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碳中國 能源擔當>行業擔當
三峽工程為什么被稱為“大國重器”?
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三峽工程時指出“三峽工程是國之重器”并給予“一個標志,三個典范”的高度評價。三峽工程為什么被稱為“大國重器”?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峽工程在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方面的綜合效益怎么樣?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如何發揮更大作用?
△2021年1月10日,船舶有序行駛在三峽五級船閘上游引航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鄭家裕 攝)
國之重器 民之三峽
國之重器,民之三峽。世紀工程,百年夢圓。經過幾代人的艱辛探索與不懈奮斗,三峽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建設,2020年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至此,三峽工程偉大建設歷程畫上圓滿句號。在絢爛的長江三峽文明史中,三峽工程不僅是治理長江水患、航運暢達、綠色發電、抗旱補水的綜合水利樞紐工程,更是實現人水和諧的民生工程,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性工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地提出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區域發展重大戰略。三峽工程的成功建設,加速了長江經濟帶的形成和發展,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和民生保障。維護長江安瀾是興建三峽工程的初心和使命。
三峽工程建成后,從根本上扭轉了荊江地區的防洪形勢,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武漢防洪調度的靈活性。十年來,三峽水庫成功應對了2016年長江中下游大洪水、2017年長江中游大洪水、2018年長江上游大洪水和2020年長江流域性大洪水,最大洪峰流量達7.5萬立方米每秒,大大降低了中下游洪水位,避免了荊江河段和城陵磯地區蓄滯洪區的運用,避免了數百萬軍民上大堤“嚴防死守”,有效保障了防洪安全,防洪效益十分顯著。
沒有三峽工程“中流砥柱”作用,就談不上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荊江地區的和諧穩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能源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三峽工程是清潔能源的“綠色引擎”。三峽電站裝機總容量2250萬千瓦,是當今世界上裝機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我國“西電東送”和“南北互供”的骨干電源點,2020年發電1118億千瓦時,創造了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的世界紀錄。
三峽電站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大型清潔能源生產基地,為我國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三峽工程助力長江航運綠色低碳發展,長江作為黃金水道的地位作用更加突顯。三峽成庫后,川江航道成為名副其實的“水上高速”。三峽船閘是目前世界上連續級數最多、總水頭最高、規模最大的內河船閘。十年來,每年過閘貨運量都超過1億噸,2021年過閘貨運量達1.52億噸,促進了長江航運事業的繁榮發展。
長江水運連續10年位居世界內河水運榜首,長江“黃金水道”實至名歸。2021年10月31日,三峽水庫水位達到175米,連續第12年實現175米蓄滿目標,標志著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轉正”后交上完美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三峽工程筑牢守護長江的生態屏障,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基礎保障作用。三峽工程是生態工程。防洪是最大的生態保護。除了三峽工程防洪、發電、航運等三大主要功能和綜合效益外,十年來三峽工程的生態功能和生態效益、水資源配置效益得到極大拓展。三峽工程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中華鱘和三峽珍稀植物保護,是三峽工程生態環境保護的兩張“綠色名片”。
十年來,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圍繞中華鱘人工種群建設中的繁育技術、苗種培育技術、發育調控技術開展持續的科研攻關,成功實現25萬尾規模化苗種繁育。截至目前,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已連續開展65次中華鱘放流活動,累計放流數量近530萬尾,在近成熟個體上,安裝了多種科研標記,為研究中華鱘在海洋中的運動成長路徑和過程提供了保證,填補了中華鱘研究的空白。十年來,三峽集團建成的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已成為我國最大的三峽特有珍稀植物種質資源庫和保育基地。研究所遷地保護庫區植物436種,共1.8萬余株,成功繁育完全淹沒在江底的兩種三峽珍稀特有植物——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共2.2萬株。
“十三五”末,長江流域珍稀植物保護物種要擴大到1300種。十年來,三峽水庫每年都開展促進葛洲壩下游河段產漂流性卵魚類繁殖的生態調度試驗,通過營造人工洪峰,為長江四大家魚產卵繁殖創造有利條件,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四大家魚產卵量總體呈上升趨勢。今后,三峽水庫等梯級水庫群將結合來水條件及消落計劃,繼續擇機開展生態調度試驗。近年來,三峽庫壩區著力打造長江三峽黃金旅游核心帶,將現代工程、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深度融合,展現出自然美與人文美、工程美的新時代壯美畫卷,有力提升三峽國際旅游的“高顏值”和綠色發展的“現代氣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三峽集團作出重要講話指示批示。四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三峽電站左岸廠房前深情囑托:“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要靠自己拼搏?!比龒{工程的成功建設,推動了我國基建戰線和重大機電裝備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使我國由水電大國躍升為水電強國,“三峽品牌”已享譽世界。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獲取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依靠拼搏奮斗獲取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已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長達17年的建設,攻克了諸多世界級技術難題,三峽工程創下了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等112項世界之最和934項發明專利。三峽工程之前,我國還造不出32萬千瓦以上水輪發電機組,如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機組在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成功投產。據統計,三峽工程建設形成的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0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0多項、專利數百項,創造了100多項“世界之最”。
2020年1月,三峽工程榮獲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三峽工程從左岸機組的引進,到右岸機組的自主創新,再到溪洛渡、向家壩以及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單機容量不斷突破,三峽工程持續提升中國大型水電機組設計制造能力,成功實現從32萬千瓦到70萬千瓦、80萬千瓦、100萬千瓦的“三級跳”,推動我國水電重大裝備制造業成功邁向世界巔峰。通過三峽工程等一個又一個大國重器的建設,中國水電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混凝土的溫控、大江截流、百萬機組設計和制造、世界最大地下廠房建設、智能大壩建造等始終占據世界大型水電施工技術制高點,無不展現出三峽工程對我國水電科技創新的重大貢獻。
經過幾十年的勘測設計和艱苦建設,2020—2022年,金沙江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先后建成投產。三峽工程與葛洲壩、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水電站等5座梯級電站共同構建起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形成了獨特的清潔能源基地優勢,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新擔當。隨著長江經濟帶等國家一系列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三峽工程等大國重器迎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以三峽工程為骨干的流域梯級水庫群將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構建起更高質量的防洪、航運、能源、水安全等保障體系,以嶄新奮斗姿態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貢獻更大智慧和力量。
編輯: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