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3月3日15時舉行,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美國彭博社記者:我的問題是關于中國應對疫情的“動態清零”政策,該政策很大程度上防止在中國出現大規模感染和死亡病例,隨著疫情進入第三個年頭,越來越多的國家逐步開放,中國是否需要對國內防疫政策作出相應的調整?如果中國繼續堅持“動態清零”政策,經濟成本是否會上升?而該政策是否會阻礙中國與世界之間的人員交往與互動?全國政協委員對此怎么看?
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郭衛民:疫情防控政策是國內外輿論都高度關注的一個話題。我想大家都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始終堅持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的總方針,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郭衛民:兩年多來,來自醫衛、科技等各界別的政協委員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同時圍繞相關政策研究討論,提出了意見建議。委員們表示,自我國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每當出現聚集性疫情,我們都能根據實際情況果斷處置,迅速控制疫情,較好地統籌了疫情防控、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之間的關系,保持了經濟持續增長。委員們認為,有些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疫情接連出現反復,醫療資源被大量擠兌,重癥和死亡病例不斷增加,這些國家醫療條件本來都很好,但是醫療資源被大量擠兌,重癥和死亡病例不斷增加。而我國作為有著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如果我們不采取有效措施,后果難以想象。委員們認為,疫情防控成果證明,我國的防疫政策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科學規律,我們的防疫措施相對成本低、成效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也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要密切關注、研判國內外疫情形勢的發展,加強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努力以更高水平、更小社會成本控制住疫情,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郭衛民:記者問到了防疫政策對國際社會,包括中外交流的影響。我們也注意到,最近國外有些輿論認為中國的防疫政策影響了全球的供應鏈產業鏈,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正是由于中國采取了正確的防疫政策,我們率先恢復了經濟增長,保障了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基本穩定。剛才我講到了中國的外貿情況,去年我國的對外貿易規模、國際市場份額都創造了歷史新高,為全球經貿復蘇注入了強勁動力。
郭衛民:這里我想再說一組中國抗疫援外的數據。我們先后向150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了大量的口罩、防護服、呼吸機、檢測設備等防疫抗疫物資,向34個國家派出37支醫療專家組,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1億劑疫苗,幫助其他國家提高疫情防控和應急救治能力。中國的援助也是在幫助國際社會盡快克服疫情,恢復正常秩序,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中國和國際社會的交往。我國還將繼續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抗疫援助力度,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中國的貢獻。
(根據網絡直播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