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我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 發展躍上新臺階
2月10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火星捕獲,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環繞火星成功;
2月12日,牛年首日電影票房逾17億元,同時創下中國影史單日總票房、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新紀錄;
2月18日,國家郵政局公布,春節假期全國郵政快遞業累計攬收和投遞快遞包裹約6.6億件,同比增長260%……
2021年春節,頻頻傳來的捷報、屢創新高的數據,讓人們再次真切感受到中國發展的強勁脈動。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臺階,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無懼風雨、砥礪前行,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速度。2016年至2018年,我國經濟總量相繼突破70萬億元、80萬億元、90萬億元大關,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歷史上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與此同時,人均GDP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穩居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特別是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再次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說。
這五年,中國經濟不僅“體形”更壯,“體質”也更強。
這是科技進步碩果累累的五年。“嫦娥”成功登月并采樣返回,“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北斗導航全球組網,“華龍一號”首堆并網成功……“十三五”時期,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的第二十九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十四位,是榜單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更加強勁。”楊成長說。
這是結構優化穩扎穩打的五年。看產業結構,2020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4.5%,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8.4%,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最大動能。看技術升級,2020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3個百分點。
這是營商環境越來越好的五年。“十三五”時期,我國年均凈增市場主體1247.7萬戶,營商環境國際排名大幅提升。2020年,在全球貿易和跨國直接投資大幅萎縮的背景下,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2.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更加鞏固。
這是綜合國力不斷躍升的五年。“十三五”時期,我國工農業生產能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不斷改善。202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制造業增加值、5G終端連接數、高速公路和高鐵運營總里程均居世界第一。
一串串亮眼的數字,記錄下“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的鏗鏘足音。“尤其是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中國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行長徐諾金說。
制度偉力、改革動力、調控能力推動新發展
事非經過不知難。“十三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以非凡的判斷力、決策力、行動力,引領中國經濟巨輪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匯聚攻堅克難的磅礴力量。
依靠制度優勢,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依靠制度優勢,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黨中央權威是危難時刻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的根本依靠,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說。
——持續深化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經濟發展的澎湃動能。
“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經濟體制改革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相較于“十二五”末,“十三五”末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增長82.1%,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增長約一倍,全國日均新登記注冊企業數量增長約83%。
增值稅稅率“四檔并三檔”,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降低……減稅降費讓企業輕裝上陣。這五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約7.6萬億元,提升了企業加大轉型升級投入的能力。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有效增強了全社會發展活力。”張占斌表示。
——不斷完善的宏觀調控,守護高質量發展的遠航風帆。
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宏觀調控更加注重統籌協調。“一竿子插到底”的直達機制讓新增財政資金下達基層用時從超過120天縮短至一周,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等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疏通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十三五’時期,我們遵循經濟規律,不斷創新調控方式、豐富調控工具、積累調控經驗,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提高了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徐諾金說。
創新驅動、擴大內需、對外開放助力新征程
接受采訪的代表委員一致認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
家底厚實,經濟韌性強。“持續較快發展所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和完整產業體系,使中國經濟擁有強大的調整修復能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楊成長說。
市場廣闊,回旋空間大。我國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已形成超大規模市場。徐諾金認為,未來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將進一步凸顯,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將持續推進,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人力充沛,創新潛力足。我國勞動力供給規模居世界前列,技能人才達到2億人,研發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尤為重要的是,在“十三五”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進一步彰顯,新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廣大黨員干部政治品質和斗爭精神斗爭本領得到錘煉,全國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證和強大奮進力量。
展望“十四五”,發展仍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張占斌說。
創新驅動,全面打造發展新優勢。徐諾金認為,“十四五”時期,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集合優勢資源打好關鍵技術攻堅戰;同時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擴大內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2013年至2019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60%左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楊成長說。
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楊成長認為,高水平對外開放,尤其要更加注重制度型開放,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
“十四五”時期,只要我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巨輪一定能繼續風雨無阻、破浪前行!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28日 02 版)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經濟 發展 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