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國之大者”。糧食主產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體系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規?!薄_@充分體現了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的重要性。
近年來,糧食主產區糧食產業取得長足發展,為我國實現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客觀存在主產區“糧財倒掛”問題突出、主產區與主銷區缺乏利益協同機制、現行補償政策亟待完善、糧食補貼成效需要提高和糧食生態安全關注不夠等諸多問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確保糧食主產區生產積極性,應該著手解決上述問題。
建立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基金。糧食主銷區是國家糧食政策最直接受益者,因此,應建立糧食主銷區對主產區的發展直接補償機制。在此基礎上,以國家投入為主、糧食主銷區投入為輔,設立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基金。
強化向糧食主產區轉移支付。加大向糧食主產區轉移支付力度,通過稅收優惠、專項補助和貸款貼息等方式,在國家層面統籌建立糧食專項財政補償體系。各種獎補政策與糧食產量掛鉤,并綜合考慮糧食調出量、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等指標,確保主產區財政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加大支持主產區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助推主產區和種糧農民實現糧食生產節本增效。
加快建立糧食產銷區的利益協同機制。按照誰受益誰補償和近鄰原則,建立產銷區互相配對、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協同機制,推動糧食主產區經濟發展。在國家層面統籌安排、引導主銷區主動參與主產區糧食生產基地、倉儲設施、加工園區、網絡營銷、物流運輸的建設,變以前的“供需合作”為“供應鏈合作”,加快形成多元化、規模化、現代化的糧食產銷合作新局面。
大力支持主產區發展糧食精深加工。針對主產區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缺乏強勁帶動支撐的困境,多措并舉扶持主產區發揮糧食資源豐富優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提高主產區糧食就地加工轉化能力,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實現從糧食大省向糧食強省轉型。
探索建立目標價格補貼制度。探索以目標價格為方向的補貼制度,推動糧食生產者補貼與最低收購價政策向目標價格補貼政策轉變,實現國際國內糧食價格接軌。國家應放開高端大米等糧食產品出口限制,與日本大米同臺競技,發揮主產區糧食品優量足優勢,積極搶占國際高端大米市場,有效提升我國糧食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影響力。
進一步提高糧食補貼成效。要盡力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不斷提高糧食補貼成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糧食補貼制度,通過對糧食生產者信用評級,將糧食補貼與其信用等級掛鉤,在備耕階段向生產者發放部分補貼資金,有效緩解糧農,尤其是種糧大戶的資金需求。
將主產區納入生態補償政策扶持范圍。針對主產區為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經濟發展受到較多限制的現狀,應采取與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基本相同的補償政策,加強糧食主產區的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建設,體現對糧食主產區的生態關懷和人文關懷。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政協副主席、民革吉林省委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