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多人口大國保持就業穩定,蘊含著巨大創造力。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就業既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始終把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導向。把穩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關鍵指標。
積極就業政策體系不斷豐富發展,就業促進機制持續健全完善,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在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難能可貴。但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就業總量壓力持續存在,結構性矛盾常態常新,勞動力市場出現了新變化,穩就業保就業面臨新挑戰,需進一步強化政策力度、準度,兜住兜牢最大民生底線。
進一步明確全社會就業優先意識,完善就業工作機制。各級政府要將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確立就業調控目標,優先考慮,與總體工作統籌部署,同步安排,協調推進。充分發揮各地區各部門主觀能動性,把就業優先納入綜合考評體系,充分落實就業工作目標任務。貫徹實施就業優先,需要依托企業等經濟社會主體和勞動者自身的努力。要在全社會培育“重視就業、尊重勞動”的意識,形成全社會支持就業創業的新格局,發揮各方主體積極性,形成社會共識和合力。
加強宏觀政策支持,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與就業擴容提質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穩定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進一步加強財政、金融宏觀政策對就業的支持力度,增強政策的協調性、穩定性和可預見性,提振和穩定市場信心。實施重大政策和項目就業影響評估機制,對就業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政策要制定就業幫扶配套措施。積極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對勞動者創業和組織起來就業所需貸款等開辟通道,提供服務。在信貸預算安排中,對民營企業、初創企業進行重點扶持。財政投資應向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小微企業、初創企業和民生事業傾斜以擴大就業。加強就業資金保障,中央和省級財政要繼續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基層就業服務機構實行專項轉移支付。
提升政策精準度,增強政策可及性和有效性。提高政策措施精準度,精準支持特定主體,保供應、穩經營。精準出臺區域性、行業性、主體性就業政策,加強結構性政策供給,加強供應鏈保障,保障企業生產正常運轉,提高市場主體競爭力。精準幫扶困難群體,保重點、兜底線。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市場化社會化就業,實施基層社區崗位支持計劃,推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加強農民工的就業與保障,安全、有序組織其外出務工,加強對農民工返鄉回流情況的監測。加強對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服務,擴大就業創業補貼、各類社會保險、技能提升培訓對靈活就業人員覆蓋面。加強對知識型、技術型失業人員的就業服務和幫扶,強化政策咨詢、信息對接、轉崗培訓、創業扶持等。
完善市場和服務體系,加強監測預警,健全失業風險應對機制。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統籌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零工市場建設,規范市場秩序,提高市場運行效率,促進勞動者順暢流動和有效匹配。加快完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信息網絡平臺,運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提供快捷精準的公共就業服務。加快建立健全失業預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針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群體開展持續的監測調查。完善應對規模性失業預案和政策工具箱,守住避免發生系統性失業風險的底線。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