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在矢志奮斗中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掃描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題:在矢志奮斗中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掃描
新華社記者黃玥
夢想交融,激蕩奮斗的青春路。
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3日揭曉。34名獎章獲得者,來自各行各業,出生于不同年代。作為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他們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過程中,奏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奉獻熾熱青春
隨著黨史學習教育在全國火熱開展,南梁革命紀念館迎來參觀熱潮,陳列展覽科科長王雅麗正帶領南梁精神宣講隊創新宣講形式、開發黨史課程。
14年前,21歲,青春正好。王雅麗義無反顧投身離家千里之遙的大西北,用青春芳華灌溉一方熱土。“所有人都選擇風景秀美處,誰人來建設荒涼貧瘠地?……愛至地,皆美好!”日記本里,字里行間流露真情。
2008年,通過公開招考,王雅麗成為甘肅華池縣首批專職講解員。對于講解員這份職業,她從來認真以待,用心研讀歷史書籍、仔細糾正發音口型、埋頭苦學扛過知識關和語言關。
不甘做一個“照本宣科”的講解員,王雅麗費了大量心血,整理撰寫了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和南梁革命歷史陳列館的第一部《解說詞大綱》,編寫了20多個紅色小故事,將講解詞細化為針對不同群體的版本,做到“因人施講”。
“面對小學生,要講故事;面對專家學者,要講細節;面對普通游客,要講梗概等,”從實踐中不斷摸索出來的工作方法,讓王雅麗逐漸掌握黨史講解“訣竅”,互動交流、故事引入、生動講述都不可或缺。
秉持光大南梁精神的信念,王雅麗執著堅守,不懈宣講,腳步遍布甘肅省內各地和全國很多城市和鄉村,讓更多人知道南梁這塊紅色熱土,了解了南梁光輝的革命歷程。
“我的根已經深深地扎在這片紅色熱土。通過更生動的講解,讓更多人了解紅色革命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王雅麗無怨無悔奉獻著熾熱的青春,一往無前走在弘揚革命精神的人生路上。
詮釋工匠精神
從一名青年農民工,被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聘為質量管理員,到成立“鄒彬勞模與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等稱號,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一路走來,“95后”鄒彬始終相信,“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出彩的時代。”
出生在湖南新化縣的一個小山村,鄒彬初中畢業后就跟著父母到建筑工地打工,攪砂漿、搬磚頭、砌墻等,與泥刀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了砌好一面墻,鄒彬會反復推倒重來多次。模仿、請教……一門心思地鉆研、琢磨美觀的“作品”,手藝日益嫻熟精湛。“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標準,才過得了心里那一關”。“工匠精神”在鄒彬身上悄悄萌芽。
2015年,靠著練就的砌墻絕活,鄒彬被中建五局推薦參加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從理論知識學習到技能操作訓練、從體能訓練到腦力訓練,鄒彬全身心投入。功夫不負苦心人,他一路過關斬將拿到砌筑項目優勝獎,實現了中國在這一獎項上零的突破。
如今,從建筑工人轉型升“技”為質量管理員,鄒彬一如既往追求精益求精。“要用十足的韌性接受挑戰,用十足的耐心追求極致。”一句話詮釋了他心中的大國工匠精神。
鄒彬始終不忘自己青年農民工身份,常常與農民工交流、談心,鼓勵更多的農民工兄弟姐妹:堅持干一行、愛一行,努力成長為大國工匠。
播撒志愿火種
“雨衣妹妹”已經成為成都盒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仙身上的標簽,因在疫情暴發初期“逆行”武漢,身披雨衣為醫護人員送飯而廣為人知,從此“公益”的種子便在心中生根發芽。
為進一步延續“雨衣妹妹”精神,劉仙成立志愿服務組織“雨衣公益”,帶領全國各地志愿者開展公益活動;建立“川鄂友誼工廠”,為湖北籍就業困難群體提供近200個就業崗位……
“‘雨衣妹妹’從一個人的昵稱,發展成為青年志愿者的公益符號,完成從一個人到一群人的轉變,代表著一種向上向善的精神。”劉仙說。
如今,劉仙將工作重心放在農村,先后成立“雨衣妹妹公益助農直播中心”,組建“雨衣妹妹助農團”,用公益直播帶貨的形式,推銷農產品,助力鄉村振興。
截至目前,團隊幫助多地銷售農產品4000余萬元,直接或間接幫助農戶5萬余戶。其中,四川涼山州黑珍珠苦蕎茶銷售利潤收入,更是資助了當地100多名困難學生。劉仙表示,這項資助將持續到學生大學畢業。
“標準化、物流運輸、人才缺失等問題制約農產品的銷售,我們正在建立前置‘鄉村振興倉’,集中規范打造‘一縣一品’,解決農村農產品標準化難、人才引進難、供應鏈難等問題。”在劉仙看來,持續發揮公益力量,才能播種“鄉村振興”新希望 。
“我會將直播電商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四川省千余名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希望未來的農村,有更多‘新動能’加入。”在劉仙心中,“新動能”就是年輕一代有能力、能執行的新農人、興農人。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青春 鄒彬 奮斗 新時代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