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碳中國 能源擔當>智庫>智庫
何立峰:實施能源資源安全戰略
6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在《人民日報》刊發署名文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其中,明確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增強憂患意識,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他強調,實施能源資源安全戰略,增強能源持續穩定供應和風險管控能力。
2022年4月,《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創刊號刊發何立峰署名文章《認真學習深入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 扎實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文中提出,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經濟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繼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對外工作和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斗爭合作。實施能源資源安全戰略,堅持立足國內、補齊短板、多元保障、強化儲備,完善產供儲銷體系,增強能源持續穩定供應和風險管控能力。
4月13日,《學習時報》刊發何立峰署名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展改革領域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文中指出,能源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煤電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立健全,能源綜合生產能力超過41億噸標準煤,多個能源品種產能位居世界第一,風電、太陽能、水電、在建核電裝機規模保持世界第一,緊缺礦產資源自主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
此外,4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在《人民日報》發文《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其中提出,穩步推進重點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進一步完善全國統一的油氣市場體系。完善新能源價格形成機制。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 何立峰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2日 第 08 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理論創造力,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直面新時代的新目標新問題,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為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科學指引。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編寫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學習綱要》,全面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經濟領域的原創性貢獻,系統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內容、基本要求,是廣大干部群眾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輔助讀物。
深刻認識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廣闊時代背景、深厚理論淵源和堅實實踐基礎,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鮮明的人民立場、宏大的全球視野,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中國、21世紀世界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科學指南。
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在總結不同時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對如何擺脫貧窮落后面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行了不懈探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關系新時代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強調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共同富裕,深刻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書寫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嶄新篇章。
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指導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創造性地提出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的重大理論觀點,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理論;創造性地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社會主義經濟本質的理論;創造性地提出樹立和堅持新發展理念,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經濟發展原則的理論;創造性地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論斷,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經濟發展階段的理論;創造性地提出推進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思想,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市場經濟的理論;創造性地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方針,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生產和需要關系的理論;創造性地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社會再生產的理論;創造性地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思想,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世界經濟的理論。
推動新時代我國經濟工作的科學行動指南。習近平經濟思想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形成發展,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認識論和方法論相統一的鮮明特色。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世界觀方法論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堅持把人民利益作為黨領導經濟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彰顯了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根本價值取向;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站在時代前沿,洞察時代風云,把握時代脈搏,提出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新時代經濟工作確立了戰略坐標、提供了戰略指引;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堅持實踐導向,著眼客觀實際,深刻回答事關新時代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現實問題,擘畫推動了關乎基礎和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具有鮮明的開放性,科學繼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精髓,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精華,借鑒吸收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經驗和西方經濟學有益成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深刻領會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基本內容
習近平經濟思想體系嚴整、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習近平經濟思想學習綱要》將其基本內容梳理歸納為十三個方面:明確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科學化、法治化水平,增強黨領導經濟工作專業化能力;明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明確進入新發展階段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方位,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明確堅持新發展理念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指導原則,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明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并努力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進而不斷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明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鮮明主題,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明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制度基礎,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確堅持問題導向部署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明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明確大力發展制造業和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著力點,要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明確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法寶,要堅定實施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明確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增強憂患意識,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明確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堅持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我們戰勝各種困難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2012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達年均6.5%,連續多年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國;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53.9萬億元提升到2021年的114.4萬億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1.4%提升到18%以上,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6300美元提升至12551美元,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城鎮新增就業累計1.3億人,在世界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疊加的情況下,近兩年城鎮新增就業年均仍超過1100萬人;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進出口貿易規模從3.8萬億美元增長到超過6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規模穩定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近千萬生活在“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地方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扶貧搬遷,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基本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把習近平經濟思想貫徹落實到經濟工作各領域全過程
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推動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從講政治的高度做好經濟工作,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經濟思想上下更大功夫,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聯系實際學,把習近平經濟思想自覺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領域各方面。
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強化進出口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持續深化改革開放。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深化務實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加快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著力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支撐體系,支持特殊類型地區發展,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優化收入分配格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把提升國民素質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擴大醫療服務資源供給。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設美麗中國。
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實施糧食安全戰略,確保口糧絕對安全、谷物基本自給、重要農副產品供應充足。實施能源資源安全戰略,增強能源持續穩定供應和風險管控能力。打通卡點堵點,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來源:人民日報)
認真學習深入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
扎實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
何立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理論創造力,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子情懷,應時代之變遷、領時代之先聲、立時代之潮頭,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為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經濟思想體系嚴整、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具有廣闊時代背景、深厚理論淵源和堅實實踐基礎,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鮮明的人民立場、宏大的全球視野,是立足國情、放眼世界、引領未來的指導思想,是指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科學應對重大風險挑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強大思想武器。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正式確立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莊嚴地寫入黨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鄭重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實現了國家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在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時強調,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系統總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強調習近平經濟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性概括,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習近平經濟思想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聚焦新時代新形勢新情況,系統回答了我國經濟發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理論體系,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嶄新篇章。
習近平經濟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想,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起來,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準確把握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明確了階段性中心任務,指引我們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目標邁進。習近平經濟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貫徹群眾路線,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指引我們創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習近平經濟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思想,強調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通過自覺調整生產關系加快發展社會生產力,指引我們在新時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斷提高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習近平經濟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歷史的思想,站在世界歷史發展的高度審視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破解世界經濟發展難題、引領經濟全球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習近平經濟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遇到過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在指導實踐、推動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理論威力和獨特思想魅力,用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照耀我國經濟發展之路,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在總結不同時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對如何擺脫中國貧窮落后面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行了不懈追求和探索。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注重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提出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創造性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對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做出全面部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黨的十五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黨的十六大強調,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黨的十七大提出,實現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關系新時代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強調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共同富裕,深刻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習近平經濟思想蘊含著認識論、方法論、價值論層面的重大突破,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性飛躍。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新時代我國經濟工作的科學行動指南。習近平經濟思想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形成與發展,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認識論和方法論相統一的鮮明特色。
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世界觀方法論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系統回答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方位、根本立場、奮斗目標、指導原則、主題主線、根本保證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構建起科學完備、邏輯嚴密的思想理論體系。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鮮明的真理性,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真理性認識,深入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為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邏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供了正確指引。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創造性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人民利益作為黨領導經濟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注重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顯了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根本價值取向。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堅持實踐導向,飽含問題意識,深刻回答了事關新時代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現實問題,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部署實施了一系列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指引我國經濟發展克服重重困難,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博采眾長、去粗取精,科學繼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精髓,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精華,批判借鑒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經驗和西方經濟學有益成分,展現出強大的理論創新活力。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始終站在時代前沿,洞察時代風云,把握時代脈搏,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提出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強調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堅持底線思維,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著力辦好自己的事,為新時代我國經濟工作確立了歷史坐標,提供了行動指南。
二、 學習研究宣傳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是經黨中央批準同意設立的。按照中央宣傳部的具體安排,2021年7月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成立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理事會,2022年1月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正式掛牌。成立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是黨中央著眼更好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作出的一項重大舉措,旨在全面系統、深入扎實推進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習研究、宣傳教育和貫徹落實。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中心建設,努力建成國家級、權威性、開放型、有影響的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近中期要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
圍繞深入學習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載體定位,做習近平經濟思想核心要義的研究者。我們要旗幟鮮明講政治,深入學習、準確把握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精髓、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吃透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確保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各項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堅持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經濟思想擺在突出重要位置,通過編印文獻資料、搭建學習平臺、促進互動交流等方式,深入研究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理邏輯,挖掘提煉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原創性貢獻,推動深學細悟、研機析理、融會貫通,自覺將習近平經濟思想作為科學指引,強化理想信念和使命擔當,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圍繞系統研究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智庫定位,做習近平經濟思想核心要義的闡釋者。我們要準確把握和精準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熟練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為宣傳教育、貫徹落實等工作注入源頭活水、奠定堅實基礎。圍繞習近平經濟思想闡釋的“我國經濟發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形成更多研究成果。全面梳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體系框架、邏輯結構、概念范疇、原創性貢獻等,深挖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學理哲理,聚人才、出成果、提建議,成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的人才集聚地和理論高地。
圍繞宣傳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平臺定位,做學思踐悟習近平經濟思想最新內涵的宣傳者。我們要當好向國內外宣傳推廣習近平經濟思想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探索經驗的排頭兵,深入開展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闡釋、解讀和傳播,加強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理論和實踐成果的宣介,對理論研究形成的重要成果進行宣傳推廣,打造研究專刊、權威媒體、線上宣傳協同配合的立體宣傳矩陣,多寫通俗易懂的理論文章,多編“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大眾讀物,多出生動活潑的音像資料,形成品牌、打造亮點、多出精品,充分發揮自身影響力,更好宣傳解讀習近平經濟思想,推動習近平經濟思想進一步入腦入心,持續提高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感召力,用好各種媒體,擴大覆蓋面、提高影響力,為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為匯聚起奮進新征程的強大思想和精神力量創造有利條件。
圍繞闡釋傳播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陣地定位,做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忠實踐行者和實踐經驗的積極提煉者。我們要認真梳理全面反映以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導經濟工作的生動實踐,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面向基層、深入一線,將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工作與做好經濟工作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持續跟蹤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的經濟工作生動實踐,組織調研地方、部門、行業、企業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落實情況,適時開展試點示范,及時深入挖掘、深刻剖析各類典型案例,梳理提煉好經驗好做法并加以推廣,通過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廣泛推廣運用,將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習研究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充分展現這一科學理論的強大真理力量。
總之,我們要全面深入開展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習研究、宣傳教育和貫徹落實,服務新時代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建設,積極推動以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導實踐,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
三、 切實把習近平經濟思想貫徹落實到發展改革工作各領域全過程
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是加強黨對發展改革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全面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的集中體現。越是形勢復雜、任務艱巨,越要發揮黨的領導這一“定海神針”作用。我們要學懂弄通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學懂弄通黨堅守初心使命的執著奮斗,學懂弄通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和歷史經驗,學懂弄通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重要要求,自覺用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照耀我們的前行之路,做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確保發展改革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面對復雜形勢、復雜矛盾、繁重任務,既要堅持全局觀,又要緊緊圍繞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及時研究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整體推進中實現重點突破,以重點突破帶動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整體躍升。要善于進行戰略思維,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自覺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對標對表、及時校準偏差,確保執行黨中央戰略決策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增強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堅韌和執著,繼續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
二是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要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著力在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暢通經濟循環上下更大功夫,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完善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的體制機制,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服務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加大投資補短板力度,推進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圍繞暢通國內大循環,順應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需要,著力打造強大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持續擴大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破除制約要素合理流動的堵點,有效破除地方保護、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同時,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推動進出口協同發展,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促進進口來源多元化,優化出口商品質量和結構,提高國際雙向投資水平,推進多雙邊投資合作機制建設,持續增強我國經濟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吸引力、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
三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依托科技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立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序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布局。改革科技重大項目實施方式,推廣“揭榜掛帥”“賽馬”等機制,推進自主創新產品迭代應用,著力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進一步突出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優化企業創新生態和激勵引導機制,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促進數據資源有序流通和創新利用,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深入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培育一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制造業優化升級,持續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對標能效標桿水平,推動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重點行業企業,有序實施改造升級,促進“兩高”行業高質量發展。
四是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促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全面完善產權制度,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健全現代金融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構建一流營商環境,提升政府經濟治理能力。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升對外開放平臺功能,優化區域開放布局,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加強發展戰略和政策對接,深化務實合作,加強安全保障,促進共同發展;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五是加快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下功夫去認識它解決它。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完善城鎮化空間布局,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要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支撐體系。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完善和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加快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水平,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支持特殊類型地區發展,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
六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經濟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繼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對外工作和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斗爭合作。推動自然生態系統質量整體改善,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完善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提升環境基礎設施水平。大力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實施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推動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評價認證和審核,加快綠色技術交易中心建設。
七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快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著力增強非基本公共服務弱項,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續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把提升國民素質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體系,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擴大醫療服務資源供給。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拓展人口質量紅利,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和人的全面發展能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八是統籌發展和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強化國家經濟安全保障,做好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努力保障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實施糧食安全戰略,抓住土地和良種兩個關鍵,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開展種源等“卡脖子”技術攻關,確保口糧絕對安全、谷物基本自給、重要農副產品供應充足。實施能源資源安全戰略,堅持立足國內、補齊短板、多元保障、強化儲備,完善產供儲銷體系,增強能源持續穩定供應和風險管控能力。建立完善產業鏈供應鏈苗頭性問題預警機制,實施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貫通工程,強化大宗商品儲備調節,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同時,實施金融安全戰略,解決好水安全問題,保障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文章發表于《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創刊號,2022年4月;作者系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理事會理事長,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展改革領域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何立峰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沉著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全球“雙領先”,發展改革領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我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創新和完善宏觀經濟治理,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面對國際環境風云變幻和經濟運行新情況新特點,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注重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特別是面對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及時作出“六穩”部署,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政策框架更趨成熟。充分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發揮年度計劃宏觀引導作用,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適時及時出臺和實施跨周期或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加強經濟監測預測預警,做好宏觀政策預研儲備和政策評估,強化宏觀政策統籌協調,宏觀經濟部門會商等機制作用有效發揮,妥善化解外部沖擊影響,保持經濟大盤穩定。宏觀調控目標體系持續優化。建立健全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辦法,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在五年規劃綱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中,注重從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等方面優化指標體系,發揮預期性指標的導向作用,增加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國土綠化面積、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指標,更好體現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經濟實力實現大幅躍升。在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作用下,我們戰勝各種困難挑戰,我國經濟發展實現了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2013年至2021年的9年間,我國經濟實現了年均6.5%的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速連續多年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國;國內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53.9萬億元提升到2021年的114.4萬億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1.4%提升到18%以上,與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差距顯著縮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6300美元提升至2021年的12551美元,已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物價水平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保持在3%以內。城鎮新增就業9年來累計1.3億人,即使在世界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疊加的情況下,近兩年城鎮新增就業年均仍超過1100萬人。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貿易規模從2012年的3.8萬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超過6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規模2021年底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
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帶來的重大機遇和挑戰,我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日益凸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逐步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研發經費投入規模穩居世界第二,2021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達2.79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176%,研發經費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012年的1.91%提升到2021年的2.44%;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比2012年提高8個百分點;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至2021年的第12位。科技自立自強成果持續涌現。“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北斗導航全球組網,國產大型客機C919順利試飛,“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羲和號”探日衛星成功發射,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自主第三代核電機組“華龍一號”投入商業運行。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國家戰略性科技力量不斷強化,國家實驗室建設有序推進,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全面建設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懷柔、張江、合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成渝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區域創新高地總體布局基本成型。成功舉辦8屆“雙創活動周”,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廣泛開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顯著提高,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東數西算”工程有序推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網民規模、電子商務交易額穩居世界第一。
持續優化經濟結構,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失衡、經濟循環受阻等問題,我國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更多通過改革的辦法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取得實質性進展。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推進,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穩步實施,全國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工業化和信息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進程加速,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2年位居世界首位。服務業對經濟發展拉動作用日益凸顯,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2012年的45.5%提高到2021年的53.3%。現代基礎設施網絡持續完善。鐵路密布、公路成網、大橋巍峨、信息暢通,天涯成咫尺,天塹變通途。鐵路營運總里程突破15萬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里程突破4萬公里,已建成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內河航道通航里程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5G網絡覆蓋全國所有地市和97%的縣城,5G終端用戶達5億戶。區域發展成就輝煌。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統籌推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加快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雄安新區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長江經濟帶發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成效明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推進,硬聯通、軟聯通不斷加強。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快,政策協同、產業合作、設施共建、服務共享、分工合理的一體化格局逐漸成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扎實起步,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深度節水控水等領域重大工程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鄉村富民產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均通了硬化路、通客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4%,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96%,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放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1年的64.7%,“19+2”城市群格局基本建成,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載能力不斷提高,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工作加快推進。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面對環境問題累積顯現、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需求日益強烈的情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重拳出擊、鐵腕治污,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內容,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臺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質量惡化趨勢得到扭轉。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重污染天氣明顯減少,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為87.5%;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4.9%;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全國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和濕地保護制度逐步落實,全國森林覆蓋率超過23%。生物多樣性保護步伐加快,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占到陸域國土面積的18%,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積極構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穩妥有序推進。積極參與和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向世界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全社會節能環保意識顯著提高,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加快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邁出新步伐。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市場主體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確立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形成。產權保護和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全面實施,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不斷強化,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電力、油氣等重點行業改革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成熟定型。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加快形成。共建“一帶一路”深入人心、成果豐碩。目前,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合作文件200余份,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中歐班列繼續發揮國際鐵路聯運獨特優勢,截至2021年底累計開行超過4.8萬列,運送貨物443.2萬標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企業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出臺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實行,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加快構建,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蓬勃展開。我國作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服務貿易第二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使用外資和對外投資規模均位居世界前列,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加速形成。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恢復經濟增長;更加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在收入分配、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經過持續努力,近千萬生活在“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窮山僻壤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扶貧搬遷;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貧困人口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大幅提高,“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在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上取得了偉大歷史性成就。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出臺《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制度,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始終保持在4%以上,2021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4%,比2012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健康中國建設穩步推進,2021年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增長到6.7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增長到3.08人。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萬元,中等收入群體增加到4億多人,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全面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統籌城鄉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健全,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截至2021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0.29億人,參保率超過91%;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住房保障力度不斷加大,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困難群眾改善了住房條件。
統籌發展和安全,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持續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國家經濟安全保障有力有效。糧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加快種源核心技術攻關,糧食產供儲加銷體系不斷健全,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基礎不斷夯實,實現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能源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煤電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立健全,能源綜合生產能力超過41億噸標準煤,多個能源品種產能位居世界第一,風電、太陽能、水電、在建核電裝機規模保持世界第一,緊缺礦產資源自主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不斷增強。著力暢通經濟循環,努力穩鏈強鏈、補鏈延鏈,我國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保持平穩運行,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穩價有力有序,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取得突破,技術創新動能不斷增強,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位勢顯著提升。
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匯聚強大精神力量,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持續彰顯,綜合國力穩步增強積累雄厚物質基礎,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潛力形成堅強支撐,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激發市場活力,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培育強大動力,積累了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豐富經驗,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學習時報)
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理論創造力,深刻把握改革規律,深刻總結改革開放取得的寶貴經驗,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極大豐富和發展了改革認識論和方法論,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我們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全面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
深刻領會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明確了新的歷史起點、新的歷史方位上改革的總目標、正確方向、原則方法、重點任務等,應時代之變遷、領時代之先聲、立時代之潮頭,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時代意義。
我們黨在改革理論上的重大升華。習近平總書記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對新時代改革發展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科學判斷,創造性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把改革從各具體領域的制度建設提高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新高度,集中體現了以改革完善制度、以制度推進國家治理、以治理能力保障制度實施的治國理政思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是我們黨在改革理論上的重大升華。
指引全黨全國人民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的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全黨全國人民穩中求進,扎實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市場主體活力持續釋放;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宏觀經濟治理能力穩步提升;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加快形成;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深化社會事業改革,民生保障短板弱項加快補齊;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
為新征程上將改革進行到底提供根本遵循。我國已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面對新階段新形勢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方法和有效路徑,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具體改革目標,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強化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實現了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的內在統一,形成了改革開放以來最豐富、最全面、最系統的改革方法論,為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提供了根本遵循。
準確把握實踐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來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是被實踐證明了的一整套行得通、真管用的理論體系。我們必須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
準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定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明確了改革開放在當代中國發展中的關鍵性、決定性意義。新征程上,必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的重要抓手,始終保持強大戰略定力,聚焦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把部署重大發展戰略同深化關鍵領域改革、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同實現更高水平開放、應對風險挑戰同發揮制度優勢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之路,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生機活力。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推進改革的根本保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推進改革的根本方向,以人民為中心是推進改革的根本立場。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和前進道路,強調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新征程上,必須以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堅持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更多用改革的辦法推動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錨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標”。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前一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規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規定了鮮明指向,深刻回答了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樣的整體結果這個問題。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總目標,是貫徹落實各項改革舉措的關鍵。新征程上,要堅持好、實施好、完善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繼續加強新的實踐基礎上的制度創新,抓緊制定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切實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強大生命力。
學好用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方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精髓,為推動改革落實提供了科學指導。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堅持增強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推動改革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新征程上,要更加穩妥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增強全局意識和系統觀念,增強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不斷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體制機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凡涉及重大利益調整的改革,都要經過反復論證和科學評估,力求行之有效。鼓勵支持各地開展差別化探索,以基層源頭活水促進改革創新。
推動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各項重點任務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增強創新能力、推動平衡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開放水平、促進共享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
創新和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宏觀經濟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重視預期管理,提升宏觀經濟治理能力。健全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機制。創新投融資體制,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切實維護經濟安全。
培育高質量市場主體。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深入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完善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力爭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領域有重大突破,在數據要素相關基礎制度上有顯著進展。穩步推進重點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進一步完善全國統一的油氣市場體系。完善新能源價格形成機制。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暢通源頭創新、成果轉化、市場應用鏈條。推進科研院所改革,完善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管理方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創業活力。健全完善數字經濟規則制度,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穩步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改革。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加強對高收入的規范和調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
加快推進全面綠色轉型的改革。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完善科學考核和統計核算制度,有效避免“一刀切”和運動式減碳。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搞好用能權和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在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上取得突破。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持擴大制度型開放,在國際經貿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加強開放合作。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實施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扎實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來源:人民日報,作者: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