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聞 >國際
第一位遭美國制裁的伊朗總統上臺,他將如何破局?
中新網8月5日電 (甘甜)當地時間8月5日,伊朗新總統易卜拉欣·萊希在議會正式宣誓就職。來自70多個國家的100多名政要和代表出席了儀式。
萊希從前任魯哈尼手中接過的,是一個外交態勢緊張、經濟發展和新冠疫情持續嚴峻的伊朗。這名60歲的政壇老將,也是首位在美國制裁名單上上臺的伊朗總統。
作為強硬保守派,他究竟將如何破局解困,本就緊繃的美伊關系,又會否對抗升級?萊希總統任內的首場大考,已拉開帷幕。
【強硬派總統回歸】
作為強硬派中最受歡迎的總統候選人,萊希的勝選被認為是“毫無懸念”。
頭戴黑色頭巾、身披黑色長袍,這是此次大選期間,他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縱觀其履歷,萊希的宗教背景深厚,從15歲開始在什葉派圣城庫姆的宗教學院學習,曾掌管財力雄厚的宗教基金會,被視為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熱門接班人選,受革命衛隊擁護。
貼在萊希身上的另一個標簽,是“反腐斗士”。他曾長期在司法系統擔任公職,2014年出任伊朗總檢察長,2019年擔任伊朗司法總監,并發起“反貪運動”,民望頗高。
他提出“反對貧困、腐敗、羞辱與歧視”的競選口號,尋求建立“強大且受歡迎的伊朗政府”,承諾努力解除美國對伊制裁,緩解伊朗國內的失業問題等。
6月19日,憑借近1793萬張選票和近62%的得票率,萊希輕松奪得總統寶座。
分析稱,萊希的高票當選,意味著伊朗民眾對溫和派失去信心。近年來,伊朗因長期制裁經濟凋敝,美伊關系也幾度劍拔弩張。而萊希被視為伊朗對抗西方、帶領國家和人民擺脫經濟危機的最大希望。
【三重大考待答】
輿論普遍認為,擺脫美國的制裁,應對經濟困境和防控新冠疫情,將成為萊希就任總統后,首先面臨的三重大考。
01. 外交突圍
自特朗普政府2018年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重拾制裁大棒,對伊極限施壓以來,美伊關系日益緊繃。
而今,盡管伊核協議再被擺上談判桌,美伊也先后迎來新任領導人,但談判前景并不明朗,兩國間仍充滿火藥味。
在宣布贏得總統大選后的首次記者會上,萊希隔空喊話,要求美國重返伊核協議并全面履約,取消所有對伊制裁,但斷然拒絕與美國新任總統拜登會面。
白宮發言人普薩基則在大洋彼岸回應:“我們目前與伊朗沒有任何外交關系,也沒有任何計劃進行領導人級別的會晤。”
《紐約時報》指出,美國早已以侵犯人權為由對萊希實施了制裁,他由此成為“首位在(制裁)陰影籠罩下,登上聯合國大會等世界舞臺的伊朗總統。”隨著萊希主政,伊朗或將以更強硬姿態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萊希的外交政策,有“硬”也有“軟”,展現出其務實靈活的一面。
正式就職總統前,萊希已先后與卡塔爾等多國接觸,討論雙邊關系問題。他多次強調,“與鄰國對話”,是伊方外交優先選擇。
此外,伊朗還被曝邀請“宿敵”沙特阿拉伯參加總統就職典禮,被視為雙方可能和解的跡象之一。受宗派緊張關系、美國中東戰略調整等因素影響,兩國關系惡化,自2016年斷交至今。
“我們將通過外交政策方面廣泛而平衡的溝通,與全世界和各國交流。”萊希強調,他的政府將推行基于國家利益的“平衡外交政策”。
02. 經濟困境
擺在萊希面前的另一重考驗,是如何應對伊朗近年來嚴峻的經濟問題。
在美國多年制裁和新冠疫情的沖擊下,伊朗經濟飽受高失業率、通貨膨脹和房價高企等一系列問題困擾,不少民眾生活困頓。
與此同時,伊朗還因氣候變化遭遇長期干旱和氣溫升高,加之對天然資源管理不善,誘發水荒,牽連農業和畜牧業生產。新加坡聯合早報網評論稱,水危機或成萊希“最棘手”的挑戰。
為應對當前民生危機,萊希據稱將經濟計劃分為三個部分:改革政府、打擊腐敗、支持家庭和弱勢群體。
特別是,打擊腐敗被列為首要任務。因為在他看來,除受外部制裁因素影響外,伊朗經濟惡化也與國內官員腐敗有著密切關聯。“必須找到腐敗的根源,徹底根除腐敗。”
03. 疫情防控
伊朗近期疫情反彈,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接連超3萬例,累計確診逾400萬例,累計死亡超9萬人。
更令人擔憂的是,伊朗衛生部門表示,傳播性更強的德爾塔毒株已成為在這個國家流行的主導型新冠病毒,并在所有省份傳播。
另一方面,自疫情發生以來,美國以凍結伊朗海外資金、威脅疫苗供貨方等方式,阻礙伊朗進口新冠疫苗。
為此,萊希日前在電視節目中表示,新政府自第一天起,將把推廣疫苗接種作為重點事項,包括“國產疫苗……如有必要,還將盡快獲得國外產疫苗。因為這樣才能讓民眾放心”。
接下來,萊希能否在中東地區動蕩不止的當下,在與美國、沙特等國的博弈和周旋中占得先機;又能否帶領伊朗民眾走出困境,實現“光明和愉快地共同生活”的目標?他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編輯:劉紅色
關鍵詞:伊朗 萊希 總統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