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敦煌研究院推出首批文創珠寶產品
“玉見敦煌”首批敦煌珠寶正式上線 玉順行供圖
中新網上海5月25日電 (記者李佳佳)如今,基于國貨盛行而興起的國潮熱越來越受到中國年輕人的喜愛和關注,也讓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回歸人們的視線,迸發新的活力。25日,敦煌研究院在上海宣布首批敦煌珠寶正式上線,該批文創珠寶由敦煌研究院聯手玉順行出品,被命名為“玉見敦煌”。
此次推出的首批敦煌珠寶“玉見敦煌”分為六大系列:飛天系列、千佛系列、九色鹿系列、重工花絲系列、十二星宮系列、金銀錯系列。它首次嘗試采用多種貴金屬、寶石及玉器材質,通過非遺工藝的結合,將敦煌莫高窟壁畫故事、彩塑造像藝術、洞窟建筑窟頂藻井藝術,以珠寶的形式對莫高窟的壁畫及雕塑藝術中包含的佛像、樂器、飛天等形象元素進行創造性轉化,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藝術碰撞,也讓文物活起來走進新青年的當代生活美學里。
“玉見敦煌”分為六大系列:飛天系列、千佛系列、九色鹿系列、重工花絲系列、十二星宮系列、金銀錯系列 玉順行供圖
在年輕人當中頗受歡迎的“國潮”熱的背后,不僅是中國制造、中國品牌的崛起,更是中國情懷、中國自信的彰顯。神態端和的佛像、靈動飄逸的飛天、本真善良的九色鹿、還有色彩豐富的藻井花紋、變化多端的祥云圖案……要將這些歷經千年精美而又宏大的藝術傳承下來,并向更廣泛的大眾科普宣傳,同時,要將這些曾經豐富鮮活的藝術形態重新挖掘并應用于現代藝術表現之中,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命題,敦煌研究院對此也始終保持極其嚴謹的態度。
對于此次嘗試,敦煌研究院和玉順行均傾注了極大的關注和精力,耗時兩年,先后邀請30余位知名珠寶設計師、20余位玉雕師,只為了在最大限度呈現莫高窟藝術融入敦煌元素的同時,獲得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喜愛,以此形成更加廣泛的傳播,也讓更多熱愛敦煌的大眾有機會親身體驗、揣摩藏匿于千年莫高窟之中的細節之美。
首批敦煌珠寶“玉見敦煌”分為六大系列,其中一個系列是千佛系列。 玉順行供圖
在此次敦煌珠寶的創作過程中,創作團隊參考了前輩提供的研究成果,明其內容、視其關聯;辨其風格、知其流變;識其特征、得其精華。同時考慮時代推移丶地域變化丶民族交融等諸多因素,把握線條丶敷彩丶構圖等要素后,又進行了再創作,此舉也獲得了敦煌研究院的高度認可。
活動現場,上海寶玉石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錢振峰展開了關于“玉見敦煌珠寶與文化傳承的創新之路”的話題討論,從珠寶對于文化傳承價值的角度對于“玉見敦煌”珠寶首飾給予極高的評價。
首批敦煌珠寶嘗試采用多種貴金屬、寶石及玉器材質 玉順行供圖
而此次發布會的重頭戲,無疑是不遠千里親臨現場的劉永增。劉永增是敦煌研究院原考古研究所所長,此次發布會現場,他以《菩薩的裝身具》為題(裝身具為日語譯文,意為戴在身上的珠寶首飾、服飾用品),詳解了此次首批文創珠寶的美學源頭:敦煌的壁畫及雕塑藝術中發現裝飾紋樣,根據裝飾的部位不同可分為:頭冠、胸飾、腰飾、手鐲、臂釧、腳飾、耳飾、瓔珞等。
在中國,有一座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上啟十六國,下承宋元時期,無數佛者、匠人、藝術家在這里奉獻了自己的畢生心血,留下了4.5萬平方米壁畫、2000余尊彩塑、6萬余件藝術文物……其內容幾乎囊括了大千世界。100多年前,莫高窟重現于世人面前,其藝術遺存不僅規模巨大、內容豐富、技藝精湛,而且保存相對完好,一時間舉世震驚。
敦煌研究院推出首批文創珠寶產品 玉順行供圖
自1944年開始,以常書鴻院長為先驅的老一輩藝術家走進了敦煌。他們前仆后繼秉承“莫高精神”,一邊保護莫高窟寶藏,一邊傳承和發揚著莫高窟的藝術價值。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曾表示,敦煌研究院做到現在,目的只有兩個,永久保護,永久利用。保護,是為了藝術瑰寶的長存。而利用,則是與時俱進不斷研究,傳承和發揚,讓這些寶藏從洞窟中以不同的形態走向大眾,走向世界,成為文化自信的底氣,成為子孫后代引以為傲的圖騰。(完)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敦煌 珠寶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