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酒后找代駕如何讓人更放心
編者按
隨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加上社會分工不斷細化,“代經濟”現象越來越普遍:代駕、代購、代吃飯、代跑腿……花樣百出的代服務滲入人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不斷創造需求和價值。但與此同時,一些灰黑“代經濟”在地下悄然滋長,如代上課、代寫論文、代孕、代體檢等,這些代服務的背后往往暗藏著一條黑色產業鏈,對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構成威脅。
從今天起,法治經緯版推出“代經濟”系列調查報道,深入挖掘個性化代服務背后隱藏的各類風險,為解決新事物帶來的新問題提供新思路。敬請關注。
● 代駕適應了市場發展,擴大了勞動力就業,成為眾多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出行需求,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目前,代駕行業日漸壯大,但確實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在市場監管方面,存在監管主體不明確、市場準入缺乏標準等,也沒有全國性的代駕行業自律組織,不利于代駕行業的制度化管理和規范化發展
● 專家建議代駕行業依靠市場競爭解決本身存在的不規范問題;也可以通過代駕行業自律,制定準入、服務等行業標準,提升行業服務品質;還可以在行業自律基礎上,由相關部門或地方進行立法調研,積累經驗,制定符合代駕行業實際的法律規范,保障代駕行業健康和持續發展,滿足人們出行安全需要
□ 記者 陳磊
“我現在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喝酒了嗎?喝了叫代駕’。但十幾年前,大家說的是‘喝酒了嗎,喝了慢點開車’。”在某平臺從事代駕服務6年多的程師傅這樣描述他眼中的社會變化。
在他看來,隨著我國加大對醉酒駕駛行為的懲罰力度,人們對“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耳熟能詳,叫代駕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
根據e代駕發布的行業數據報告,2011年12月1日至2021年4月20日,我國代駕需求累計突破16億人次,代駕使用人數突破1.5億。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采訪發現,代駕行業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服務不規范等問題,如代駕坐地提價、代駕繞過平臺直接接單等,甚至存在代駕司機接單途中偷盜車主財物的情況。
受訪專家認為,代駕行業隨著市場需求而出現,滿足了人們的駕駛服務需求,但由于代駕行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服務不規范等問題在所難免,需要客觀看待。建議代駕行業依靠市場競爭解決本身存在的不規范問題;也可以通過代駕行業自律,制定準入、服務等行業標準,提升行業服務品質;還可以在行業自律基礎上,由相關部門或地方進行立法調研,積累經驗,制定符合代駕行業實際的法律規范,保障代駕行業健康和持續發展,滿足人們出行安全需要。
需求催生市場 融入群眾生活
近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區時代花園中路附近,記者見到了在北京從事代駕的程師傅,他戴著眼鏡,身穿一套代駕工裝。
今年35歲的程師傅在北京生活多年,因為一個偶然機會于2015年7月“一腳踩進”代駕行業。
彼時,程師傅正在經營一家火療店,經常有代駕從業人員來店消費,程師傅和他們聊天過程中發現,這個行業不僅時間自由,還能賺錢。他便想著空閑時多掙些錢貼補家用。后經朋友介紹,他兼職成為某代駕平臺第一批代駕從業人員。
交費用、接受培訓、通過駕駛考試之后,擁有5年以上駕齡的程師傅開始通過平臺接單。他清楚地記得,第一單業務是從北京市海淀區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到石原路,客人的座駕是一輛帕薩特。
把客人安全送到目的地后,行程結束。“第一單,我掙了119元,在當時算掙得多的,心里特別高興。”程師傅說。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程師傅只要晚上有空,就上線接單,每月能賺五六千元。再后來,火療店生意越來越差加上房租上漲,他決定關掉店面,專職干代駕,一個月的收入隨即升至1萬多元,且不需要多少成本。干代駕時間長了,除了能掙錢之外,把客人安全送到家收獲的感謝也讓他很有成就感。
2018年的一個冬夜,程師傅在東四環百子灣附近,接到一單到懷柔郊區的代駕服務。天氣寒冷,他騎著電動車趕到約定地點,那是一家KTV的門口,客人是一位四五十歲的男子。
程師傅依稀記得兩人的對話。客人一見面就問道:“懷柔,去嗎?”他回答說:“我來都來了,去呀。”客人說:“前面有兩個代駕都不去。”他說:“我既然接單了,肯定給你送回去。”客人又問:“那你咋回來?”他說:“我們有辦法回來。”
程師傅告訴記者,他當時其實也不想去,夜里特別冷,六七十公里的路,騎電動車回程很遠,但考慮到客人回家的心情,還是咬咬牙決定送客人。
到達目的地后,客人的母親正在家門口等著,拿出一瓶熱飲料塞到他手里,告訴他要是回不了城里,就在她家住一晚。程師傅特別感動但執意要走,老太太說給他下一碗熱面條,讓他暖和之后再走。他想早點回家,就謝絕了。回程路上黑燈瞎火,他一個人按照導航騎著電動車,又冷又怕,好在半路遇到其他代駕人員拼了一輛出租車回到城里,再騎電動車回家,到家時已經快天亮了。
回想起從業6年多的經歷,程師傅記不清把多少位喝酒甚至醉酒的客人安全送回家,自己則多次遭遇電動車沒電、偏遠地方路難走等辛酸。
陳師傅今年40多歲,自2017年開始在北京專職從事代駕服務,曾經在送一位醉酒客人時為保證其安全而報警。
那是2019年夏天的一個凌晨,陳師傅從三里屯接單終點在亞運村的一位女客人,客人滿身酒氣,上車就昏昏睡去。到達導航地址,他發現這是一家底商門面,并不是住宅。
陳師傅走下車隔著車窗喊了多次也沒有叫醒她,“不能去推或者拍女客人,也不能丟下她”,考慮到客人安全,無奈之下,他只好聯系平臺,經平臺指導報警求助,警方與客人家屬取得聯系,家屬趕到現場之后,他才離開。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代駕人員稱,既然從事代駕,把客人安全送到家是本分,也是毋庸置疑的職業操守。
程師傅、陳師傅等代駕人員的背后,是我國規模龐大的代駕行業。
根據e代駕發布的行業數據報告,2011年5月1日起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將醉酒駕車行為納入危險駕駛罪,追究駕駛人的刑事責任,自2011年12月1日至2021年4月20日,全國代駕需求累計突破16億人次,代駕使用人數突破1.5億。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鄭翔認為,代駕就是當車主不能自行開車到達目的地時,由專業駕駛人員駕駛車主的車將其送至指定地點并收取一定費用的行為。從代駕出現的時間和發展規模來看,代駕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行業和產業。
在鄭翔看來,代駕本質上是一種駕駛服務,隨著資本的介入,早期的個人化代駕服務已經逐漸過渡到依托代駕平臺提供服務,實現駕駛服務的流程化、標準化。
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正大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胡穆之認為,代駕行業正是伴隨醉駕入刑而快速發展起來的。
在胡穆之看來,代駕一方面適應了市場發展,擴大了勞動力就業,成為眾多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出行需求,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代駕行業獲得大量資金、資源的傾斜,利用信息和互聯網平臺,使代駕經營企業在經營規模、管理水平、人員素質、服務能力、安全保障等方面逐漸成熟。
處于發展初期 存不規范現象
最近兩三年,40多歲的陶林(化名)每周至少叫一次代駕。身為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高管,喝酒應酬已經成為他工作的一部分。
3月11日那次,他在北京市北五環附近一家飯店應酬結束,已經是晚上11點。喝了小半斤白酒的他走出飯店后,在馬路邊拿出手機,在某平臺上下單代駕,顯示需等待20分鐘。
不一會兒,代駕人員騎著電動車趕過來,與他確認后把電動車折疊放進后備廂。待陶林在轎車后排坐好,代駕拉開車門坐到駕駛座,開車出發。陶林回憶說:“我喝了酒上車就睡,到地方下車回家。”
剛過去的虎年春節,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李雷(化名)就叫了3次代駕,3次都是因為同學聚會喝了酒。他之所以堅持在某代駕平臺下單,是因為代駕方便、服務規范,“平臺本身就有一個監督作用”。
據陶林觀察,他常用的平臺對代駕要求比較嚴格,比如5年以上駕齡,還有崗前培訓,代駕提供服務時都主動問好,有問題投訴時反饋也快。
但陶林也遇到過兩次不規范代駕服務。一次是2021年夏天的一個晚上,他在北京市朝陽公園附近一家飯店吃飯,飯局結束后,他走出飯店準備在某平臺下單代駕,幾名等在飯店門口的代駕就圍上來問是否需要代駕,還說不用等可以直接出發。沒有多想,他與其中一名代駕談好價格,由這名代駕開車送他回家。“我正常從那里回家差不多七八十元,那天我花了100多元。好在安全到家,如果出點問題,我還真找不到人。”陶林說,還有一次,他叫代駕到家之后,對方下車時讓他多加50元費用,他愣了一下拒絕了對方的要求,畢竟他家的位置并不偏僻。
家住天津市薊州區的陳曉丹(化名)平均每月都要叫兩三次代駕,他多數時候在某平臺下單,遇到過幾次不規范的情況。比如有一次,他在某平臺下單代駕,結果來的代駕卻穿著另一家平臺的工作馬甲,他想著反正都是代駕,也沒有深究。
陳曉丹告訴記者,他碰到比較多的問題是,不少代駕等在飯店、KTV門口,不通過平臺接單,如果由這類代駕提供服務,一旦出現問題則無從找到有能力承擔責任的主體。
此外,據公開報道,代駕行業存在的問題還包括:有的代駕司機在接單途中偷盜車主財物;有的代駕司機在中途離開;甚至有司機酒后找代駕人員,結果對方竟然是也酒后駕車……
近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盜竊案,判處被告人徐某有期徒刑十一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
原來,徐某是一名代駕司機,于2021年8月18日接單送一車主前往目的地,結果發現車里面有一塊銀白色手表,遂將手表“順走”。兩天后車主發現手表不見后聯系徐某追問其是否拿了車里的手表,徐某予以否認。次日車主報警。后經鑒定,被盜手表價值21680元。
胡穆之認為,雖然經過多年發展,但代駕行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也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予以規范,因此代駕服務中存在不規范現象實屬正常;車主遇到這類問題,可以通過報警、向平臺投訴等途徑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胡穆之看來,車主在尋找代駕時,應該具有風險意識,找正規代駕平臺,盡量避免找私人代駕,同時與代駕簽署相關協議,為自己設置較為安全的保障。
鄭翔認為,任何服務都會有服務人員個人原因造成的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因此不能因為個別代駕人員的服務不規范而否定整個代駕行業。
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運慧提出,目前,代駕行業日漸壯大,但確實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在市場監管方面,存在監管主體不明確、市場準入缺乏標準等,也沒有全國性的代駕行業自律組織,不利于代駕行業的制度化管理和規范化發展。
明確監管部門 探索監管立法
自代駕興起以來,對行業規范的探索就已開始。
2011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成立代駕服務行業協會,以提升行業服務質量、建立統一的服務流程。
2014年4月,上海市道路運輸行業協會駕駛服務專業委員會成立,以實施對代駕行業的指導,通過制定行業規則和行為標準,重點做好從業人員資格管理和安全質量方面的基礎工作。
2021年4月,《汽車代駕服務安全管理要求》團體標準開始實施,這是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聯合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共同發布的。據介紹,此標準將作為指導行業服務安全工作、規范汽車服務企業安全管控行為的指引,同時為汽車代駕服務過程的安全事故處置提供依據。
在鄭翔看來,作為代駕行業自律規范,《汽車代駕服務安全管理要求》的內容已經非常全面,規范了代駕機構應建立安全營運領導及管理組織機構、配置安全設備設施等基礎資源保障、代駕員的教育培訓、運營過程應達到安全營運條件等要求。
“下一步可以進行立法調研,了解團體標準實施的情況和效果,也可以將各大代駕平臺比較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上升到國家規范層面,還可以像規范網約車一樣,先進行地方立法,通過地方立法積累經驗,然后再制定國家層面的立法。”鄭翔認為,此外,從明確行業主管部門的角度來說,代駕屬于交通行業,應該歸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監管。
鄭翔提出,要保障代駕服務質量,一方面須提高代駕服務人員的準入門檻,培養合格的代駕人員,提高代駕人員的整體素質。例如采取加強技術考核、職業倫理考核和相關職業教育等措施;另一方面要規范服務人員行為,形成監督管理規范,例如通過消費者監督、平臺自律和政府監督,明確服務雙方和平臺的法律責任。
王運慧認為,推動代駕行業不斷走向規范和完善,有必要對代駕行業明確行業主管部門并且在政策法規層面規范代駕行業。首先要在國家層面明確代駕主管部門,負責全面的管理及政策制定的工作;其次要建立全國統一的代駕行業協會,通過強化行業自律和完善行業內部管理提升行業服務品質。總之,要讓代駕主體、監管主體和消費者都有法可依,推動代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在胡穆之看來,制定政策和法律規范耗時冗長、程序繁復,使得法律的滯后性凸顯。因此,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可以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基本的法律原則,而具體落實反饋的細則和機制可以交由行業協會來制定與實施,以維護代駕市場規范化有序運轉。
“從維護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市場監管部門有職責對代駕行業進行監管。同時,行業自律監管也很重要,比如當前普遍通過網絡平臺方式提供代駕服務,這些網絡平臺應當在交通管理、市場管理等部門指導下,履行一線管理者的職責,對代駕人員實施監管和約束,如對代駕人員資質實施嚴格的審查,倡導代駕行業的標準化服務,使代駕行業趨于規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姚海放說。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代駕 行業 服務 規范 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