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鮑蔓華)“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民營科技創新企業也是如此。”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姚力軍在與記者通話時,談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民建、工商聯界別與委員共商國是并發表重要講話時,很興奮,并向記者談到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姚力軍的創業故事在業內流傳很廣。2005年,他來到浙江寧波,創立我國第一個集成電路制造用材研發與生產基地。20個集裝箱和1個散貨船的設備,幾乎花光姚力軍全部積蓄。
同年10月,他們的產品填補了國內材料的工藝空白。當姚力軍跟國際上知名同行一點一點地“搶”市場份額時,金融危機來了,企業到了倒閉的邊緣。
關鍵時刻,寧波市的領導站了出來,一筆國有擔保公司出面擔保的300萬元貸款,讓公司的科研和生產重回正常軌道。之后,在政府部門的積極推介下,5000萬元風投資金讓公司渡過難關、再度煥發活力,成功進入國際主流企業行列,并帶動了國內相關產業的深度發展。
姚力軍發現,多數民營科技企業在創業過程中,都會遇到資金這個“卡脖子”難題,企業的生死,往往就在一線間。“民營科技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與年輕人的人生之路一樣,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這幾步如果能遇到扶持,往往就能挺過來,就能漸入佳境。”回首自己的創業之路,再聯想到身邊一起創業的“小伙伴”,姚力軍感嘆道。
能否將這一思路納入決策軌道,進一步營造創新機制、優化投資環境、助力民營科技企業發展?今年兩會,他帶來了一件提案——《培養科創領軍人才,弘揚企業家精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切實增強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和活力尤為重要,要支持鼓勵企業盡快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在技術創新中發揮主體作用,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為中國制造增添光榮。”姚力軍說。