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聞 >國際
自封“第一”的美國,抗疫失敗在哪里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特稿:自封“第一”的美國,抗疫失敗在哪里
新華社記者
去年3月,紐約百老匯劇院“閉門謝客”時,可能沒有想到一年多后舞臺上的燈光仍無法再次亮起,因為美國的新冠疫情再次惡化了。
無論是累計確診新冠病例數,還是新冠病亡人數,美國均排在全球第一,遠遠超過第二名,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國家已有近一年半時間;在每百萬人死亡病例數、新冠檢測陽性率等重要指標方面,美國的表現令人難以想象,這竟然發生在擁有世界上最豐富醫療資源和護理能力的國家。
數據不會撒謊,但人會。美國彭博社日前發布“全球抗疫排名”,刪去關鍵的疫情指標數據并把執行封鎖等防疫政策列為負面因素,硬生生把美國推到第一,稱之為“全球抗疫第一大國”。
這個“全球抗疫第一大國”,到底做了什么?
美國《大西洋月刊》去年9月份在一篇名為“疫情是如何擊潰美國的”文章中指出:“盡管有足夠的預警,美國還是浪費了控制疫情的每一個機會”。
去年1月初,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就已收到多方報告,預測新冠疫情將蔓延至美國并可能發展成“全球大流行”。在之后的整個2月,白宮和多個政府部門專家也多次警告疫情在美國暴發的危險。
然而,正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所說,華盛頓的政客們更在意的是政治而非科學。從復盤的美國疫情時間線來看,當時的美國政府一再忽視疫情警告,刻意淡化疫情風險,應對嚴重滯后。
——對警告置之不理,專注于控制信息傳播,發布虛假信息誤導民眾。他們稱新冠是“大號流感”、感染病毒的風險和死亡率“非常低”、疫情會“很快奇跡般地消失”,“注射消毒劑殺病毒”等荒謬言論也屢見不鮮……
——政客們對內欺騙,而專家只要講出不中聽的真話就被“冷藏”乃至“封殺”。傳染病專家、當時特朗普政府白宮冠狀病毒應對工作組成員安東尼·福奇因多次向公眾澄清真相而被迫靠邊站,甚至被限制在媒體上露面;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和發展局前局長里克·布萊特因反對使用白宮力推但未經科學驗證的羥氯喹治療新冠病例而遭免職。《紐約時報》分析稱,專家們建議的防疫措施同短期經濟利益之間的巨大矛盾,是美國政府選擇“封殺科學家”的重要原因。
——對外“甩鍋”,詆毀他人轉嫁責任,使用標簽化詞語“污名化”中國。《紐約時報》網站撰文指出,美方改變對病毒的稱呼就發生在股市暴跌、外界嚴厲批評美政府應對疫情遲緩之后不久。
在防疫指揮方面,美國也缺乏全國性方針和協調組織。美國國會眾議院去年4月為監督聯邦政府應對疫情而成立了冠狀病毒危機小組委員會,該委員會主席詹姆斯·克萊伯恩曾指責說,疫情在美國暴發6個月后,美國政府仍未制定統一的國家戰略來保護人民健康。其直接后果就是各州抗疫步調不一:
——一些州在去年3月下旬宣布全州封鎖令;一些州則在去年4、5月就忙于重啟,使得病毒傳播的重災區從最初只有一個紐約地區最終擴散到全國多個地區。
——在執行層面抗疫措施不到位。福奇在美國眾議院聽證會上表示,“美國盡管采取了封鎖”,但只有大約50%的地區真正執行了這些措施。
——各州自行其是,甚至競價爭搶醫療物資。在疫情蔓延高峰期,紐約州、加利福尼亞州、伊利諾伊州等爭相搶購呼吸機,相互之間不斷抬價,甚至鬧矛盾、互相指責。
這個時候,美國聯邦政府在全國層面基本放棄統一協調,“要求各州自己想辦法”。
疫情防控混亂無序,政府卻篡改疫情數據“淡化”形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曾報道,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官員多次修改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布的疫情報告。
對于抗疫的重要希望——疫苗,美國政府在疫苗尚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就開始搶訂、搶購。當一些不發達國家和地區陷入“無苗可種”的境地時,美國國內的過剩疫苗卻在倉庫“吃灰”,甚至臨近過期。
美國杜克大學追蹤全球疫苗采購合同發現,美國已搶購疫苗約26億劑,占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國3.3億人口需求量的近4倍。
眾多專家認為,疫苗分配不公嚴重制約著全球防控成效,疫情將在得不到足夠疫苗的發展中國家和貧困國家不斷蔓延,并可能在出現病毒變異后反向輸入疫情趨好國家。
去年7月,在國際社會共同戰“疫”的關鍵時刻,美國宣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總編輯理查德·霍頓稱,此舉是“對全世界人民的暴行”。
種種單邊主義行徑讓美國堪稱“現代海盜”:禁止本國醫療物資出口,買斷可能用于治療新冠的藥物產能,機場截留法國和加拿大采購的口罩……此外,美國驅逐移民也向拉美地區加速擴散疫情。
如今,美國50個州有40多個州疫情又出現反彈,德爾塔變異毒株加速傳播,新增感染者持續攀升,疫苗接種也遭遇瓶頸……種種事實似乎都在嘲弄美國自封的“抗疫第一”。
抗疫不力只是表面。除了政治凌駕科學、漠視民眾生命權和健康權,更有長期以來的制度失靈、經濟失衡和社會失和。美國當政者若還不能正視現實,真正將生命與民生放在首位,恐怕新冠之殤仍將延續,美國之傷也未見盡期。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美國 疫情 抗疫 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