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聞 >國際
拜登政府的“價值觀外交”注定失??!
小圈子志同道合?拜登政府的“價值觀外交”注定失?。?/strong>
文|梁亞濱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
拜登政府上臺以來,“共同價值觀”儼然成為西方小圈子里的熱詞。在近期舉行的G7外長會上,西方國家再次鼓吹自己是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志同道合者”。
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表現出較為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早在競選期間,拜登就表示要把人權作為其外交政策的中心原則。從美國國內角度來看,強調人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這是彌合美國國內“上下左右黑白”等各種深層次社會矛盾的無奈之選。但是,美國如果把人權民主問題作為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原則,開展“價值觀外交”,則注定無法成功。
“價值觀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失敗
“價值觀外交”并非什么新鮮事物。實際上,近代國際關系發展之初,各國之間的外交關系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國家利益認知和國家政策走向,決定了國家在國際關系互動中的角色和站隊。歐洲歷史上頻繁出現的宗教沖突與戰爭就是典型的“價值觀外交”導致的惡果。
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價值觀外交逐漸失去了理論魅力。歐洲“三十年戰爭”期間(1618年—1648年),法國首相、紅衣主教黎塞留首先放棄了所謂的價值觀外交,提出“國家理性”,開“民族國家利益至上”的現代外交之先河。這種國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要求把法國的國家利益置于任何宗教利益之上,不以價值觀或意識形態劃線來確定同盟和敵對關系。
作為一位虔誠的天主教主教,黎塞留領導下的法國將同為天主教國家的奧地利視作地緣政治上的威脅,與瑞典等新教國家結盟共同對抗奧地利。在信奉黎塞留的人看來,傳統的基于宗教等意識形態的“價值觀外交”非但不能給國家帶來真正的利益,反而會背負上沒有意義的負累。黎塞留關于“國家利益至上”的信念,不僅成為后世法國外交的指導原則之一,而且也成為國際關系當中的核心原則之一。
這是5月8日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拍攝的凱旋門落日景象。新華社發(奧雷利安·莫里薩爾攝)
美國自獨立以來,從偏安一隅的13個殖民地聯邦變成全球性霸權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交關系上的價值中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在離開白宮時曾經告誡美國人民:“我們對待國外重大行為的準則是,在擴展我們的商業關系的時候盡量避免同他們發生政治上的牽連?!泵绹挝幕械墓铝⒅髁x信仰本質上就是“不要管閑事兒!”這種實用主義政治哲學是促成美國實力崛起的重要因素。
事實證明,美國曾推行的“價值觀外交”有無數失敗案例。無論是在阿富汗、敘利亞、伊拉克,還是在伊朗、朝鮮、緬甸,“價值觀外交”除了導致更多的不滿、沖突和對抗外,沒有在當地產生任何有實際價值的進步。所以,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價值觀外交”已經是被時代所拋棄的外交準則。
“價值觀外交”的本質是強權政治
“價值觀外交”的荒謬之處在于假設世上存在一種不受地域和時間變量影響的所謂的“普世價值”。但是,這種假設是禁不起檢驗的。因為價值觀作為一種主觀性的觀念,本身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當代國際關系理論大師愛德華·卡爾在《20年危機》中指出,一方面我們發現,人們幾乎普遍地承認存在國際道德,其中包含了對國際共同體和對整個人類的義務感;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人們不愿意承認在這個國際共同體中局部利益(即國家的自我利益)低于整體利益。
在西方的實踐中,這一悖論得以解決的關鍵在于將整體利益與強者利益等同起來,強者被假定為“更高道德的代表”。無論是希特勒所鼓吹的社會達爾文主義,還是新自由主義將整體利益和主要國家的安全等同起來的所謂利益和諧論,本質上并無區別,都是自詡高人一等的謬論和強權政治。
4月24日,拜登在亞美尼亞大屠殺106周年之際,正式承認一個多世紀前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犯下的暴行為“種族滅絕”。在過去的數十年里,白宮一直拒絕使用“種族滅絕”的字眼,以避免惹惱盟友土耳其。盡管拜登做出此類表態,凸顯“價值觀外交”色彩,但卻揭示出美國政府外交政策的虛偽性——“早干什么去了?”而且,以現在的價值觀來評價100多年前的事情,本身就是荒謬的。
4月26日,土耳其民眾在伊斯坦布爾集會抗議美方稱亞美尼亞人遭殺害為“種族滅絕”。新華社發(奧斯曼·厄爾薩爾攝)
按照這個邏輯,美國建國之父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罪惡滔天的奴隸販子。此外,拜登的發言其實只是以“人權問題”來敲打最近幾年不聽話的土耳其而已,并非真的關心亞美尼亞的人權問題。畢竟美國自己國內的人權問題早就已經一團糟了,根本就沒有資格指責任何其他國家。所謂的“價值觀外交”無非是給干涉他國內政創造借口而已,本質上就是強權政治。
“價值觀外交”折射美國霸權力不從心
美國在二戰后建立起強大的霸權體系,囊括多個不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文化習俗的國家。這些國家往往因為特殊的地緣政治原因而成為美國同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虛偽的人權等問題從來不是美國與這些國家發展外交關系的關鍵因素。
冷戰期間,為與蘇聯爭霸,美國沒少支持一些與美國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政權。隨著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各國之間的競爭集中體現為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以及在競爭中如何保持優勢。冷戰結束后,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一大批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所導致的“東升西降”成為這個時代的突出特征。美國霸權相對衰落的趨勢越發明顯。這不僅是因為經濟全球化和技術擴散所帶來的進步,同樣是因為美國內外政策失誤和傲慢所導致的失敗。
“價值觀外交”的提出,表明美國已經越來越沒有足夠的硬實力和軟實力來維持全球領導力和號召力,只能通過人權民主等虛偽的問題來蠱惑人心。在全球化深入發展、一體化越發明顯的今天,美國企圖強行在國家之間劃線,制造矛盾和沖突,從而渾水摸魚,注定不會得逞。(編輯:孫萍、魯豫;制圖:魯豫)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價值觀外交 美國 拜登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