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脫貧攻堅答卷
昔日“端著金飯碗過窮日子” 今朝樂享“金山銀山”引人羨
新華社成都4月1日電題:昔日“端著金飯碗過窮日子” 今朝樂享“金山銀山”引人羨
新華社記者楊三軍、盧宥伊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渡口風情小鎮,33歲的王守英早早地把自家面館大門打開,準備迎接客人的到來。
燒水、和面、炒臊子、調面醬……忙得不亦樂乎的王守英是四川宣漢縣三墩土家族鄉大窩村人。就在五六年前,這個勤勞的婦女一家還在“端著金飯碗過窮日子”。
宣漢曾是四川省貧困人口最多的縣,2014年精準識別貧困村211個、貧困人口20.58萬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8.9%,其中巴山大峽谷片區更是貧中之貧。
王守英家就在巴山大峽谷片區。這里山勢雄偉,風光獨特,集“雄、險、奇、秀、幽”于一身。然而,因為山高林密、偏遠隔絕,千百年來,這條美麗的峽谷一直被貧困“深鎖”。
有一首民謠這樣描繪當地群眾曾經的生活艱辛:吃的包谷糊,啃的洋芋坨;衣服舊又破,穿起成坨坨;干活半巖上,隨時摔下河;出門水堵路,繞道又爬坡。
2014年,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宣漢縣確定了以旅游扶貧開發帶動山區脫貧的思路。交通先行、產業富民,高等級旅游公路以及渡口風情小鎮、土溪口水庫生態觀光區等項目,陸續在大峽谷開建。
2019年,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王守英一家來到桑樹坪景點安家,并做起了餐飲生意。她的母親在景點做保安,一個月有兩千多元的收入。在外打工的妹妹也乘景區開發的春風回到家鄉,成為酒店管理骨干。一家人很快脫了貧。
像王守英這樣吃文旅飯、在家門口脫貧致富的例子,不勝枚舉。大窩村黨支部書記劉啟兵介紹,自巴山大峽谷景區建設以來,全村借助易地扶貧搬遷、地質避險、危房改造等模式,帶動610戶、2000余人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新房子,過上了幸福日子。
如今的巴山大峽谷景區,已建成溪口湖生態觀光區、巴人谷民俗休閑區、羅盤頂養生養心區、桃溪谷體驗度假區等“四大板塊”,并成功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在今年春節限流的情況下,景區接待游客12萬人次,綜合收入7800余萬元。
短短幾年時間,宣漢縣貧困發生率從18.9%下降到0.44%,并于2020年2月退出貧困縣序列。其中,大峽谷景區直接帶動片區9.1萬余名貧困人口、102個貧困村脫貧奔小康。
生產生活生計都在景區里、樂享“金山銀山”,已成為巴山大峽谷片區群眾的真實寫照。
稍有空閑,58歲的脫貧戶朱國富就會坐在渡口風情小鎮“黑灣魚莊”的門前,看公路上車來車往,聽河水淙淙流淌。
2014年,失去獨子又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的朱國富被評定為貧困戶。一年后,在精準扶貧政策支持下,他借了十多萬元,開起了“黑灣魚莊”,當年就脫了貧。這個曾經常年漂在水上的船工,如今已成為擁有上千平方米農家樂的老板。
“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介紹,全縣正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機遇,協同毗鄰地區共建大巴山、大三峽旅游環線,全力打造“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工程和大巴山國際旅游度假區核心示范區”。
“景區建起來了,游客多起來了,生意好起來了,我們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紅火了。”午餐高峰忙碌過后,朱國富躺在藤椅上,一邊曬太陽,一邊笑著問記者,“你說,現在我們山里的生活是不是讓城里人都羨慕?”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