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碳中國 能源擔當>智庫>智庫
王能全:加快天然氣保障體系建設
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是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內容之一,2020~2021年冬季嚴寒導致的全球性天然氣價格暴漲,讓這一工作任務更具緊迫的現實意義。
中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王能全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處談到了建設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問題。其中,在回顧2020年工作時指出,“推進煤電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本輪全球性天然氣價格的暴漲,暴露了無論是天然氣的進口國還是生產大國,面對極端天氣時的脆弱和無助,說明了保障能力建設的重要作用。《政府工作報告》在布置2021年工作任務時明確提出,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可以預見2021~2022年冬季及“十四五”期間我國天然氣的消費和需求將繼續增長,從而使得加快建設我國的天然氣保障體系,顯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為此,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從政府到企業,都應花大力氣建設我國的天然氣保障體系,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具體要求,讓百姓的取暖用能得到更好的保證。功能定位上,應對極端天氣等突發緊急事件情況下的市場供應保障,避免價格的急劇波動,保障百姓正常生活和國家經濟社會的平穩運行,應成為我國天然氣保障體系第一位的、也是常態下的基本目標。體系建設上,應該包括從生產、進口、運輸到消費等我國天然氣的全產業鏈,管輸、船運等進口企業和城市燃氣系統,建設適度超前的天然氣商業庫存,具備保證短時間管輸進口減量、LNG供應緊張或船運不正常、極寒天氣帶來的需求急劇增加等情況下的用氣保障;天然氣生產企業,要充分吸收本次嚴寒天氣對美國天然氣生產災難性后果的教訓,建設一定規模的天然氣生產庫存,保障在洪水、低溫、風暴等極端天氣條件下天然氣的正常生產和應急供應。供應保障上,民用第一,始終堅持民用優先,應成為我國天然氣保障體系的最根本原則。(記者 趙君陶)
編輯:羅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