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城建“好不好”,“里子”更重要
本報記者 韓雪
9月10日,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的議題是“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
污水,雖然由人類生產生活而產生,但它顯然不屬于生產生活的成果,往往是被丟棄的那部分。一般觀念中,凡是被丟棄的基本不重要。但全國政協專門召開會議對污水尤其城鎮污水的處理進行協商議政,這又說明:污水問題已經進入參政議政者視野,它變得重要了。
污水,被定義為受一定污染的來自生活和生產的排出水,一般包括生活污水、公共排水、工業廢水和初期雨水等。排往哪兒?通過管網,排往地下。據說,地下的管網系統,是一個不亞于地面交通的復雜系統。
如果說,城市交通是一個城市的“臉面”,那么地下管網,就是一個城市的“里子”。比起丟“面子”,“里子”一旦掉鏈子,往往更窘迫。前些年,好些城市都吃過“里子”的虧——城市內澇、道路坍塌、水體黑臭等報道并不遙遠。
這與城鎮化早期進程中,建設者對城鎮污水處理這樣的“里子”工程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有關。
重視,是理念層面。理念來自思想認識,認識又與認識所產生形成的發展階段密不可分。
據住建部到會負責人介紹,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推進,我國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主要經歷有三個發展階段:從改革開放到2000年的第一階段里,現代化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從無到有;從2000年到2015年的第二階段里,除少數地區外各地基本實現了“縣縣建有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相關政策標準體系逐步健全;從黨的十八大至今的第三階段里,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推進,倒逼了各地污水管網建設力度的持續加大。
當吃飯、穿衣、住房、教育、看病等問題還在普遍困擾群眾生活時,污水問題還算不得是個問題。不同發展階段,面臨的問題是不一樣的。當解決了“有沒有”,“好不好”的問題就冒出來了,這個過程,就是三個階段發展重心的轉變。
為解決管網建設系統性不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差距較大等問題,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開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
今年是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會上,聽政協委員談及的成績很多,問題也不少。
更值得關注的,生態環境惡化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危機,包括當下疫情的肆虐,實則也是生態環境不佳的反映。
目前,我國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時機已經成熟,身處新發展階段,亟須貫徹新發展理念。
城鎮污水處理雖然切口小,但關聯面卻不小,水連著氣、連著土,連著方方面面。因此,無論從改善生態環境角度,還是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抑或是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它都是順位靠前的選擇。
而投入,既是經濟層面更是理念層面。承載城鎮污水處理的管網多在地下,配套的建設不僅需要巨大的當期投入,更需要持續投入,而這些往往是看不見的。
投入,也不僅是硬件設施投入,更是機制軟件的投入。而且,要實現持續發展,投入、回報之間需要取得平衡,這種平衡來自對污水、污泥等的資源化利用,更離不開市場化的運行。
對此,與會者已經形成共識:當污水問題變得重要時,生態環境會更好,城市發展的質量會更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會更強。
當前,城鎮污水處理這場社會治理的考試已經開始。正在各地忙碌的中央環保督察組,他們的考核中就包括了城鎮污水處理的一些關鍵性指標——污水收集率、污水處理率以及雨水與污水分流管網建設等。
污水問題正變得越來越重要。未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收集處理能力的增強,污水也許會成為寶貝,污水處理廠也許會成為新的財富聚集地。而且,河清海晏、時和歲豐是太平盛世之標志。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污水 污水處理 城鎮 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