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電(實習生 李敏 記者 賀春蘭)“我學習教育、研究教育、服務教育已42年,對教育改革發展充滿感情。今后仍然希望在全國政協平臺上,為教育事業建言,為教育改革獻策,反映實情,提出建議。”作為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了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的心聲。
作為教育的實踐者、研究者、管理者,張志勇有著豐富的履職經驗和履職成果。在山東省政協和全國人大履職的25年期間,他一共提交了近200件提案、建議、議案,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他提出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加強對地方政府教育履職的考核、呼吁學區制改革等,這些都被寫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我特別關注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因為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張志勇強調,他在地方長期分管教師隊伍建設,致力于推動教師編制、崗位設置等方面的完善,許多經驗被吸收進2018年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張志勇也關注著我國高考改革,他認為:“深化中考高考制度改革,始終是教育改革的重大課題?!彼€呼吁推進教育財政預決算公開,教育投入和教育經費的使用都要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皩W校是學科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是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的主戰場,社會是實踐教育的大舞臺。”作為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兼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他一直呼吁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協同育人。
從山東省教育廳的教育行政管理崗位調入北京師范大學從事國家教育決策和教育治理研究后,張志勇及其團隊深耕一線調研,繼續為國家重大教育決策提建議、為教育改革事業作貢獻。
“中小學思政課專職教師比例偏低,特別是小學思政課,大都由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師兼任。這與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地位的要求相去甚遠。”他向記者介紹,“其實,中小學思政課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道德發展規律,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張志勇和其團隊的調研成果在2022年教育部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中得到落實。
張志勇也一直在為縣域普通高中振興發展鼓與呼。此次采訪時,他特別向記者展示了一份厚重的調研報告,他們的調研成果和大量相關研究成果推動了《“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的出臺。
談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履職準備,張志勇說,他認真準備了大會發言和5篇提案,內容涵蓋克服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視化問題、關注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配備問題、優化中小學教師編制供給政策、鞏固教育經費投入4%、關注中西部縣中教師工資待遇問題以及呼吁出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共服務標準等。他希望能夠通過全國政協的平臺和渠道,加強調查研究,下足功夫,摸清國情;把握專題議政的工作機制,凝聚共識;加強社會溝通,推進學校家庭社會科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