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閉幕:以國際對話架起文化橋梁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成功、《尋夢·坊巷》沉浸式演出吸引八方來客、多項國際學術交流活動陸續舉辦……7月31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閉幕。本次“加長版”會議長達15天,審議了2020年和2021年兩個年度的世界遺產項目,各國專家學者線上線下齊聚一堂,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新形式:線上審議提供重要參照
本屆大會突出“數字世遺”的特點,以在線形式審議了世界遺產議題,更新了世界遺產列表、瀕危世界遺產列表、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列表3項重要列表。
“泉州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本屆世界遺產大會的一項新的重要成果,也給中國世界遺產項目增添了一顆璀璨的明珠。”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主席田學軍指出,這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泉州項目在推動文明交流對話、促進可持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的高度認同。
此外,本屆大會審議并順利通過我國“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筑群、澳門歷史城區、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武當山古建筑群、長城等6項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報告。其中長城被世界遺產委員會評為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示范案例。決議稱,長城保護管理實踐為各國開展巨型線性文化遺產和系列遺產保護貢獻了卓有成效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據了解,本屆大會官網搭建了直播平臺,提供延時直播、直播回看、切換清晰度等多種功能,讓全球觀眾可以跨越時間地點,齊聚“云端”共享盛會。田學軍表示,大會中確立并使用的一系列在線審議世界遺產項目的操作規范,將成為后疫情時代世界遺產領域線上線下結合開展工作的重要參照。
新方向:多場邊會探討未來發展
除審議議題外,本屆大會舉辦了8場精彩紛呈的邊會,涵蓋眾多主題,聚焦世界遺產的現狀與未來,引發廣泛討論。
來自全球各地的官員代表、專家學者突破地點限制,通過網絡就“海絲遺產”保護、世界自然遺產與生物多樣性、城市歷史景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主題暢所欲言、積極獻策,共同探討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研究合作、濱海候鳥棲息地可持續發展、“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和申遺研究成果等當下熱點問題。
特別是在“面向未來的世界遺產教育”主題邊會上,多國專家就如何培養新一代世界遺產的保護者、人類文明的傳承者、世界和平的促進者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需要更加關注世界遺產保護事業面臨的新挑戰,大力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培養更多世界遺產急需的各類人才。”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會上表示。
主題邊會作為世界遺產大會的配套活動,為探討世界遺產焦點問題提供了政策對話和經驗分享的重要平臺,對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探尋可持續發展方向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風采:特色活動展示地域文化
據悉,這是我國第二次承辦世界遺產大會,也是我國在世界遺產保護領域承辦的最高規格的國際會議。大會期間,作為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福州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展示了當地的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彰顯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為了讓各國觀眾更好了解福建文化,開幕式演出便巧妙融匯了多種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號。據開幕式總導演謝南介紹,演出采用了軟木雕、油紙傘、茉莉花、馬鞍墻等當地元素,背景則融入中國的亭臺樓閣,切中晚會“福迎八方”的主題。
大會期間,沉浸式演出《尋夢·坊巷》在福州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多次上演,其作為本屆大會的重要文化體驗項目之一,向世界充分展示了福州白墻灰瓦、飛檐翹角、古榕小巷的古厝名片?!秾簟し幌铩房倢а萸匾晃脑诓稍L中表示:“我們將演繹與科技融合,以時間線和情緒線,從兩千多年前的福州到對未來美好福州的展望,來充分表現福州感人的、有影響力的文化?!?/p>
線下驚喜不斷,線上也異彩紛呈。大會期間,福州在大會官網開設了“福建特色文化展播”專題。其中,《福州閩江兩岸盡輝煌》《福建初溪土樓群夜色》等影像作品全面展現著當地特色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方面的成效,并以視頻形式向大眾科普福建五大劇種——閩劇、梨園戲、莆仙戲、高甲戲、歌仔戲,介紹南音、提線木偶、軟木畫、詠春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正如開幕式上宣傳片《世界遺產在中國》中所說,所有的歷史都行進在今天,今天的故事是明天的發現。世界遺產大會的召開,讓世界各國人民在相聚中感知,在交流中進步,共同發現世遺之美,讓多彩世界遺產閃耀光芒。
編輯:羅文
關鍵詞:世界 遺產 文化 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