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題:共赴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
——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側記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林暉
3月6日,農歷驚蟄,春意萌動,萬物共生。
在春日下午溫暖的陽光中,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友誼賓館聚英廳,親切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
時隔7年,再次參加以經濟界人士為主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總書記的到來贏得大家熱烈掌聲和期盼目光。
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如何堅定信心,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好局起好步?
“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的深刻復雜變化,必須做到沉著冷靜、保持定力,穩中求進、積極作為,團結一致、敢于斗爭。”
總書記的回應擲地有聲、振奮人心。
來自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曾毓群委員第一個發言,他向總書記匯報了企業研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努力占領全球新能源產業制高點的情況。
聽說寧德時代在全球動力電池的份額已達37%,連續6年全球第一,習近平總書記用“亦喜亦憂”表達他的心情:
喜的是我們這一行業走到了世界前頭;憂的是就怕來個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于新興產業,一定要搞好統籌規劃,搞清楚市場有多大、風險在哪里,要防止一路所向披靡、孤軍深入,最后卻被人兜了底、全軍覆沒。
總書記把目光轉向與會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領導同志,進一步強調,國家產業政策一定要穩慎,制定產業政策、推動產業發展都要穩慎。希望我們的新能源產業,既要抓住機遇順勢而上,也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
在習近平經濟思想中,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蘊含著深刻的辯證思維。
民建中央副主席解冬委員在發言中建議,打通金融支持科創“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發揮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防范金融風險,這兩個問題在當前都很突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一些政策,搞好了是改革的成功,搞不好就可能是腐敗的痛點。決定做一件事情后,怎么推動起來,還是要好好研究,做好周全準備,必要時先行試點。
總書記舉了個例子:就像“放管服”改革,“放”了以后,“管”跟上沒有?“服”到位了沒有?光“放”不“管”不行,跟著就要爆雷。
近年來,全國工商聯大力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把民營企業這支生力軍更多動員到鄉村振興主戰場。
聽了江西省工商聯主席謝茹委員的匯報,習近平總書記將這一行動贊為“壯舉”:
“從扶貧到振興,發揮民營企業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貢獻的潛力非常大。”
總書記同時叮囑,到農村做什么、怎么做,要有一些頂層設計和分類指導。如果只是給農民發紅包,那不是幫扶,而是救濟。資本下鄉,要把投資投到點上,南轅北轍不行,要真正做到造福農村、富裕農民。
對于民營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關心、高度重視。2016年全國“兩會”,總書記參加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重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首提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我在現場聆聽,至今記憶猶新。”再次參加聯組會,來自民建界的孫東生委員難掩激動之情,“您的重要講話及時消除了社會上對發展民營經濟的疑慮和民營企業家的顧慮,大大增強了市場信心,我國政商關系也發生歷史性變化。”
迎著委員們熱切的目光,習近平總書記堅定地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
如何大力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如何扎實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何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回應社會關注,逐一詳細論述。
委員們談認識、說感想、建良言,總書記指方向、解疑惑、明路徑。
一個多小時的討論,會場內始終洋溢著坦誠熱烈的氣氛,激蕩著對中國經濟前景的強大信心、對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的美好憧憬。
“今天的中國充滿生機活力,明天的中國奮斗成就夢想。我們滿懷豪情,腳踏實地,共赴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我們將用百倍的努力,助力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孫東生委員堅定地說。
中國經濟,迎來又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