鑒。使德國的繼續教育呈現出科學發展、理性發展和前瞻發展的面貌。
5. 終身學習:保持狀態的社會氛圍
如果說前面所述是德國繼續教育發展的“有形之輪”,那營造支持職場人突破自我的學習型社會氛圍則是其發展的“無形之輪”,然而此“無形之輪”卻如同一張“隱形之網”將各種因素有效地聯結、融合,并產生了神奇的“加速度”,使德國繼續教育這輛“跑車”在世界繼續教育大賽的跑道上一騎絕塵。
繼續教育這一“無形之輪”,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環境和社會文化。德國的“國家繼續教育戰略”目標之一是營造新型繼續教育文化。在國家層面把繼續教育作為一種文化來打造,德國實為先行者。然而實際上,繼續教育文化在德國早已存在,它不是一種具有特定內涵的學科、知識或概念,而是一種全社會對繼續教育自然而然的認可、踐行,并將之內化為一種生活方式。
在德國,繼續教育不唯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工作方式、發展方式與生活方式。就工作方式而言,接受繼續教育是德國勞動者工作的一部分,是不被潮流淘汰、緊跟時代大勢的必須之舉;就發展方式而言,“職前學習是準備,職后學習是發展”已成為德國人的共識,參加繼續教育是獲得更高薪酬和更優發展機會的必經之路;就生活方式而言,德國繼續教育不僅僅限于與工作相關的各類技能培訓,更有為數眾多的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園藝、繪畫、音樂、文學等旨在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享受的生活類內容,繼續教育是德國人提高生活品質的必然之選。
在德國,無論是國家還是國民,對繼續教育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就國家而言,繼續教育不僅是一項關于教育的事業,更是一項事關就業、社會福利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之大計的戰略。德國也確實通過繼續教育,解決緩解了諸多發展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就國民而言,繼續教育不僅是提升工作技能、生存本領的方式,也是充分享受生活、提升自我的密鑰。這也是德國私人培訓機構學費昂貴卻深受歡迎的原因。
在德國,繼續教育已超越了教育形式而深入普及為一種生活方式。繼續教育從被動的繼續“被教育”轉向主動的繼續“要教育”,從生活所迫的“不得不學”轉變為作為生活一部分的“自然而學”,從以簡單的提高職業技能、降低失業可能、增加薪酬為目標轉向以實現全民學習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變革、提升生活質量為目標。除了轉變為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德國的繼續教育正在孕變為一種更為普及的文化理念,營造新型繼續教育文化的目標正在實現。(作者:丁莉婷,系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繼續教育 德國 發展 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