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強國的話題很大,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影響的是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但農業的話題又很小,涉及到的可能是一個農民、一個家庭、一個村莊、一片土地。
因此談農業話題,每每會讓你產生一種敬畏,對土地和這片土地上勤勞勇敢人民的敬畏,也因著這種敬畏而顯得“無處下手”。幸運的是,作為自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設立,就開始對口采訪政協“三農”領域履職實踐的記者,總能從這些多年來“深耕”“三農”的專家委員中找到啟發和靈感,繼而踏上一次又一次深入生動的學習之旅。
就在寫完專訪之際,我發現,政協作為一個大家庭,委員們圍繞中心話發展,話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其實也蠻多的。話題焦點可能不同,但核心指向有時往往都是相通的。
就以農業界與環境資源界為例。
多年采訪農業領域,專家學者和一線從業人員對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認識入心、入腦,對農業強國、18億畝紅線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等議題更是高度關注。這些,對于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都是重中之重,也都是農業界委員關注的高頻話題。
最近,政協新增的環境資源界廣受關注。各路媒體對該界別委員的采訪也較多。其中,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話題。
如果我們站在空間角度看,兩者很多話題其實都指向了我們生存所依賴的這塊土地。從中仔細分析,我們發現,多樣性可能也是我國保障糧食安全、建設農業強國的獨特優勢。
農業生產高度依賴地理空間環境,而我國東西、南北的高跨度空間環境內,除了田地以外,還有大量山脈、森林、湖泊、草原、沙漠以及廣闊的海域。多樣性保證了豐富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我國的農業安全。就此,我們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的理解。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3月09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