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植根傳統文化的鄉村旅游景觀設計
近年來,以“古鎮游、特色小鎮游、農家樂、生態游”等為代表的鄉村旅游市場日益火爆,大大豐富了旅游市場的產品結構,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游玩體驗。許多鄉村旅游項目的展開基于對傳統文化的深度開發,依托當地的傳統文化資源,如古建筑景觀、特色鄉村景觀以及民俗景觀、工藝技術等非物質文化景觀,加上旅游景觀設計師的巧妙設計,呈現了鄉村傳統質樸而富有魅力的一面,在諸多旅游產品中脫穎而出,吸引了大量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游客。
從旅游經濟開發的角度考慮,植根傳統文化的鄉村旅游,并非原封不動地呈現鄉村生活生產日常,而是需要經過專業人員的系統設計。抓住特色傳統文化創新呈現這個主題,對現有的鄉村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重新進行布局設計,集中展現鄉村質樸傳統、內涵深厚、富有鄉土氣息的一面,同時,古樸與現代相互交織,使鄉村旅游景觀既不因過分古樸而沉重,亦不因過分現代而失去淳樸的意蘊。
鄉村旅游景觀設計視閾下的傳統文化資源
在旅游經濟視閾下,傳統文化是以一種產品資源的形式存在的。這里主要有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兩大類。物質性傳統文化資源主要指傳統建筑和其他具有傳統文化意味的物質產品和景觀;非物質傳統文化資源則包含了風俗禮儀、宗教信仰、工藝技法等。鄉村旅游景觀設計需要綜合考量兩種形式傳統文化資源的搭配和呈現方式,怎樣在當地現有物質性傳統文化景觀的基礎上,以適當的形式將非物質傳統文化資源恰如其分地展示出來,非常考驗景觀設計師的文化審美素養和景觀設計能力。
傳統建筑主要是鄉村的傳統民居、宗廟祠堂、寺廟道觀、廊橋牌樓、胡同小巷、溝渠灌道、亭臺樓閣等,它們整體上還原了傳統鄉村的生活場景,展現了鄉村建筑與現代化城市建筑不同的風貌,是凝結老一輩鄉村先民生存智慧和信仰習俗的物質遺產,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考古價值。此外,除傳統建筑外,物質文化資源還有寄托鄉村村民信仰情感的古樹(如社公樹)、各種傳統生活生產器具、村民的服飾穿著、富有特色的鄉村自然景觀等。非物質傳統文化資源方面,有節日性風俗習慣、生活習性風俗、傳統禮儀(包括社交禮儀、飲食禮儀等)、婚喪嫁娶等特色民族風俗,有反映當地村民宗教信仰的宗教文化,有凝結當地傳統鄉村村民勞動智慧的各種生產性的傳統工藝技法,有代表鄉村傳統藝術審美的歌謠戲曲、裝飾年畫。這些物質和非物質傳統文化資源在許多重視文化傳承的鄉村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得到了很好的繼承發揚。優秀的鄉村旅游景觀設計師能夠將兩種傳統文化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創新設計,在既保留傳統鄉村文化風味的前提下,盡可能從游客文化審美需求的角度進行整合設計,創造出富有特色的傳統鄉村文化景觀,為游客提供一場傳統文化的視聽盛宴。
鄉村傳統文化旅游中的游客景觀審美需求分析
實施鄉村景觀設計,不僅需要確認鄉村文化資源有什么,也要考慮游客想要什么,要對游客鄉村傳統文化旅游的消費動機和審美需求進行理性分析,正確把握傳統文化主題下的鄉村旅游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做到“知己知彼”(市場和環境能夠提供什么,游客需要什么、欣賞什么、認可什么),科學設計。從旅游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游客選擇鄉村傳統文化旅游,是想追求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既有別于山水游親近自然,又與單純的農家樂的消費心理不同。這類游客應當是對鄉村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都懷有好感,有一種獵奇心理和較強歷史觀的游客。鄉村因為經濟和交通相對不發達,受外界影響較小,是傳統文化保護傳承較好的地區,到傳統文化資源豐富的鄉村旅游,是見識和感受鄉村傳統文化魅力最直接的方式。
據此推理,鄉村旅游景觀的設計需要平衡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之間的關系。要以最大程度呈現鄉村原汁原味的傳統景觀為首要原則,滿足旅游者的文化獵奇心理、傳統文化審美需求。當然,文化審美是非常主觀的一種標準,同一個旅游景觀,有人能夠產生共鳴,有人則不認可;有人喜歡看祭祀活動,有人則對鄉村地理志史更加感興趣;有人對鄉村傳統建筑感興趣,有人則更加青睞鄉村的傳統工藝技法。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注意景觀的豐富性和層次性,要照顧到不同游客的審美需求和文化品位,要將視聽觀賞性景觀和體驗實踐性旅游項目結合起來設計,考慮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民族、不同性別、不同地域游客的景觀審美需求,盡可能將景觀設計得更多元化和具有層次性。
非物質傳統文化資源的景觀化設計
相較于傳統建筑、自然景觀等物質性景觀資源,鄉村傳統文化景觀設計的難點在于將非物質景觀文化資源以恰當的方式進行呈現。因為非物質文化景觀資源大多不能直接呈現,需要依托具體的實踐創造活動進行展示,但究竟以何種方式、選擇怎樣的活動載體來呈現,則需要設計者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審慎考慮。以婚喪嫁娶習俗為例,旅游景觀需要保證穩定性,即在游客需要觀賞體驗時能夠呈現出來,但“婚喪嫁娶”活動畢竟不是每時每刻都發生的,因此必須選擇另外的方式來呈現。通過播放視頻滿足不了游客真實體驗的需求,那么,可以選擇微縮化的“演繹”形式進行。與懂得民俗風情的村民合作,定期進行演繹展示,解決非物質文化的“不在場性”問題。工藝技法類文化景觀資源的合理化呈現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隨著鄉村經濟的發展,當地村民可能已不再從事傳統生產了,一些傳統工藝技法面臨著失傳的尷尬境地。在景觀設計中,一是難以找到合適的具有工藝技法的村民,二是如何進行展示表演也是一個問題。旅游產業規劃者和景觀設計者可以與當地政府商議,將傳統工藝技法當做一個復活性工程來做。即將傳統工藝生產出來的產品當成旅游產品來做,在解決工藝技法景觀展現問題的同時,也可宣傳手工藝產品,增加旅游經濟收入,同時將生產與工藝培訓同步進行,解決傳統工藝技法失傳的問題。
植根傳統文化的鄉村旅游景觀設計原則
平衡性原則。平衡性原則指涉景觀設計的多個方面,既指物質性文化景觀和非物質文化景觀的協調呈現,也指對傳統文化景觀呈現“度”的把握,既不失真亦不偏離主題;既指傳統建筑文化、工藝技法文化、傳統鄉村藝術等各類文化主題的均衡呈現,也指呈現方式的均衡(即視聽觀賞和體驗實踐兩種模式合理搭配);既指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相得益彰,也指展現形式和傳統文化挖掘深度的協調均衡性。總之,以傳統文化體驗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景觀設計,要將平衡性原則貫徹到景觀設計的各個方面,使游客獲得最真實充分的文化旅游體驗。
真實性原則。景觀設計者要能充分理解游客的消費心理,但若一味追求景觀的新奇性和獨特性,將不屬于當地的傳統風俗文化強行嫁接到本地則不可取。也不能罔顧事實愚弄游客,將吸人眼球的虛構民俗文化當成真實的鄉村傳統文化作為賣點。不應過分夸大傳統民俗文化的影響力,刻意篡改傳統文化原本內涵、改變傳統工藝技法形式。真實性原則是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首要原則,是保證可持續發展、站穩市場的基本條件。
科學性原則。景觀設計要根據產品市場定位、產品物質文化屬性、游客文化審美需求和景觀設計一般原則等進行綜合考量,既要考慮產品文化屬性的呈現和消費者心理的合理滿足,也要嚴格遵循文化景觀設計的科學原則,在保證景觀設計科學有效和旅游路線合理規劃的前提下,發揮設計人員的自主創新性,為游客提供有內涵、有體驗、有深度的優質旅游產品。
(作者系山東管理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景觀設計、環境設計)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鄉村 景觀 傳統文化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