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種下一片綠意,讓生活更低碳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種下一片綠意,讓生活更低碳
新華社記者 周勉、姜剛
或許你不太了解,你種下的一棵樹,可以有效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碳中和,并且換來真金白銀。你也可能不太清楚,植樹造林除了能增加綠色,還能修復被污染的礦山礦區。如果你沒有時間扛著鐵鍬去親手栽下一株樹苗,那就動動手指,通過互聯網認養一棵吧。
第43個植樹節到來,讓我們種下一片綠意,把生活過得更低碳一些。
每棵樹都是真金白銀
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等目標承諾。
時間緊,任務重。而有規劃地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可大幅提升森林碳匯能力,有利于實現碳中和。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計,目前全國森林面積達到2.2億公頃,森林覆蓋率23.04%,森林蓄積量175.6億立方米,森林植被碳儲量91.86億噸。
“關于碳匯林,世界公認的一個原則叫做‘額外性’,也就是說原始林、天然林這些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森林不能算碳匯林,只有通過人工栽種和撫育,并且經過備案驗收才算。從這個意義上說,咱們的植樹節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不光要多植樹,更要植好樹,提高每棵樹的蓄積量。”湖南省林業局碳匯項目負責人戴成棟說。
戴成棟向記者算了一筆賬:每立方米的森林蓄積量,每年可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那么按6000萬畝碳匯林、每畝8立方米的蓄積量計算,總共可以吸收8.78億噸二氧化碳,保守估計每噸碳匯100元,就能獲得878億元真金白銀。
而植樹帶來的間接收入更客觀了。2001年到2017年,湖南省花垣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吳建勇每年都會在同一個位置,用同樣的角度拍一張照片。17張照片記錄的,是位于花垣縣雅酉鎮的一座山頭,從寸草不生到郁郁蔥蔥的美麗轉變。
這組照片讓雅酉鎮成為湖南植樹造林的“打卡景點”。當地通過引導農民發展旅游等方式增收,人均年收入超過1萬元。在雅酉鎮東衛村,石少輝家中斷了幾十年的釀酒手藝也被重新拾起來。他說,家族的釀酒手藝已傳承近百年,因為環境惡化,父親已很久不釀酒。如今,自己一年釀酒收入抵得過父親過去幾十年釀酒收入的總和,價格也翻了好幾倍。
每片林都讓家園宜居
在位于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縣城北面的鳳凰山上,滿山樹木,郁郁蔥蔥。三五成群的市民結伴而行,漫步在環山步道上,觀樹、賞花。
“以前這里是廢棄的礦山,山石裸露,坑坑洼洼。”鳳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長股股長王桂林說,2017年以來,鳳陽縣大力推進礦山綠化修復,累計投資1.5億元,完成綠化3150畝。經過生態修復,鳳凰山已成為集生態旅游、休閑娛樂、體育運動等為一體的城市后花園。
為了讓“森林走進城市”,湖南不僅實現了省級森林城市創建14個市州全覆蓋,并且還擁有9個國家級森林城市。全省森林覆蓋率最高的郴州市,不僅城區公園數量超過30個,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12平方米,而且還將武廣高鐵、京港澳高速、夏蓉高速、京廣鐵路兩邊列為通道綠化重點,公路、鐵路等道路綠化率超過86%。
如果10多年前來到湖南省冷水江市東風村,或許喝一杯茶都是奢侈的事情。由于村里有一處叫錫礦山的礦區,這個人口1300人的村子,全村生活用水曾遭到嚴重污染,不得不靠消防車集中供水。
從2008年開始,全村村民義務勞動,種下30多萬棵樹。村民蘇林英原本打算離開村子投靠在外打工的兒子,但環境的改善讓她留了下來,“現在水能喝了,樹也多了,這些年我一個人就種了將近500棵。”
每個人都要“播綠”
植樹節前夕,在湖南省湘潭市九華德文化公園,櫻花綻放,市民馬星和女兒一起為認領的一棵櫻花樹澆水施肥,“希望這棵樹可以抵消女兒每年的碳排放。”
5年前,馬星在九華德文化公園為女兒認養了一棵櫻花樹。如今在九華德文化公園,像這樣被認養的樹一共有2016棵。湘潭市經開區社會事務局林業專干肖青云介紹,2016年,公園推出“網絡認養植樹”,盡管每棵樹需要繳納280元管護費,但兩天時間所有樹木就被認養一空。
記者在公園看到,每棵樹上都掛著“認養牌”,上面不僅有認養人姓名和樹種名稱,還有“綠色最美,紅花醉人”“關注綠色生態,享受生活樂趣”等市民自己編寫的“認養格言”。
湖南省林業局綠委辦副主任唐滔介紹,捐資盡責、線上認種認養的“互聯網+義務植樹”模式正成為新潮流。全省近5年實體參與和網絡參與義務植樹1.27億人次,植樹6億余株。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下洪溪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芮守新介紹,2015年,合作社流轉400多畝荒地,帶領100多戶農民種植重樓、黃精等中藥材林木,2020年銷售收入突破100萬元。
“自己就是靠森林富起來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我深有體會。”芮守新說。(參與記者:水金辰、林翔、張端、邵琨)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森林 種下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