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滾動播報
光輝的燈塔——和政協委員同訪中共七大會址
人民政協網7月12日電(記者 路強)盡管夏日炎炎,延安楊家嶺中共七大會址院子里的人依然川流不息,有的排列整齊在現場授課,有的正在鮮艷的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言,有的聽著講解,有的拍著合影……
大門正對著,古樸典雅的建筑上“中央大禮堂”五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一面紅旗在禮堂頂端迎風飄揚。
記者和陜西省政協委員、延安市政協常委、延安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張小兵一起走進了這座具有重大歷史意義、載滿紅色記憶的建筑。
對于中共七大會址,張小兵委員非常熟悉,因為他也是一位延安紅色教育培訓的現場授課老師,重點為學員講述“黨的七大召開和它的歷史意義”。
“中央大禮堂是為召開黨的七大專門修建的,樸素大方、壯觀美麗,體現了中西合璧的設計風格——外觀是仿蘇聯式,內部是陜北窯洞式的石拱結構。禮堂建筑由延安自然科學院的楊作才設計,陜北綏德、米脂等地的能工巧匠負責施工,籌建于1940年,1942年建成,可容納千余人,是當年延安的地標性建筑之一。因為前六次黨代會都是在別人修建好的房子里召開的,所以,朱德風趣地說,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開代表大會。”講解員霍嘉宜在一旁為我們作講解。
中共七大是一次不平凡的會議,這是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相隔時間最長的一次。從1928年黨的六大召開,到1945年七大召開,其間相隔了17年之久。談及會議籌備的過程,張小兵委員直言“非常曲折”,并將其歸納為“三易地點、四選代表、六次籌備、九次推遲”。 從1931年到1943年,黨中央曾經六次提出召開黨的七大,都因戰爭環境及其他條件不成熟,一再延期。17年間,全國黨員人數也從約五六萬人發展到了121萬人。“參加七大的許多與會代表都是來自各個抗日根據地、國民黨統治區,在穿過敵人封鎖線的時候,甚至有些同志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真的是又走了一次長征啊。”
聽著張小兵委員的介紹,我們一起走入大禮堂。
禮堂內部是按七大會場原貌布置。主席臺上方的橫幅標語“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格外醒目,會場兩邊墻上懸掛著六個象征勝利的“V”字形旗座,各插四面黨旗,書有“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禮堂后墻“同心同德”四個大字是毛澤東為“七大”題寫的中心主題詞。
當陽光透過高高的窗戶,一片片撒在斑駁的舊桌椅上,我們的腳步似乎觸碰到了昔日那些鏗鏘的腳步,我們的身邊正洋溢著當年會場里的熱情。
“自遵義會議到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得以確立和鞏固;整風運動整肅了黨內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歷時11個月之久的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高度評價了毛澤東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肯定了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通過對之前24年革命經驗的全面總結,我們終于確定了正確的前進方向,這時召開七大的政治條件、思想條件和組織條件已經完全成熟了。”張小兵委員說。
1945年4月23日,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央大禮堂隆重開幕。代表著全國121萬黨員的547名正式代表和208名候補代表齊聚一堂。
毛澤東向大會致開幕詞和閉幕詞,并作《論聯合政府》的書面政治報告、關于形勢和思想政治問題的報告、關于討論政治報告的結論和關于選舉問題的講話。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和關于討論軍事問題的結論。劉少奇作《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和關于討論組織問題的結論。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的發言。任弼時、陳云等20多人作了大會發言。這些報告和發言從各個方面論述黨的政治路線、軍事路線、組織路線的基本精神,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并對各條戰線的任務和政策提出了具體意見。
到6月11日閉幕,七大會期歷時50天,共舉行全體會議21次,是黨的歷史上會期最長的,舉行全體會議最多的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的召開使我們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空前統一。
“七大的成就是全方位的: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制定了黨的政治綱領。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其中,中央委員44人,候補中央委員33人。隨后召開的七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13名中央政治局委員、5名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形成了一個梯隊合理、人員齊整、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將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精神確立為黨的宗旨。還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張小兵委員說,“七大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了黨的史冊,七大的召開也象征著黨的成熟。”
當時間再往前回溯5年,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發出《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的指示,規定在抗日根據地政權人員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即共產黨員、黨外進步人士和中間派各占1/3。這樣,中國共產黨不僅把小資產階級,而且把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也爭取到抗日政權中間來。
1941年11月6日至21日,陜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第一次大會隆重召開,大會正式通過《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為邊區施政綱領的決議,并按“三三制”原則選舉了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會委員和邊區參議會常駐議員等人選。
“三三制”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在政權中同黨外人士合作共事的開端,也是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雛形。它的施政方針的基本點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保護抗日的人民,調解各抗日階層的利益,改善工農生活,鎮壓漢奸和反動派。因此,在“三三制”政權下,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工商政策,實行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人士的合作,獲得了廣大的同盟者。“三三制”政權既保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又團結了廣大人民群眾,爭取了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其他中堅力量,孤立了反共頑固勢力,為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張小兵委員表示,“正是在‘三三制’成功實踐的基礎上,七大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我們所要建立的新中國,既不應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也不應是民族資產階級統治的舊民主主義的國家,也不能是社會主義國家,而應當是在工人階級領導下各革命階級民主聯盟的國家,即新民主主義的國家。”
當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的時候,回顧過往,才發現黨的七大像一座光輝的燈塔,早已經把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照亮。
2015年2月1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到七大會址參觀。他動情地說,這里我來過多次,插隊時每次到延安都要來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禮。黨的七大制定了正確的綱領和策略,集中概括了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作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落實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要求全黨同志以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不斷推進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繼續書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新時代催人奮進的號角,激勵我們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去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